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傳播極具特色的新媒體時代,新媒體的出現,潛移默化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它以其即時性、互動性、超時空性深受廣大學生的接受。如何借助新媒體高效開展學生黨建工作已成為高校黨建工作者適應時代發展亟須探索和研究的課題,對提高高校學生黨建信息化與科學化水平,具有高度的理論及實踐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 高校 學生黨建工作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潛移默化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基層黨建工作手機信息系統開通儀式上強調,要把新媒體技術應用到黨建工作中,既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黨建工作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重要體現。學生黨建工作是高校基層黨務工作的中堅力量,運用新媒體技術創新學生黨建工作模式,對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尤為重要。
一、利用新媒體開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新特點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開放性、及時性、直觀性、便捷性等特點。利用新媒體開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學生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自我決定接受信息的時間、內容、形式,可較大程度上提高學生黨員參與黨建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新媒體集成了文字、聲音、畫面、圖像成一體,多種形式的直觀信息,豐富了黨建形式,使得黨建內容更易于學生接受。
二、新媒體環境下,開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意義
新媒體以一種新的形式,加入到黨建進程中,對學生黨建工作的深化和推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一,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新媒體的應用使得傳媒速度更快、更新周期更短,覆蓋面更廣;其二,新媒體有利于高校黨建工作資源重新整合。由于新媒體信息量大、資源豐富、門類齊全、傳輸便捷,因而通過網絡形式更便捷查找、收集和整合工作所需要的相關觀點,有利于提高其針對性、現實性和有效性,增強黨建教育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有利于創新黨建工作手段和方式的創新,更是黨建工作領域的創新;其三,新媒體可以促進高校學生黨員主體性有效發揮。新媒體的互動性、交互性給傳統的高校黨建工作的垂直式、單一式的黨員管理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通過網絡信息平臺,高校黨建工作主客體、師生間可以有效進行真實心態的交流溝通,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實現學生黨建由“單邊灌輸”向互動交流轉變,有助于大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的增強,參與社會活動積極性的提高。
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新媒體使學生黨員的思想狀況更加復雜
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多樣化的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意識等呈現出多元、多變的復雜狀況,而西方敵對勢力通過互聯網對高校意識形態進行滲透,各種錯誤思潮、觀點和有害信息乘虛而入,對大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價值觀造成了嚴重干擾,面對各種信息的沖擊,當今大學生思想隨之具有多面性、復雜性、易變性等特點,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價值觀念經濟化、行為方式功利化,思想容易產生偏差,容易迷失方向,這些勢必增加了高校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難度。
(二)高校黨建工作方式方法較為滯后
目前仍有不少高校黨務工作部門對新媒體的運用缺乏足夠重視,思想觀念、工作方式上無法與網絡信息化時代發展速度相適應。高校普遍存在各類網站信息更新不及時、形式單一、內容單調,導致學生關注度不高,無法達到對黨員教育的理想效果。與此同時,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能掌握新媒體技術又熟悉黨建工作的復合型人才稀缺,難以滿足運用新媒體技術開展黨建工作的更高要求。同時,由于部分高校黨務工作者仍承擔了教學或行政工作,難以全身心投入黨建工作中,這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新媒體環境下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路徑選擇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也應審時度勢,及時調整思路、轉變觀念、探索新方法,發揮新媒體優勢、拓展教育途徑,這已成為當前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重要任務。
(一)加大宣傳教育,打造新媒體品牌活動
高校黨務工作者積極更新工作觀念,探索和實踐工作新模式,牢牢把握新形勢下學生黨員的思想教育規律,切實增強黨建工作成效。
一方面,應及時利用網絡平臺傳達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優勢,強化信息傳播滲透力,不斷提高宣傳效果。通過豐富新媒體的形式與內容,建立校園的網上黨校、微博平臺、校園手機報、短信平臺、QQ 群等多元立體的新媒體陣地,大力宣傳黨建工作的基本理論、新思想、新政策;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人們對網絡關注度高的特點,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圍繞學校黨建主題,打造出具有各學院特色的精品活動,借助互聯網媒介,通過創新黨建品牌活動的形式、內容,向廣大的黨員、干部和群眾傳播,吸引黨員干部的主動參與積極性,真正將黨務工作與學生成長成才相結合。同時,黨務干部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宣傳工具,積極宣傳黨建重大活動和黨建工作動態、創新做法、特色活動、典型人物等,實現“以大帶小、以強帶弱、以規范帶不規范”,促進黨建宣傳工作良好氛圍的形成。
(二)加強培訓,提升應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
新媒體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新技術,高校要想保證學生黨建工作跟上時代的步伐,黨建工作者不僅黨的理論水平要高、黨性要強,要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黨建工作,還要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手段,才能適應新形勢下黨建工作的新要求。針對新媒體背景下黨建工作的特點,加強對黨務工作者的培訓,加大黨建工作者適應網絡新媒體環境的工作方式與能力的業務培訓力度,通過系統性地加強對黨建工作者的培訓,增強其信息處理和網絡溝通能力,掌握新媒體環境下吸引凝聚黨員青年的方式、途徑,并熟練運用各種載體,不斷提升黨建工作隊伍運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素養。
(三)加大監管力度,整合網絡資源
新媒體的廣泛應用,魚龍混雜的信息需要有較強的辨別能力,因此高校在開展黨建工作時要重視網絡對黨員干部的監督,成立專門的監管小組,對發布的各種信息進行審核把關,增強信息傳輸的敏感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同時,要重視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通過實踐使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增強對社會的認知和體驗,以此來澄清在接觸媒體信息中的各種各種模糊認識,提高大學生的政治辨別能力。總之,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是新時代開展黨建工作的大勢所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應緊跟時代步伐,提高利用新媒體創造真善美、體現正確的價值取向,真正將黨建工作做到實處。
作者簡介:楊明明(1988-),女,滿族,遼寧本溪人,工作單位:遼寧師范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