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復軍+趙文勇+戴旺輝+臧彭飛
摘 要:互聯網浪潮之下,人們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此背景下,不少農村企業存在著與互聯網脫軌的現象。本文將揭露目前農村企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做出針對性的發展戰略研究,對中國農村企業的發展方向及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企業;窘境;創新性;發展策略
一、中國農村企業的定義及發展現狀
農村企業是指設立在廣大農村地區,以盈利為目的進行生產或服務的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社會經濟組織,包括鄉鎮企業、農業企業,農村民營企業等,是農村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量。相比于城市企業,其更善于利用周邊地區的自然資源與環境進行生產創造,多為生產力密集型或資源密集型企業,規模較小,技術水平不甚先進。
目前,國家經濟前景不景氣,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大,消費相比同年有所萎縮,各類企業的產品銷售面臨困境,尤其是農村企業,以致利潤大幅下降,但不可忽視的是隨人口數量增加帶來的消費潛力依然巨大。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一些技術實力雄厚的城市企業則紛紛運用互聯網技術,加大對互聯網方面的投資,尤其是對電子商務平臺的運用,促進了生產、運輸、銷售、售后等環節。
二、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企業所面臨的窘境
1.農村居民整體文化水平不高,高素質人才欠缺
基于就近原則與生產成本約束,農村企業更傾向于招聘周邊的農村勞動力,而近些年,中國的城市化發展迅速,許多有見識、有學識的年輕人傾向于去往北上廣等大城市的打拼,造成農村地區人才外流,而這類人往往是與時代趨勢接觸最深的人,對互聯網擁有深刻的理解,而留在農村地區務農的基本上是中老年人,文化知識水平相對較低,對互聯網更是知之甚少。農村企業囿于自身實力與地區的限制,無法對高素質人才開出足夠好的工資待遇與福利,吸引力不強,留不住人才,人才儲備少。
2.產品或服務銷售渠道受限,模式單一
根據4p理論,渠道(place)至關重要,在產品差異性不大的前提下,現代銷售模式首要的是能迎合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把握客戶的消費習慣,包括消費渠道,這樣就掌握了消費者的錢包,只依靠傳統營銷模式的結果必然是被時代所淘汰。而目前大部分的農村企業做的都是實業,以有形產品為主,并且采用產品批發這一最傳統的銷售模式,冀望通過擴大生產量來提高銷售額,這一措施已然不適應當今這個互聯網方興未艾的時代,即便是輔以超市營銷和專營店模式,甚至網店,也是遠遠不夠的,這就對農村企業的銷售渠道及模式提出創新性的要求,畢竟銷售額與利潤是一個企業生存的物質基礎。
3.電商基礎薄弱,缺乏互聯網滋生的土壤
廣大的農村地區是受互聯網化影響最少的地方,電子信息基礎設施率低,電商專業人才欠缺,似乎都導致了農村地區是互聯網化的最后一里路。由于農村地區道路狀況不明顯,交通不甚發達,物流接收點少,農村物流建設面臨著極大地困難,同時,相對信息閉塞的農村致以網店、企業官網等信息平臺難以發揮出積極明顯的作用,有效信息得不到快速的流通。
4.資金力量較弱,融資困難
農村企業多為合伙企業,其資金來源多半是企業經營者自籌,資金量少,企業規模小,對風險的抵抗能力小,而想要進一步發展,必然要依靠源源不斷的資金進行擴大再生產,面對風險抗壓力低的農企,銀行的貸款信心也會隨之減少。農村企業走的是依賴當地有限的資源進行粗加工或代加工,生產層次低,技術含量小,缺乏相應的管理與技術知識,沒有可用于抵押貸款的資產,在融資方面缺乏必要的條件,困難重重。
5.產品技術含量低,市場占有率低
扎根于農村地區的農村企業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其技術力量薄弱的先天劣勢,除開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農村企業,譬如茶廠、蜂蜜廠,其余大部分企業缺乏以技術力量作為擔保的質量要求,生產效率和生產工藝不具優勢,產品在市場競爭上稍顯乏力,特色化程度不明顯,導致市場的占有率低,這在市場經濟中代表的是抗風險能力低,盈利能力弱,無法也不能承受較大的市場波動,這也直接說明了農村企業的脆弱性。
三、結合互聯網對農村企業提出的針對性發展戰略
農村企業目前雖面臨著諸多的挑戰,但其自身也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如原材料、傳統生產工藝、低價勞動力等,在加強企業互聯網化的過程中,要將優勢轉化為競爭力乃至企業生命力,下面將對此提出一些發展戰略:
1.互聯網+生產
