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貝貝
摘要: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學生應當具備的基礎能力,也是大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體現,但是在現階段的高校教育中,存在著學生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的現象,限制著學生的發展。因此,本文以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為研究對象,從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意義、大學生自我管理存在的問題、學生管理在自我管理能力培養中的作用三方面進行相關探究。
關鍵詞:學生管理 大學生 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是一個人自控能力、規劃能力、踐行能力的綜合表現,是建立在基礎能力之上的高級能力,它集中的體現了一個人可以發展的空間與程度,因此對于每個人來說十分重要。而大學生群體在進入高校后,從原來的教師管制的模式直接轉變到自我管理的模式,存在著諸多的不適應,在日常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具體表現上也千差萬別?;谶@樣的現狀,對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對于高校而言就十分必要了,特別是發揮學生的力量進行學生群體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將會幫助大學生更好的發展與成長。
一、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規劃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基于對現實情況的合理規劃,并按照規劃內容進行行動的能力與方式。因此,在進行自我管理之前,必須學會如何規劃時間、事件、休息及其他事項,特別是需要學會靈活的調整以預防特殊情況的發生,以及調整后其他事項也能夠按期完成。而這就考驗著規劃者的規劃能力,特別是在入職后,有效的規劃能力是職員有效工作的基礎。因此,在大學階段培養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如何進行科學規劃,提高學生的整合與組織能力,從而更好的應對入職后繁復、龐大、靈活的工作安排,特別是選擇業務員、辦公助理、秘書類職業的學生更是需要良好的規劃能力,以滿足職業需求。
(二)培養學生堅毅品質
自我管理能力是綜合能力的集合,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既需要學會合理規劃,有需要借助強有力的執行能力,還需要學會自我評價與反思,而在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起堅毅的品質,養成較高的執行力。在高校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時候,會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自我管理的內容規劃去完成任務,讓學生在校期間不斷落實自身的計劃,并逐漸養成這樣的習慣。而在具體的習慣養成過程中就需要學生在長時期嚴格執行自己規劃或學校的要求,克服重重的阻礙,堅持每天完成任務,這樣的過程就會幫助學生培養起強效的執行力,避免學生出現拖沓的現象,培養起學生的堅毅的品質,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三)適應社會發展要求
當今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城市化的大步邁進,科技的日新月異都對當前的人才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早已不分性別、年紀、工作經驗。很多企業希望剛入職的職員就可以和老職員一樣,擁有極強的工作能力與個人素質,能夠在任何時刻都完美的完成企業單位布置的工作。而這樣的社會現實需求就要求現代大學生擁有更高的個人素質與能力,能夠時刻保持冷靜,用最短時間做好最優方案。因此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就提上了日程,并通過這一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自我控制與合理規劃任務,已實現自身效率的最大化,并幫助上司完成最佳的形成規劃。
二、大學生自我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自我學習管理的能力
現階段大學生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自我學習管理的能力。很多高校在學期剛入學的時候會要求學生完成一份學習計劃表,并按照自己預先的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并在最后記錄完成的結果,作為學生自我學習管理結果的參考。但是,在實際的執行過程,我們會發現很多學生缺少自我學習管理的能力,絕大多數事先規劃的學習任務都難以完成。具體表現為預計要讀的書沒有完成閱讀幾本,預計要提前完成的期末作業往往在最后交的幾天才開始完成,感興趣的選修課最后根本沒有去學習,相反必修課也曠課嚴重,等等。這些現實問題都表現出大學生對于自我學習管理能力的匱乏,使得高校對學生這一能力的培養形同虛設。
(二)缺少自我生活管理的意識
對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是住校制,但是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大學生嚴重缺少自我生活管理能力與意識。很多大學生宿舍無論男女都十分的雜亂,書籍、食物殘渣、衣服隨處亂丟,整個宿舍雜亂不堪。對此很多高校采取定期檢查的方式督促學生加強自身的生活管理,但實收效甚微??梢哉f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缺少自我生活管理的意識,缺少歸納、整理、清潔的安排與意識,并且認為生活不需要進行自我管理,住的最舒服不耽誤上課就好。但其實很多大學生忽略了生活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能力培養中的作用與關系,認為只要學習中管理好自己就可以實現自身管理能力的培養,而將生活管理置之不理。
(三)過分依賴學校的強制管理
