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坤
【摘要】隨著中國保險業的迅速發展和保險業總資產的快速增長,保險資金的運用成為保險公司穩定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文章研究了保險資金在直接進入資本市場后資產配置時應特別注意的問題、為保證資金的運作安全,應有效安排組織結構、內控制度、管理系統與和風險預警體系以及加強保險資金運行的監管建議。
【關鍵詞】保險資金 運用 風險管理與控制
一、保險資金運用和風險管理理論
目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成立獨立的資產管理公司;二是委托專業機構運作;三是在保險公司內設資金運用部門。不論是采用哪種模式,保險公司都是資金運用的決策者和風險承擔者,也是進行風險防范的第一道防線。為保證資金的運作安全,應有效的安排組織結構、內控制度、管理系統與和風險預警體系。保險公司是專門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自成立之初,風險管理便是其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管理,既有一般投資問題風險管理的共性,也有其獨特之處,這種差異性主要源自于保險資金的特性和保險資金投資運作的特有規律。一般認為,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管理是在科學預測和度量風險的基礎上,對保險資金運用的各類風險的綜合控制和處理策略,包括確定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水準,辨識保險資金運用過程中面臨何種風險,評估風險對保險公司的影響程度,制定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管理策略和設計具體的風險控制方案,風險管理方案的實施、監控、反饋與調整等。
二、保險資金運用風險及其管理
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管理過程包括五步:即風險水準定位、風險辨識、風險度量、風險控制與處理策略的選擇、風險管理措施實施后的動態監控、反饋與調整。起初,保險公司的投資管理委員會需要根據公司的風險偏好確定基本的投資原則和指導方針,即根據自己的資本實力、償付能力水平和風險偏好在安全性、盈利性、流動性三者之間做出權衡,確定保險資金運用的總體風險限額并就戰略性資產配置做出決策。在此基礎上,保險公司的投資管理部門根據投資運作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因素,分析辨識保險資金運用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其主要工作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因子分析、風險結構估計與風險狀況報告幾個部分。當然,接下來的風險度量很重要,其中,風險大小由兩方面的因素決定:其一是風險因子的變化;其二是金融產品對風險變化的敏感程度。為了較為準確的度量風險,風險管理部門需要建立各種類型的風險度量模型。對于保險資金運用過程中的風險,保險公司不能阻止風險的發生,甚至不能對風險進行準確預測,但必須在風險發生時采取措施將風險的不利影響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即根據風險管理方針選擇有針對性的風險控制與處理策略,如風險規避、風險防范、風險抑制、風險分散和風險的轉移等等。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說,保險資金運用風險的控制方法有兩類:其一是政策性的控制,即從防范投資交易過程中所產生風險的角度入手,對投資的職責權限進行控制和管理,包括監管機構對風險資產的投資比例限定;其二是技術性的風險控制方法,最主要的控制手段是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限額的管理,包括市場風險限額管理、流動性風險限額管理、操作風險限額管理等。此外,資產負債匹配管理、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管理以及包括對沖方法在內的金融工程方法也是控制保險資金運用風險的重要工具。總之,保險資金的合理、有效運用不僅取決于風險限額的合理設定,而且還取決于對風險的準確辨識和準確度量及有效控制。當風險控制與處理策略確定以后,還必須付諸實施,并對其實施情況進行監控。由于金融市場變化多端,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管理方案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作相應的動態調整。在上述環節中,風險度量是風險管理的關鍵,而保險資金運用風險的控制又是其核心內容,它是保險資金運用風險管理成敗或效果好壞的決定性步驟。
三、保險資金運用風險管控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對銀行存款、政府債券和公司債券的投資比例均無限制,我國的香港和臺灣地區對此也基本沒有限制,只有臺灣對“公司債”做了35%的比例限制。對于股票投資,英國沒有比例限制;法國規定的比例為65%以下;德國和日本限定為30%;美國各州不盡相同,限定為10%或20%不等;我國臺灣省規定為35%;香港規定為20%。對于房地產投資,美國和法國限定為 10%;英國無限制;德國限定為40%;日本限定為20%;臺灣限定為19%;香港限定為30%。對于發放貸款,美國、英國、日本和我國香港均無限制,法國和德國規定比較嚴格,分別為5%和10%,我國臺灣省則規定為35%。由此可見,在國際上,保險投資已經呈現出多元化和系統化的特征。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保險投資工具極為短缺。1998年10月以前,保險資金運用只限于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