同以往相比,現代人的消費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已不僅僅滿足于吃飽穿暖,更加追求健康安全和時尚的產品。農村企業作為第一道接觸原材料的工廠,可以在原材料生產基地和加工工廠安裝攝像頭等視頻直播工具,導入互聯網上的各類直播平臺,如水滴直播、斗魚直播等,以便消費者能實時關注他們購買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等環節,解除他們對食品安全衛生的顧慮,如水果生產商,可通過實時直播來證明果子施用農家肥、無農藥噴灑等,強調純天然綠色食品,增強消費者對本企業產品的消費信心,擴大銷量。甚至可以通過互聯網電子監控產品的生產,來進行自動化、智能化的澆水、光照等,智慧生產。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打造產品品牌,培養消費者的認同感和忠誠度。
2.互聯網+人才培養
人才永遠是有限的,尤其是高端的互聯網人才無論在哪里都是稀缺的寶貴資源,既然外部招聘效用不大,農村企業可以通過走外部援助和內部人培養的道路,在現代這么一個網絡信息商業化、產業化的知識經濟時代,財富完全可以轉化為知識力量,當企業遭遇無法攻破的技術難題、生產瓶頸、管理缺陷,大可以向網絡上眾多的專業大咖尋求有償幫助。同時,在簽訂長期勞務協議的情況下,農企可以傾斜資源于易接納新事物的年輕員工,以通過購買網絡學習課程加強員工內部培訓,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員工文化素質,必要時可設置考察措施。
3.互聯網+銷售
銷售額與利潤率是企業發展最直觀的外在表現,農村企業要積極運用電子商務平臺,開設網店,同時走線上與線下銷售渠道,擴大消費市場。其次,招納微商,如今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用戶數量巨大,這些都是潛在的消費群體,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微商一般憑借人脈靠銷售量拿提成,能完成獨立經營銷售對農村企業來說,既省事,又節約成本。endprint
4.互聯網+宣傳
在互聯網時代中,廣告宣傳形式多樣,卻也因如此而顯得至關重要,如與有眾多粉絲的網紅商議廣告代言,利用網紅影響力宣傳產品,甚至可以通過與一些著名的微信公眾號進行商務廣告合作,更新與企業產品相關的軟文,諸如此類的宣傳還有許多,如微博、網站廣告等。這些宣傳措施相比傳統宣傳成本更加低廉,對規模小的農村企業具有較大的實用性與適用性。
5.互聯網+金融
大部分農村企業由于自身商業模式簡單,向傳統金融機構進行信貸為之不易,往往面臨著資金力量薄弱而融資困難等問題,融資理財陷入窘境,財務管理操作程序相互滯礙、不協調。依賴互聯網金融,如眾籌、P2P網貸、及線上證券合作等運行模式,促進資金融通,尤其是對于規模小、盈利能力弱、缺乏融資擔保抵押物的農村企業而言,更為實用與適用,而且其在增加了企業融資渠道的基礎上,也方便了企業的理財規劃管理,有助于實現資本的趨利性,發揮互聯網優勢。
6.互聯網+產品開發
互聯網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也悄然泄露了人們的某些私密信息。例如在百度等搜索引擎及淘寶等電商平臺中,其后臺團隊完全可以掌握客戶的一舉一動,進而通過對海量的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即大數據分析,收集有用信息,歸納總結出某段時期消費者們的消費傾向、消費需求,甚至可以根據消費者愛好做出產品改進與開發,再通過互聯網推廣出去。農村企業要做的就是生產市場需要的、能銷售的,而不是銷售我們能生產的,時刻以客戶的需求為企業的風向標,以客戶為中心,提升客戶的滿意度與忠誠度。
四、結束語
毫無疑問,中國農村企業謀求發展必然要與互聯網相結合,包括生產、銷售、宣傳、金融、人力等多個方面,全面與時代接軌并融入,在不久的將來,城市企業與農村企業的差距也將因互聯網的存在而縮小,甚至消失。農村企業在運用互聯網技術的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切勿照搬照抄,走出一條新穎有特色的農企道路,助力國家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彪.“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小微企業發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28).
[2]齊浩志,徐偉.論互聯網金融在農村企業融資理財中的運用[J].云南社會科學,2016(03).
[3]張亞娥.農村企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貢獻及影響[J].時代農機,2016(01).
[4]魏敏.“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研究[D].沈陽:沈陽農業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