很多高校非常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也知道學生在中學階段采取強制、集體、服從式管理模式,非常不適應高校放養式的管理方式,因此高校對于剛入職的學生采取強制性的管理監督模式,而大學生在長期的學校管理模式下已經習慣依靠學校管理監督,缺少自主積極性,養成了過分依賴學校管理的不良習慣。也正因此,一旦離開學校的管理,大學生就表現出明顯的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的現狀,而這也在高校不強制管理的大二以上的學生身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學生過分依賴學校管理的情況就導致了學生始難以養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限制學生的長遠發展。
(四)自我管理模式的實效性差
在推行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很多學生認識到這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也主動投入到這一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希望能夠幫助自己在工作后更好的成長。但是在實際的培養過程中也清晰的表現學生在落實執行過程中表現出自我管理時效性差的現實。其中,一部分學生是由于自我管理模式制定不符合實際情況,而降低了自我管理落實的時效性,使學生始終難以形成自我管理的執行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學生自身的執行力的薄弱導致的學生難以完成自己的預計方案,長此以往出現懈怠、排斥的的心理,自然也就難以實現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與塑造,而這是影響大學生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endprint
三、學生管理在自我管理能力培養中的作用
(一)豐富傳統管理模式
高校關注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并投身于監管與組織的角色之中,積極督促學生加強對自身的管理。而這樣的管理模式過于傳統,缺少新意與效果,并且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容易流于形式,難以獲得較高的有效性。而將學生管理引入自主管理模式可以加強管理的多元性,減少學生對已有的傳統管理模式的排斥。所謂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中的學生管理模式是借助學生的力量自主組織起管理機構,以促進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而這種管理模式與學校管不同的是,它由學生自主組成,也就意味著學生自愿接受,是屬于學生自己的管理組織,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管理組織的出現就意味著學生對自我管理能力的關注,因此這種模式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問題上十分重要。
(二)加強學生有效監管
學生管理模式的介入可以加強對學生的有效監管。學生管理模式的加入與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有效互補,發揮學生自身的力量與管理人員身份的優勢,將對大學生的管理范圍擴大到在學校難以監管到的諸多方面之中,例如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以真正發揮監管的全面性,促使學生強效執行。與學校管理相比,學生管理更加靈活,可以對學生的課外生活有效管理,并且避免了學校管理輔導員難以顧及全部學生的弊端,發揮學生群體人員多的優勢實現對所有學生的管理,使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實到位,真正發揮監管的作用與效果,使培養過程不至于流于形式。
(三)提供交流實踐平臺
學生管理模式介入到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活動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間相互了解的作用,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使能力培養成為可能。在現實情況中,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甚至不懂這種能力的培養應該如何做起,而大多高校在這一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只承擔監督管理的角色而去教授與教育。因此學生管理模式的存在,就可以利用學生之間互相了解的優勢,組織經驗交流會,讓在自我管理中表現很好的同學向其他同學傳授經驗,幫助沒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學生建立起管理的基本理念與方向。同時還可以利用宿舍條件,構建起一對一的幫扶模式,使大多數學生真正建立起交流、學習、互助的平臺。
(四)提高學生參與活力
學生管理模式是由學生自主組織成,因此與學校管理組織相比,這種模式更容易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認可,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很多學生對學校管理的排斥源于對管理老師的陌生感,以及對教師、學校這重身份的排斥,并非認識不到這種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因此將學生引入到管理模式中,可以發揮學生從眾的心態,使大多數學生主動融入到自我管理的環境中,積極參加學生管理組織舉辦的活動,使能力的培養變成一種自發自主的過程,促進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速度與效果。
四、小結
自我管理模式是大學生現階段高校學習以及日后工作后必備的能力,是學生長遠發展的基礎,而學生管理模式的加入將幫助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之中,彌補傳統管理方式的不足,以更好的形成自我管理能力,促進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黎鴻雁,邵彩鈴,安濤.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1).
[2]劉滿林.大學生自我管理探析[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11).
[3]孟獻雷.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4]汪昌安,唐偉.培養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種嘗試[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