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越萍
雖說現在有的家長很早就開始讓孩子接觸英語,但是,英語畢竟不是母語,也缺少運用英語的環境,到了小學三年級開始上英語課時,學生在英語課堂上還是表現出很多學習障礙。所以,教師就要在學習中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給學生搭建“腳手架”,讓他們抓住扶手,逐步攀登,逐步突破障礙。
“腳手架”的搭建要科學,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腳手架”的高度和密度,讓學生努努力就能夠得著。
預習內容要逐層上臺階,但臺階不宜高。比如,我會給學生布置這樣的預習作業:看課文動畫,通過動畫內容和故事情景,猜測對話內容意思;模仿跟讀,體會對話的語音、語調、語氣和節奏;自己讀,查出不會單詞的意思,進一步理解對話內容;再次模仿跟讀,熟悉語言,為在課堂上創編對話表演做鋪墊。這樣的預習有一定難度,但是如果學生按照教師提示的步驟做,基本都可以完成。
導入環節,教師要設計適合的形式把學生帶入課堂的情境里。比如,我在每節課前都安排了3-5分鐘的Free talk(師生、生生自由對話),內容卻不是隨心所欲,而是不露痕跡地把學生引入接下來的教學情境。比如,這節課要進行編對話表演,我就開心地走進教室,說:“Im happy today.”學生好奇地問:“Why are you so happy?”就這樣,我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繼續往下問,延續對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驗了對話,打消了對接下來編對話表演的畏難情緒。
新授課內容安排多層次學習,邊學習邊練習。仍以對話教學為例,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看動畫,回答簡單問題,待他們初步了解對話內容后,讓他們再看動畫,引出主人公話語。語句中的生詞、短語,用圖片、實物或PPT幫助學生理解,再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師生、生生操練,幫助學生掌握詞和對話語言。理解生詞、短語后,我提問,學生模仿課文中的答語回答。稍熟練后,學生們再分角色朗讀。通過這樣逐層遞進的學習,學生就不會感覺到學習的困難了。
拓展環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編對話表演。學生創編對話,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內容不符合實際情況;對話只有一兩句,不知道怎么銜接延續對話。此時我先示范,讓學生模仿情景和語言。還可在一組演完后,臺下同學點評,好的地方借鑒學習,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議,師生當場修改。
課后鞏固。一是要求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和課文相同或類似的情景,主動用英語表達。二是開展英語社團活動,編排英語劇表演,既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