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葉+陳瑜+程婧婧
摘要:隨著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時間的延長,我國總人口中青少年比例不斷下降,尤其是在近幾年,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整個社會負擔逐漸加重,養老事業發展迅猛。本文主要是對中職老年護理專業定位、中職老年護理專業課程設置兩個方面做出詳細的分析和研究,這對加強培養老年護理專業人才提供了參考依據。
關鍵詞:中職院校;老年護理專業;定位;課程設置
當前我國家庭結構逐漸表現出“4--2--1”的特點,空巢家庭數量越來越多,養老產業逐漸得到飛速發展,但隨著逐步發展,凸顯出越來越多的缺陷和不足,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嚴重缺少專業護理人才,因此各中職院校需要加強設置老年護理專業,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專業性人才,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一、中職老年護理專業定位
(一)背景
一方面隨著我國老齡化顯著的逐漸加重,養老事業也必定會隨之發展。據統計,到202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會占總人口的1/4,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已經不適用整個社會的發展。在近幾年,國家政府都已經逐漸加強對養老事業的重視,已經開始加強建設養老社區或結構,并加強對老年人口的補助力度,同時基層的醫療服務也進一步改善,這對老年護理事業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隨著養老事業的有力發展,我國將會逐漸形成新型戰略養老產業,養老機構的數量和規模都大大擴大,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老年人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障礙,這對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的醫院護理人員或社會工作者都不能滿足各方面需求,因此對專業的高素質老年護理專業人員的空缺比較大,在中職院校中加強開展老年護理專業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1]。
(二)定位
目前在我國各院校中開展的專業教育,主要是根據社會分工對學業門類進行具體劃分。傳統大護理專業所培養的人才主要是向各級臨床醫療社區和機構輸出,護理人才除了需要學習和掌握社區衛生保健知識、臨床護理技能以及現代護理理論知識外,還需要具備創新精神和人文精神,能夠獨立應對臨床中的各種多發和常見病癥,護理人才需要掌握各項護理技能,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痛苦、促進健康[2]。這也就表示,在專業教學中,培養的主要是通科護理人才,這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社會對人們的需求。老年護理專業的定位應該調整為面向各種形式的社區養老護理崗位、醫院老年科、養老機構,學生通過學習之后,能夠熟練的掌握各項基本護理學理論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進而在護理中能夠根據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全面的提供優質服務,同時護理人才還需要通過國家老年護理員資格證和護士執業資格證書考試,培養出專業性的應用型護理人才。
二、中職老年護理專業課程設置
(一)課程模塊化設置
按照市場定位,將特定教學主題中的類型、性質相同的多門課程有效整合,確保課程結構方式較為完整,并且在每一模塊當中,都能夠體現出教學主題。在設計老年護理專業課程的時候,應該根據人才輸出需求的不同,對其進行針對性教學,同時學生自身也能夠自主選擇課程,保證課程學習計劃具有一定的個性化和層次性[3]。這樣一來,不僅僅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同時學生也能夠學習和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后期更好的學習和工作。
(二)專業課程模塊構建與內容確定
在構建老年護理專業課程模塊的時候,需要根據市場需求,并結合當前學習的能力和知識結構,對課程體系進行針對性劃分,確保整體的穩定性、邏輯性以及相關性。由于所服務的對象都是老年人,具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因此對服務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這一方面的重視。同時老年患者由于情緒多變、身體疾病多、生活能力差,很容易與護理人員發生糾紛,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應急反應能力,并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4]。總的來說,在構建老年護理專業課程模塊的時候,需要從綜合性實訓、專業技能、專業基礎、職業素質拓展、公共素質等多個方面入手。以此為基礎來確定專業課程教學的具體內容,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加強對高素質專業型老年護理人才的培養,更好的滿足我國社會需求。
結語:
總的來說,我國逐漸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是亟需解決的、十分迫切的社會問題,為了促進養老事業更好的開展,在中職院校中加強開展老年護理專業是重要的基礎保障。通過這種方式,我國養老行業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整個行業的發展更加規范,對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洋,蔣小劍.淺談四川省中職老年護理專業教育需求及課程設置[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04):65-67.
[2]游曉功.護理專業中職與高職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6,(11):80-81.
[3]王燕,孟繁潔,胡燕,方嘉珂,孫秀萍,尹莉.校企共建老年護理專業方向辦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4,(06):664-666.
[4]李勁峰,楊穎.中職護理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J].衛生職業教育,2014,(16):74-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