四、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現狀分析
保險資金運用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資產負債不匹配現象嚴重,存在著較大的再投資風險。因我國缺乏具有穩定回報率的中長期投資項目,因此,目前國內各類性質的保險資金大都用于短期投資,致使長期負債與長期資產嚴重不匹配。據統計,我國壽險公司中長期資產與負債的不匹配程度已超過50%;且期限越長,不匹配程度越高,有的甚至高達80%。從數量匹配情況看,截至2002年底,我國壽險業長期負債約為4000億元,但同期可供投資的10年期長期債券總量不到2500億元。期限結構與數量的不匹配,特別是可供壽險公司投資的、收益率較高的中長期金融資產規模太小、品種過少,直接限制了我國壽險公司進行較好的資產與負債匹配,使我國壽險業面臨很高的資產負債匹配風險。其二,我國保險投資的現有資產組合的利率風險較高。從目前保險公司投資的資產結構看,銀行存款、債券加上回購在總資產中的占比高達91.52%,這些固定利率產品利率敏感度很高,受貨幣政策和利率走勢的影響十分明顯。近年來,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集中在幾個有限的品種上。協議存款占全部可運用資金的比例超過50%;保險業在 基金市場的投資達600多億元,約占基金市場現有規模的三分之一,債券的中長期品種大部分為保險資金持有。單一品種在保險資金組合中的占比過高或占市場規模比例過大,系統性風險呈上升趨勢,一旦發生市場波動,保險投資的安全和收益將受到嚴重影響。而且中國的資本市場目前還不成熟,缺少風險分散的金融工具,保險公司難以進行投資風險管理產品的創新。endprint
五、政策建議
(一)為保險資金運用營造好的法制環境
一是修改《保險法》,進一步拓寬資金運用渠道,并留有一定空間。二是對業已批準辦理的業務,抓緊補充制定各項規章,如《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規定》等。三是對保險投資高管人員、具體操作人員規定資格條件;對銀行、證券、基金、信托等交易對象限定基本信用等級標準;確定資產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的職責和標準。四是在拓展投資模式,開放投資領域,增加投資品種和工具之前,要有較長時間的醞釀期,根據我國國情,借鑒外國經驗,反復討論、論證,必要時還可聽證,聽取多方面意見,制定監管法規規章。
(二)對保險資金運用范圍的劃定
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并不意味著不限制范圍,全方位地放開。應該根據國際國內經濟金融運行環境,結合保險業經營風險的特殊性,按照保險資金運用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要求,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逐步放開保險資金運用領域和范圍。可考慮放寬以下限制:一是放寬現有投資品種的比例控制,可考慮進一步放寬購買企業債券的限制和提高投資股市的比例。二是可在國家重點基礎建設和實業投資方面有所突破,特別是對水、電、交通、通訊、能源等的投資。三是在適當的時候允許辦理貸款業務。四是放開與金融機構相互持股的限制,進行股權投資。五是適度允許投資金融衍生產品,使保險公司通過套期保值有效規避風險等。放開保險投資渠道要循序漸進,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成熟一點放開一點,避免以往那種一放就亂,一抓就死的狀況出現。注意防范保險風險,堅決杜絕因投資不當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造成嚴重影響,切實維護被保險人利益。除此之外,對流動性差、風險較高的非上市股票和非質押貸款應予禁止,同時還應禁止對衍生金融產品的投機性投資。
(三)按投資比例監管
近年來,隨著社會和公眾對保險的需求加大,我國保險業迅猛發展,保險險種和產品急劇增多。這些產品因其性質、特點、責任周期、成本效益不一樣,具體體現在承擔責任的時間有先有后,規模有大有小,效益有好有差。相應地,用各種產品所形成的保費收入進行投資,其投資渠道、方式、期限等也應有所區別。我國保險業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市場機制不健全,營運欠規范,資本市場不成熟,資金運用渠道不暢。借鑒國外的監管經驗與運營慣例,應選擇謹慎經營和監管,在保險資金的運用上進行具體的嚴格的比例限制。一方面,應對一些投資類別規定最高比例限制。另一方面,對單項的投資也要有嚴格的比例限制。總之通過投資比例限制,可以調整高風險和低風險投資結構,選擇盈利性大、流動性強和安全性高的不同投資方式進行組合,使投資組合更趨優化。當然,投資比例限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根據市場變化及需求對公司的運營情況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陳文輝.深化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J].中國金融,2017,(03).
[2]朱南軍.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視角[J].中國金融,2015,(18).
[3]胡良.償付能力與保險資金運用監管[J].保險研究,2014,(11).
[4]黃英君.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理論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實證分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0,(03).
[5]郭金龍,胡宏兵.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現狀、問題及策略研究[J].保險研究,2009,(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