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
【摘要】:檢警關系問題是近年以來的熱門話題,本文對現行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刑事偵查中的關系作基本分析梳理并分析和其合理性以及弊端。結合現實情況,提出關于檢警關系的觀點并進行論證。
【關鍵詞】:刑事訴訟;偵查監督;檢察權;偵查權
在我國,刑事偵查行為依照法律進行的專門調查工作和有關的強制性措施。其中“專門調查工作”包括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勘驗、檢查、搜查、扣押物證書證、鑒定、通緝、辨認、偵查實驗等活動。此外,刑事訴訟法修改之后新增加的技術偵查措施。所謂“有關的強制性措施”包括: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和逮捕等強制性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
我國刑事偵查機關不僅擁有上述廣泛的調查手段和權力,而且在行使上述權力時擁有相當大程度的自由裁量權。刑事偵查機關不僅可以自行決定采取一般性的調查手段,而且對于限制或者剝奪公民人身自由、財產或者其他權利的強制性刑事偵查行為,除了公安刑事偵查機關的逮捕措施須由檢察機關批準外,其余都由刑事偵查機關負責人自行決定或者批準實施。相對于如此廣泛的刑事偵查權,我國對刑事偵查行為的監督和制約就顯得非常薄弱。對偵查行為的監督在我國主要表現為檢察機關的監督,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對刑事訴訟的全過程實行法律監督,肩負維護司法公正的使命。
在我國,檢察機關作為唯一的專門法律監督機關,正確有效地運用檢察權履行刑事偵查監督的職能、制約規范公安機關的執法,能夠更有效的保障公安機關依法辦案、保護被偵查人的合法權益。本文探討了新時期我國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刑事偵查監督目前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以及如何完善刑事偵查監督制度等問題進行了論述。
一、檢查機關對公安機關刑事偵查監督的法律依據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564條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公安關的刑事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對刑事訴訟進行法律監督在檢查機關的職責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目前檢察機關履行公安機關刑事偵查監督的新問題
1.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除逮捕)的權力過大,且缺乏必要的制約。[1]對上述情況,由于法律沒有具體規定,所以檢察機關往往無從監督,公安機關在事實上享有極大的不受制約的權力。這就很容易造成侵犯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現象的發生。
2.我國檢察機關對公安刑事偵查活動的監督主要是以事后審查的方式進行,即在審查批捕、審查起訴時,如果發現公安機關的刑事偵查活動有違法情況,可以對其提出糾正意見或責令其補充偵查,公安機關應當執行。這種事后監督無法對濫用刑事偵查權的行為及時地進行糾正和救濟;
3.按照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1]檢察機關對于公安機關以刑訊逼供、威脅、利誘、欺詐等非法手段獲取的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等證據,可以拒絕將其作為指控犯罪的根據,也可以在提出糾正意見后,要求公安機關重新調查取證。檢察機關對公安刑事偵查活動的制約力度明顯太小,制約的手段也明顯缺乏,檢察監督的效果相當有限。
三、解決刑事偵查中的檢察監督存在問題的對策
1.建立檢察機關對偵查的同步監督機制。公安機關應當及時把開展偵查活動的情況與檢察機關進行溝通,使檢察機關對偵查活動具有充分的知悉權。檢察機關應及早介入偵查活動中進行監督,在不干預公安機關偵查活動的前提下進行監督,促進偵查活動依法進行。要高度重視駐所檢察官的作用,此檢查監督權也要有力地行使,不能形同虛設。
2.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進行指導。新的庭審要求法官居中審判,檢察官和辯護方平等對抗[3],檢察機關承擔控訴方的舉證責任。而且由于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適用,對控方的證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踐中,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時,發現證據不充分而被迫補充偵查時,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從而不能有效行使國家刑事追訴權。如有些有價值的證據由于時過境遷被湮滅或被破壞;又如不少基層刑事警察素質偏低,證據意識不強;刑事技術的科技含量不高,收集證據的手段不科學,導致收集的證據無法達到起訴要求等。因此,筆者認為,應當在制度上明確檢察機關有權從公訴的角度指導公安機關開展刑事偵查工作,尤其是指導刑事警察如何依照訴訟的要求對證據進行收集。
3.賦予檢察機關對刑事警察違法行為的處分權。檢察機關對警察雖然只有監督權而無領導權,但只有賦予其一定的人事處分權,監督才會有效。否則,檢察機關的監督很可能被對方置之不理,所謂監督權就會成為擺設,從而導致警檢二機關相互削弱,不能形成合力。但如果檢察機關可以對違法偵查的警察直接給予批評、警告、停止偵查,甚至取消警銜資格等的處分決定,那么情況則會大不一樣。當然,必須明確的是,這里僅僅賦予檢察機關對違法偵查的警察處分權而非一般意義上的人事管理權,因為警察不屬于檢察機關領導,只是受其監督。這一措施可以有效的發揮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工作人員各自的優勢,不僅有利于國家追訴權的行使,而且有利于偵查階段的人權保護,是加強和完善對刑事偵查的檢察監督的重要一環。
4.偵查主體的能動性發揮。在檢察指導偵查的訴訟模式下,檢察官的職責是為刑事偵查提供取證建議,以完善案件證據體系,對于偵查過程無權指揮,參與的程度當然較淺,參與偵查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略顯不足。畢竟他只是為取證提供意見和建議,并非偵查行為的主角。[2]但正因為如此,具體執行刑事偵查任務的刑事警察由于具有獨立的訴訟地位和訴訟權力,實施著獨立的訴訟行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與工作積極性就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從而有利于刑事偵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之,正確處理好檢查機關與公安機關的關系,加強和改善人民檢察院對刑事偵查工作的監督,更好地發揮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中的作用,以達到既有效打擊犯罪又充分保障人權的目的。[4]
注釋:
[1]姚合平.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偵查階段地位探析[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3(4).
[2]蘇凌,馮保衛.檢警一體化與檢察指導偵查機制比較研究[J].國家檢察官學報,2002(5).
[3]宋英輝,吳宏耀.刑事審判前程序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71.
[4]梁艷芳.論我國警檢關系的完善[J].零陵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