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平
摘要:因材施教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原則和方法。面對復雜而多變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對象,輔導員必須從實際出發,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特點與需求出發,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堅持在工作中“因材施教。
關鍵詞:高職院校 輔導員 因材施教
我國輔導員制度始于20世紀50年代,但輔導員的角色定位與工作要求和工作職責的內容卻與時俱進、不斷補充完善。伴隨高校內部環境的變化,當代大學生發展的個性化與多樣化趨勢也日益明顯,這就要求輔導員在工作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把握學生特點,堅持“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的背景意義
因材施教最早可追溯至兩千多年前,《論語·先進篇》中,孔子對不同性格的子路和冉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其各盡其材,可以說孔子是最先在教學中實行因材施教的的人。當代教育也一直提倡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認為:“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在2010年首屆中國個性化教育高端峰會上,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更是將“因材施教以人為本”作為一種教育理念提出,用以指導教育活動。如今,因材施教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活動之中。
二、“因材施教”的內涵解讀
因材施教具有十分豐富的現代內涵和重要的指導意義,對其正確的解讀是在輔導員工作中進行具體應用的前提條件。
1、前提—充分了解學生
充分了解學生是輔導員因材施教的前提。輔導員首先應該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生理狀況、心理特點、性格特征、精神需求、行為習慣、思維方式、興趣愛好、學習情況、生活情況、人生目標等等,在充分的了解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析研究,掌握學生的共性,根據學生的個性實行因材施教。如我們高職院校的學生,相較于本科院校的學生而言,除了具有個性張揚,熱情開放與沉默孤獨并存,生活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追求新鮮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強,責任感與心理承受能力不強,人際交往存在欠缺等這些大學生的共性外,有又其自身的特點,以我院學生為例,其整體狀況為:文化基礎薄弱、人文素養欠缺;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文字功底弱;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行為習慣差;缺少目標,對就業感到迷茫等特點。只有了解這些,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2、核心—堅持以生為本
堅持以生為本是輔導員因材施教的核心。輔導員只有在工作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育的發展功能;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相機誘導;不應強制灌輸或者全盤給予。愛默生認為“教育的秘訣是尊重學生”,以生為本的實質就對學生的個體性的尊重。生有百態、各有不同,這就要求輔導員在工作中應該應該將整體教育與個別談心相結合,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關鍵—提高素養技能
提高素養技能是輔導員因材施教的關鍵。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農業而非工業。教育對象是具有鮮活生命的。輔導員要實行因材施教,就必須具備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高尚的道德素質、較強的綜合業務素質,即“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輔導員素養技能的提高,除了主動學習、積極拓展外,還要不斷反思,總結經驗。
三、“因材施教”的具體應用
1、依據班情因材施教
大學中的班級,因專業不同、男女比例不同、生源不同、甚至學校所在地區不同,都會有很大的差別。因此輔導員應該在充分了解本班學生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依據班情進行因材施教。
2、針對個體因材施教
大家都知道,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必然存在的。例如在我們高職院校,學習問題是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深入了解后,卻發現其間原因不盡相同。例如經過談心發現:學生A是因為家中父母已為自己規劃好了未來,將來協助父母打理生意;學生B卻是因為對本專業不夠了解,對將來的就業感到迷茫。針對這一情況,對學生A主要進行思想上的糾正與引導,比起課業的學習,學習如何為人處事、培養必要的素質更為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鼓勵其多為班級做事,增強其責任感和獨立性,讓其在工作中磨礪心智,發現自身素質和能力的不足,有意識地培養相應的素質和能力。對學生B主要是幫助其了解本專業和發展前景,將自身特點與市場需求相結合,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明確目標,找準奮斗方向。由此可見,在進行輔導工作時切不可凡事一刀切,必須從個體出發,圍繞學生自身的問題特點,對癥下藥。
3、提升自我因材施教
看似簡單而繁瑣的輔導員工作卻與學校管理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輔導員在日常管理中,必須加強業務學習,熟悉學校的管理制度和規章法則,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制度管人與人性化管理有機結合,逐步形成既有自己特色,又與學校制度相契合,并與學生實際相切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風格。同時,輔導員還需加強教育方面的理論學習,注重將理論應用于實際工作之中,并善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只有輔導員具備良好的素養與技能,才有可能對學生因材施教。
總之,在輔導員工作中堅持因材施教,是對歷史的繼承與發展,是對理念的落實與踐行。“教學不是灌溉,而是點燃火焰”,因材施教就是點燃學生靈魂和思想的火炬。因此,輔導員必須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振斌,馮剛.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教程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戴銳.輔導員工作理念轉變與研究型輔導員的成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 35(2).
[3]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