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仕剛
摘要:教學機智是一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優秀”與“拙劣”的重要衡量標尺,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機智生成受和諧的師生關系、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實踐經驗、思想政治課教師淵博的知識等因素的影響。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機智生成可以通過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建立學生評價和教師自評的反思機智等方式。
關鍵詞: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機智;影響因素
在新一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課程教學要求老師轉變教學觀念,完善教學方法。對于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教學來說,要適時地運用教學機智,將課堂出現的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轉變成為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的有利資源,提升教學的實際效果,改善教師的教學藝術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機智的生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什么是思想政治教學機智?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機智的影響因素有哪些?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機智如何生成?這些問題將從本次研究中做闡述。
一、概念的界定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學機智的介入,這是每門中學課堂共同的訴求,也是每位中學老師的追求。由于思想政治學科具有德育性、思辨性、社會性的特點,所以筆者在本文中將思想政治教學機智界定為:在思想政治課堂德育性、思辨性、社會性的教學情境中,為達成德育目標,提升學生思辨能力,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思想政治課教師全身心投入、進行符合情境的即興創作能力。
二、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機智生成的影響因素
教學機智作為“在一定教學情境中,教師發現驚異并瞬間做出契合情境的、具有教育意義的創造性行為的能力”[1],它不僅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還要受到教師個體心理品質和實踐知識的影響。因此,分析教學機智的內涵,探究教學機智的影響因素,才能更好地探索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機智形成的策略。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問題一直以來備受爭議,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屬于上下級關系還是屬于平等關系,因為對師生關系的不同理解,將直接影響著教學本身及其效果,同樣深刻地影響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機智的生成。因為機智本質上是指向“他者”的實踐,也就是說教師要運用教學機智,就必須由視自己為中心轉向“它始終是為機智所指向的對象服務的”[2]。 “課堂教學不是‘教師的獨白,而應當是‘智慧的對話”[3]。只有教師與學生平等的相處,課堂教學采用民主的對話方式,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使課堂中的各種影響因子豐富起來,生成豐富的教學情境,催生教師的教學智慧。當教師與學生心意相通彼此默契,學生的言行才能被教師深切地理會,教師的教學機智也才能被學生所領悟,教學過程才能成為師生智慧審美和生命共享的過程。
(二) 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實踐經驗
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教學經驗是教學機智產生并發揮作用的源泉。教學機智的產生從表面上課似乎具有靈機一動的感覺,但如同靈感的產生一樣,是認知高級階段的心物感應。但它的產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教師在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引下,長期積累教學經驗的升華,是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合金”,是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的巧妙結合。德國的教育家赫爾巴特1802年在他首次關于教育的演講中說:“關于你究竟是一名優秀的教育者還是拙劣的教育者的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你是否發展了一種機智感呢?”[4]在赫爾巴特看來,衡量一名教師是否優秀的標準之一就在于他或她是否善于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教學機智。
(三)思想政治課教師淵博的知識
教師淵博的知識是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機智產生的催化劑。杜威認為:“教師應該有超量的知識,比教材和計劃上的知識都要廣博,這樣才能觸類旁通。否則教師就只能被束縛在他所要教授的知識圈里,缺乏伸展拳腳的余地。即使在課堂上他意識到學生提出知識的出發點,但由于沒有相關知識背景,無法更深入激發學生的思考,進一步推進教學。”[5]因此,教師的知識結構決定著教學機智的水平,教師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對教師在教學中旁征博引、深刻論證提供理論依據。教師沒有廣博的知識,沒有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不懂得教育教學規律,不懂得學生身心特點,就難以具有高超的教學機智和高水平的教學藝術。教學機智的形成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教師具有廣博、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深厚的理論基礎。
三、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機智生成的基本策略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作為教育課堂中的重要部分,是影響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機智生成的基本因素。那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以下從兩個方面加以說明:
第一,創新教師觀。傳統的教師代表權威,給人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這往往是以往陳舊觀念影響的,容易夸大教師的作用與地位。科學的、新型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學相長的實際作用來考核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應該積極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不是“唱獨角戲”。師生之間在人格上是一種平等民主的關系,認識到這樣一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才能很好的運用教學機智。
第二,了解學生的差異性,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化解中學生的困惑。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才能傾聽學生內心世界的真實想法。在此基礎之上,有針對性地對中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上的表現給予恰當地回應。
(二)不斷積累教學經驗
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運用教學機智的基礎和保障。教學經驗包括兩個方面,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第一,教師自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在應對各種突發的教學情境中,如何化解沖突與矛盾,轉化為積極的教學資源。甚至將課堂教學的風波轉化成,促進學生認知和思想境界提升的契機。第二,從其它老師在思想政治課堂上應對措施中借鑒,可以通過從書本中典型的教學案例中總結,探討更好實踐教學機智的方法。
(三)建立學生評價和教師自評的反思機智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生認知、課堂氛圍、學生情感體驗以及學生反映的問題是否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是衡量課堂教學的重要參考指標。一方面,從教學的過程上分析,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突發狀況通過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的方式了解學生的感受和體會。另一方面,從教學的結果上加以分析,可以通過測試卷、行為觀察或活動探究對學生知識、能力、價值觀等綜合方面實際取得的成效,來檢驗教學機智運用的效果。從過程和結果兩方面檢驗教師在課堂中運用教學機智是否得當,實施的效果如何,并進一步思考更好運用教學機智的策略。
教師自評首先能夠深刻認識教學方法的不足和知識積累方面的欠缺,不僅能夠更快速、靈活地處理教學中的突發情境,還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知識視角,既能教授學生課本上的知識,還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引導學生正確發展。
參考文獻:
[1][2][5]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169頁、165頁、184頁.
[3][4]孫亞蓮.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機智的生成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