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姿
教育始終應該是一種追求美的藝術,教師應該是帶領學生在課堂內外體驗美、探索美、創造美的人,只有這樣,教育活動才能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社會、體會人生。
1.“智造”問題,彰顯自然之美
在學習《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這一課時,有一個開放的互動環節“總理,請聽我說……”,當有學生表明自己對腐敗現象的憎惡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政府官員,你會怎么做?”他說:“如果我是總理,一定要嚴懲腐敗分子!”我順勢引導:“我明白你的想法,作為一名公民你非常希望我們的政府成為廉潔、高效、為民的政府,嚴懲腐敗對吧?”學生點點頭。我引領學生進一步得出結論:公民向政府反映心聲、表達意愿說明我們在監督政府,建言獻策則是支持政府的表現……這樣的一節課,自然流暢,完全沒有說教的痕跡。
2.思考生活,感受理性之美
在一堂關于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復習課上,我問學生:“日常生活中發生了一件事,你們會想問什么?”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為什么呀?”“怎么回事呀?”……我用幻燈片打出了這樣一段話:“我們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處在一個前后相繼的因果鏈條之中,當一件事情發生在我們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從這件事的前因后果中進行深層次思考?!?/p>
接下來的時間里,我與學生從農產品價格上漲這個時政熱點談起,開始了本課的熱議。在此之前,農產品價格上漲和中央聚焦水利設施的修建在學生眼中似乎風馬牛不相及。這節課上,他們通過思考兩件事的前因后果,不僅將課與課之間的知識建立起聯系,而且將思維延伸到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中,去分析和解決那些未曾想過的問題。
3.師生互動,共享和諧之美
在《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展》一課教學中,我與學生共同選取了58張體現中國外交成就的圖片和兩段視頻作為素材,經過反復推敲,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從即將迎來共和國的生日導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外交活動;創設情境讓學生概括出一組體現中國外交主張的“關鍵詞”;學生互動,講述中非關系發展歷程以及中國外交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伴隨著歌曲《中國大舞臺》,教師充滿激情地引領學生感受中國的外交風采。所有這些教學環節的設計,都以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呈現。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把自己的體驗、感悟和情感傳遞給同學、把自己的價值判斷與大家分享,讓課堂呈現和諧之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