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立新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合作學習已經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教師們發現,在合作學習的環境下,學生可以大膽地展示自我和充分地交流討論。然而,也有不少教師反映,合作學習的效果不太理想,課堂效率不高。在課堂實踐和探究中我們發現,合作學習低效的原因有這樣幾方面。其一,部分學生被排除在外,無法參與到合作學習之中;其二,課堂無休止的爭論,沒有結論;其三,學生只看到差異,沒發現聯系,教師缺乏提升;其四,對待疑難問題不置可否。
為了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對其進行了研究,最終決定采取干預的方式開展合作學習,具體方案如下:第一階段,研究參與時機和干預策略;第二階段,進行參與時機和干預策略的課堂嘗試;第三階段,教師提升策略探究;第四階段,教師提升策略的實施研究。每一階段,都主要進行課堂實踐行動研究,一方面,由10位教師自主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教研員和教學干部隨機參與其中;另一方面,安排三至四次集體研究課,每次兩至三節課,進行集體探究。學期末,再安排一次集體研討,匯總、篩選老師們的研究成果。
經過研究,我們獲得了一些教師干預的經驗和體會,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當學生沒有思路時,教師應該怎么做?這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處理。如果全班學生都沒有思路,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個很好的情境或設計一個活動,來打開學生的思路,或給學生一個方向,如畫圖嘗試等。如果小組學習中缺少思路,教師可以參與到小組中提供一個思路,如把別的小組的思路給他們看,或者臨時進行小組重組等。如果個人獨立思考時沒有思路,教師要進行提示,如“把前邊的思路敘述一遍”“再從頭想一次”,或是請他說出困難。
第二,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當學生思路有問題時,教師應該怎么做?這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處理。當學生思路跑偏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正確思路或一個思考的方法。當學生思路單一時,教師可以提供一個思路或替換小組成員,亦或是引導學生把原有思路整理清楚。當學生爭論不休時,教師要請學生靜下來,找有力的證據,重新整理思路。當學生思路混亂時,如果是個人學習,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思路理清,如“畫圖”或是“重新思考一次”;如果是小組發言,可以指導小組同學重新組織語言,或把每一個發言都記錄上,針對發言進行討論。
總之,方法總比困難多,衷心希望,我們能在行動研究中找到行之有效的合作學習干預策略,科學使用,提高合作學習效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