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廣發普及,在高校數學教育中融入現代信息技術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信息技術在高校數學教學中的優勢,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高校數學教學整合的有效方法相關內容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高校數學;整合
前言
新課改的實行,我國的教育體制也出現了很大的變革,再加之信息技術的發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電子教學設備也紛紛出現在課堂教學中,新的教學設備的運用,不僅激發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并且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創新思維能力。所以,將信息技術融入到高校數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在高校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一)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的課堂教學體制都是以老師課程內容講述為主,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少,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灌輸,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有效的發揮,使得高校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現了各種矛盾。然而,在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了出來,信息技術教學反思更符合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并且和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再加其具有智能化的教學的特點,可以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發揮出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各類生動形象的視頻呈現,豐富的文字表達,都能夠被廣大學生所接受,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1]。
(二)能夠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
對于高校數學課程來講,具有很大的難度,數學知識概念也比較抽象,傳統的理論知識的講述不能夠滿足數學教學的需求,再加之,老師需要在黑板上板書教學內容,不僅拖慢了教學進度,而且還縮小了教學容量,課堂教學時間難以得到有效分配。而在高校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提供豐富的教學信息,方便快捷,能夠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結合的方式來講述課程內容,老師能夠合理的利用時間,同時還可以利用多余時間幫助學生對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因此,在高校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信息技術能夠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且能夠達到一定的課程教學效果[2]。
(三)能夠實現因材施教
在高校數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所運用的教學課件同傳統課程內容板書存在很大的差別。傳統的板書教學方式,學生通常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老師上課的內容做筆記,而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即使在老師上課的時候,沒有及時做筆記,在課下的時候,也可以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另外,老師也可以對上課的重點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并利用課余時間向同學們展示,或者將整理的內容,轉發給學生,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的接受和查詢資料,不受課程設置的限制。因此,同傳統的課程教學相比較而言,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方法更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因材施教。
二、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高校數學教學整合的有效方法
(一)教學目的和教學手段協調統一
新課改的實行,高校數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在高校數學教育的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的目的是,通過運用信息技術,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養成,達到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在這一目標的基礎上,老師需要在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將新課改的教學目標融入其中進行相應的數學教學活動。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老師自身信息技術運用水平不足,無法將信息技術教學的作用有效地發揮出來。根據這一問題,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明確教學的目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若兩者存在著矛盾,需要創新自身的教學手段。另外。老師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學生的需求作為切入點,合理的選擇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例如: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表現形式為,聲音、圖片視頻等,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使教學目的和教學手段相統一[3]。
(二)使多媒體演示和課程內容講述相協調
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其教學的優勢表現為: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數學課程教學中,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學習是不能少的,因此,需要把多媒體教學和老師講述聯系起來,做到兩者的協調統一,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在對二重積分相關內容講述的過程中,老師首先要對二重分的概念進行講述,即用來計算曲面的面積,平面薄片重心,平面薄片轉動慣量,平面薄片對質點的引力等。比較典型的例題是計算曲頂柱體體積,其主要是用極限論解決數學問題,把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具體的計算演示出來[4]。其中,重難點問題是怎樣把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這一抽象的問題通過傳統的老師講述黑板演示是表現不出來的,但是運用微機程序就能夠將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化,增加區域的劃分個數,將質的變化過程完美的體現出來,可以配上優美的音樂,從動態圖的變化過程中,能夠發現曲頂柱體體積的變化。通過信息技術展示的方法,將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真實化,彌補了傳統教學體制上不足之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知識傳授中融入情感交流
知識傳授的過程中,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知識單向的通過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和學生之間沒有情感的交流共鳴,不能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堂教學的質量受到影響[5]。因此,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合理的控制多媒體教學的時間,選擇適合學生的信息技術輔助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老師需要留出一些實踐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善于運用自身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情感交流,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過程中,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目前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體制、教學方法,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馬戈,杜曉鵬.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高等數學研究,2014(1):45-48.
[2]桑玉杰,趙江.數學教學改革與現代教育技術[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5(12):89-92.
[3]劉金桂.試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高校數學教學中的實施[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6(9):78-80.
[4]鐘志賢.大學數學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教育現代化,2015(24):112-115.
[5]計正榮.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轉變學生學習方式[J].教育現代化2016(2):224-2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