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篇論文淺談了中國戲劇史上兩位沖破封建禮教,敢于追親自由婚姻的古代門閥小姐。對人物形象上做了淺層的分析研究,并且發現和總結了兩位命運和人物形象上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關鍵詞】:崔鶯鶯;張倩女;愛情;自主;婚姻
崔鶯鶯乃《西廂記》中王實甫筆下的一位貴族小姐,向往自主婚姻,試圖沖破門閥傳統婚姻制度的一位傳奇女子。張倩女是鄭光祖筆下的一位“癡女”,為愛離魂,追夫千里的“孝女”。
淺談一下她們二者之間的相同之處:兩人同生于封建禮教束縛下的年代,受到倫理綱常的限制,兩人又都敢于打破傳統觀念。
她們二者身上有什么相似相同之處?
其一,崔鶯鶯鄙視高官利祿,名利富貴,碰巧的是,張倩女也毫無功名利祿的念想。
崔鶯鶯由青春覺醒到對愛情幸福的由衷期盼,再由朦朧抗爭到自覺地走上叛逆道路。都表現了她對熾熱的愛情追求與深受熏陶的閨閣懿范的激烈反抗。以閨閣淑女張倩女離魂尋夫的事跡為主線的離婚故事中,也能體現張倩女敢于沖破禮教的束縛,大膽的追求自主愛情和婚姻,對愛情義無反顧的貴族小姐形象。
其二,二人又同時表現出對愛情的極度不信任。崔鶯鶯表現在,張生科考臨行之時,崔鶯鶯提出“丈夫高中后,勿戀異鄉花草”。而張倩女也表現出對愛情的盲目和自卑,通過離魂跟隨王文舉,也表現出對愛情信任感的缺失,或者說對婚姻的外在形式的過分重視。通過二人的表現也能看出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時代里,這樣的特點自然不是她們二人所特有的。
二人畢竟生活在倫理綱常的年代里,媒妁和父母之命,二人面子工作做得還是可以的。譬如,崔鶯鶯,孝順剛直,在這種體制下,不得不尊于老夫人的種種要求,心里復雜的崔鶯鶯,雖抵觸老夫人的賴婚和提出的種種要求,但是還是竭盡全力使自己的叛逆行為不被老夫人察覺,力爭避免正面的沖突。然而張倩女,賢良淑德,她不可以不孝,更不能拋開家中父母明目張膽的同王文舉私奔,此女子唯一能做的選擇,就是長病不起,選擇“靈魂的出走”或多或少會逃脫一點道德的譴責。
再談她們二者之間的不同之處:
崔鶯鶯畢竟是受得封建禮教的相門千金,她似火的情感要化作“奔走”的力量,不在乎要經歷多少坎坷和重演。情愛意志與道德理念的激烈碰撞釀成了她的多重人物性格,矜持、自尊、徘徊、憂懼、嬌羞、偽飾的并存,使其外在行為呈現出種種“假意兒”.明明是她思念張生,讓紅娘前去探望,紅娘帶回張生的書簡,她看后內心欣喜欲狂,但是表面上卻對紅娘發脾氣;明明是她以詩明心,暗約張生于月下相會,當張生冒冒失失地跳墻而來,她又登時后悔,嚴責張生。崔鶯鶯的“作假”和變卦,看似乖巧促狹,實則異常深刻地揭示了相國小姐在掙脫禮教羈絆、走向“非禮”“私奔”的沉重和艱難。還是最后經過紅娘的幫助下,超越了自身。然而張倩女卻和她的種種遭遇截然不同,母親的刻薄,再加上王文舉的冰冷,使早已交織在倩女心靈深處“情與禮”的沖突迅速激化,終導致靈魂與肉體的分化:被拘束在禮教樊籠中的張倩女一病不起,渴望愛情幸福的魂靈則掙脫重重羈絆飛出閨閣,追逐王文舉去也。盡管這搏斗弄得病榻上的小姐心力交瘁,但畢竟表現出不屈不撓、堅韌持久的叛逆品格。情感意志領域與倫理綱常中的張倩女,終于以叛逆者的身份,獲得了自主的婚姻。
無疑在王實甫筆下的崔鶯鶯和鄭光祖筆下的張倩女是兩個“完美可信”讀者接受的完美藝術形象。
參考文獻:
《中國分體文學卷》(戲曲卷)李修生、趙義山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宋浩,1997,男 河南開封,工作單位: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本科生在讀 研究方向:戲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