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京晶
傳統的作業形式多為機械抄寫單詞和句子、朗讀課文、完成活動手冊或其它配套練習等缺乏實踐性、應用性、創新性和趣味性的作業。由于形式單調,內容枯燥、缺乏趣味、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對英語作業的興趣,阻礙了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那么,如何設計個性化的英語作業呢?
在多元智能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啟示下,我認為,設計個性化的英語課外作業有以下幾個策略。
1.多種形式的作業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設計各種形式的作業。具體來說,在低年級,當學習顏色的內容時,教師請學生發揮想象,畫一畫與顏色相關的圖形、生活中的實際物品等。中年級主要是“做一做”的活動。如四年級第一單元,制作邀請卡,這個時間恰逢教師節,因此教師布置的作業是“給你喜歡的老師制作一張參加教師節party的邀請卡”。這樣的作業避免了簡單機械的抄寫,而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高年級的主題是“我是小小設計師”,如五年級“Cooking”,請學生發揮想象,將自己喜歡的菜肴寫到盤子中,再張貼在班級的板報上,營造Cooking Party的學習氛圍。學生十分喜歡這樣的作業,因為它取代了書中的“固定”作業——一道菜肴的制作過程,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2.生活化的作業可以學以致用
布置的作業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在學完“Cooking”一課后,我讓學生試著幫助爸爸媽媽做一道簡單的菜肴,并為家里的調味品貼上英文標簽;在學完“Ordering Food”一課后,讓學生試著在餐廳用英文點餐等。通過這樣的作業,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學以致用的能力。
3.個性化的作業可以選擇性地完成
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考慮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經驗,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層次的作業,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喜好選擇自己想完成的作業。如觀看英文電影《哈利·波特》之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性地完成作業:
愛讀書的你,不妨在看完這部電影后去讀一讀原著。
愛表達的你,不妨寫一寫觀后感。
愛畫畫的你,不妨畫一畫給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或場景。
愛表演的你,不妨和小伙伴們一起演一演其中的一個場景。
通過對作業的設計,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完成作業,并期待著下一次的作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