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平
【摘要】目的 對糖皮質激素治療急性多發性硬化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急性多發性硬化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3例。研究組使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對照組使用地塞米松。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總有效率、EDSS評分改善程度與IFN-γ濃度,以及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EDSS評分改善程度與IFN-γ濃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Y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使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在治療急性多發性硬化上能夠取得較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糖皮質激素;急性多發性硬化;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5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09..02
多發性硬化為脫髓鞘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學改變為中樞神經系統出現炎性反應。
本次研究目的為分析糖皮質激素治療該疾病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神經內科在2016年5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急性多發性硬化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3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2:21,平均年齡為(39.8±1.5)歲,多發性硬化病史1至15a;研究組中,男女比例為21:22,平均年齡(38.8±1.6)歲,多發性硬化病史1至16a。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與病程、性別等臨床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1.2 納入標準
在MS診斷標準下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病;在接受治療前30天內疾病沒有出現復發,在一年內出現復發;使用MRI檢查,小腦幕以上部位多于3個T2病灶,1個強化病灶。
1.3 方法
對照組使用地塞米松靜滴,1天1次,1次10 mg,持續2周,然后口服強的松片,1天1次,1次60 mg,總共持續4周。
研究組使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靜滴,開始時1天使用1克,3至4小時,持續3至5天,然后劑量逐漸減少,1天使用500 mg,持續3天,250毫克,持續3天,120 mg,持續3天,然后改成口服60~80 mg,1天1次,持續2至3天,最后繼續減少,直到停止,共持續4周。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總有效率、EDSS評分改善程度與IFN-γ濃度,以及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1]。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資料用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EDSS評分改善程度與IFN—γ濃度
研究組EDSS評分改善程度與IFN-γ濃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
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2例,對照組8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多發性硬化為發病率較高的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性疾病,屬于自身免疫疾病。病變延伸到中樞神經系統中多個位置,臨床癥狀主要有反復發作的神經功能障礙、視神經受損、行動障礙、四肢能力減弱、吞咽障礙等[2]。該病在青壯年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發病機制至今不明確,可能為病毒或者未知原因的感染,與基因以及外界環境也有關系,具有廣泛的發病范圍,并且不存在完全治愈的藥物或方式,一般使用免疫干預治療、細胞因子治療方式等。
在治療中使用類固醇藥物以及免疫抑制劑能夠起到一定效果,甲基強的松龍屬于糖皮質激素,對炎癥與免疫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大劑量的用藥能夠在疾病早期對患者的免疫系統形成很強的非特異性免疫抑制作用,影響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分裂與作用,從而使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改善,免疫反應程度得到減輕。另外,還能使細胞膜與微血管的損傷減輕,增加局部血液流量,對脊髓的損傷程度進行控制,提高神經傳導能力。脊髓與視神經功能改善,水腫減輕,扭轉神經傳導的阻滯現象,改善脫髓鞘區的神經生理功能[3]。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組總有效率、EDSS評分改善程度與IFN-γ濃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使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在治療急性多發性硬化上能夠取得較好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 馮淑曼,史曉紅.糖皮質激素治療急性多發性硬化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4):74-75.
[2] 吳曉文,李 軍,堯國勝,等.早期糖皮質激素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療效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4):562-564.
[3] 董艷玲,李呂力,李瑤宣,等.糖皮質激素治療多發性硬化不同方案的臨床應用[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2,25(2):144-146.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