劉寶琴



[摘要] 目的 探究人性化護理干預在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中的臨床應用,并進行全面分析。 方法 該研究所選研究對象為2014年9月—2016年9月間在該院接受診斷及治療的50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兒,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n=25例)、實驗組(n=25例)。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實驗組患兒則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進行人性化護理干預。觀察并對比兩組患兒的癥狀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護理后兩組患兒的的血糖、血鉀、血鈉等含量以及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實驗組患兒癥狀恢復的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血糖、血鉀、血鈉的含量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6.00%,對照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72.00%,兩組數據對比,實驗組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人性化護理干預在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中具有積極意義,加快了癥狀恢復的時間,提高了護理工作的質量,預后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干預;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a)-0143-02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習慣發生改變,小兒糖尿病的發病率呈不斷升高的趨勢。由于小兒的身體發育未完全,血糖的波動相對而言比較大,病情比較復雜且具有不穩定性,很容易導致小兒患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1]。該疾病在小兒臨床上較為常見,該疾病在臨床上的主要癥狀表現患者體內的糖代謝出現紊亂的現象,機體內存在大量的酮體,酮體的匯聚已不在正常范圍內,極易導致病情。引起該疾病的主要原因為胰島素的嚴重缺乏。由于小兒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比較弱,若不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干預,極易導致患兒出現惡心、嘔吐、器官衰竭等現象,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患兒的生命安全。在該研究中,對該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間收治的部分患兒采取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并對該護理干預在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的臨床應用進行全面分析及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在該院接受診斷并治療的60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兩組,每組各25例。所有患兒經診斷后均被確診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并排除神經病史、其他臟器器官疾病患兒[2]。對照組中,男性患兒有18例,女性患兒有17例;最小年齡為3歲,最大年齡為11歲,平均年齡為(6.35±2.14)歲;病程為1~12個月,平均病程為(6.24±2.48)個月。觀察組中,男性患兒有16例,女性患兒有19例;最小年齡為4歲,最大年齡為12歲,平均年齡為(6.42±2.32)歲;病程為1~14個月,平均病程為(6.87±2.36)個月。兩組患兒的病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的是常規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兩條靜脈通道,一條主要進行擴容糾酸,而另一條主要進行胰島素輸液。可結合患兒血糖檢測的結果,適當調整胰島素的用量,在輸液過程中要進行詳細的記錄,若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3]。而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施行人性化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①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每隔1 h對患兒的神態變化進行觀察1次,以便對患兒酸中毒的程度進行判斷,并做及時應對的相關措施。同時,定期對患兒的呼吸、體溫、脈搏等進行仔細的觀察。其中呼吸的衰竭是直接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若在檢查時發現患兒呼氣中含有丙酮,應及時采取搶救措施。體溫過高極易發生感染,且體溫過高的患兒極易出現發熱的癥狀,為了防止脫水以及酸中毒的癥狀加重,盡量避免使用退熱劑。根據觀察患兒脈搏的強弱節律,對補液量及胰島素劑的用量進行評估。為避免發生休克的現象,應對患兒血壓進行嚴格的監測。此外,還要對患兒的皮膚、血糖、尿量等進行密切檢測。注意觀察患兒皮膚濕度、色澤等,若發現患兒皮膚有蒼白的表現,應及時改善輸氧。每隔1 h對血糖進行記錄1次,以便更準確的判斷病情[4]。需嚴格記錄患兒尿液一整天的出量,尿量可將直接腎功能的情況直接反應出來。②對患兒進行人性化心理護理。大部分患兒在服藥以及注射方面依從性較低,具有很明顯的抵抗情緒,這極有可能會影響到治療的效果。因此,患兒的病房應時刻保持干凈、整潔、安靜等,護理人員可用輕柔的語氣將治療疾病的重要性告知患兒,此外,可根據患兒的喜好在病房里播放一些動畫片或者音樂等來緩解其的不良情緒。③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結合患兒中毒的程度、實際的病情等進行干預,將控制飲食的重要性詳細告知患兒及其家屬。同時,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喜好制定個性化的食譜,確保患兒的飲食規范,防止血糖發生大幅度的波動,有效改善患兒的胰島素功能。
1.3 觀察指標
以觀察兩組患兒的癥狀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護理后兩組患兒的的血糖、血鉀、血鈉等含量以及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來判斷人性化護理干預在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其中滿意度可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標準,將其做成表格的形式交予患兒的家屬進行勾選,再由護理人員收回并進行相關的統計及記錄。總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中所出現的數據均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兒癥狀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兩組患兒癥狀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endprint
2.2 對比兩組患兒血糖、血鉀、血鈉含量的情況
兩組患兒血糖、血鉀、血鈉含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患兒體內的糖代謝紊亂是引起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主要原因,且由于患兒的體內出現大量的酮體,嚴重超過了正常生理的代謝標準,而酮體聚集將會導致患兒的病情發生惡化。造成酮癥酸中毒有以下幾個因素,如不合理的飲食習慣,患兒的身體發生感染,不合理的使用藥物等。且由于患兒正處于發育階段,身體的抵抗力較弱,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導致血糖大幅度波動,因此,對患兒采取護理干預措施是十分必要的[5]。在該研究中,對實驗組患兒采用了人性化護理措施,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首先要密切觀察患兒的體征,有效避免血糖的大幅度波動而造成對病情的影響;實施心理護理干預,使患兒的依從性提高;控制飲食是治療該疾病的基礎手段,通過飲食的控制可實現對血糖的有效控制。由該研究結果可知,采用人性化護理的實驗組患兒的癥狀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相比對照組而言較短;且血糖、血鉀、血鈉含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的總滿意度(96.00%) 顯著高于對照組(72.00%),對比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采取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加快了癥狀恢復的時間,有效提高了護理工作的質量,對患兒的預后效果具有積極的影響,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馮現真.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急救措施及護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2(9):10-12.
[2] 劉海霞,王欣.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搶救及護理策略[J].糖尿病新世界,2014(7x):62.
[3] 劉艷.不同的護理干預在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糖尿病新世界,2015,15(11):112-113.
[4] 宋靜.觀察護理干預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8(16):249-250.
[5] 馬秀花,吳富紅.30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兒的搶救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2,8(16):178-1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