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璟瑩
【摘要】:舞臺表演中體驗與體現的蘊含及其關系問題是古今中外眾多演員努力探尋和求解的問題。在認識和把握舞臺表演中體驗與體現的蘊含及二者的關系的基礎上,探索舞臺表演中體驗與體現的實現方式,是提升舞臺表演效果、增強舞臺感染力的重要條件。為此,本文從舞臺表演體驗與體現的蘊含分析入手,探討了二者的關系,并嘗試性的給出了舞臺表演中體驗與體現的實現方式。
【關鍵詞】:舞臺表演;體驗與體現;蘊含;關系;實現
一、舞臺表演中體驗與體現的蘊含
體驗是舞臺表演藝術的靈魂與核心,也是演員在角色創造時經常使用的手段。體驗,也稱為情感體驗,是演員設身處地地去感受、體會所扮演的角色的思想情感,并以此為基礎來塑造角色形象、表現心理動作。以體驗為主要表現特點的表演被稱為是體驗派。體驗派涵蓋范圍交廣,話劇、電視劇、電影等表演藝術基本可以歸到這一派。最早指出情感體驗在舞臺表演中的重要性的是英國演員歐文。他提出了“以感情掛帥,把表演說成是設計感情、激發感情、積集聚感情形態的三部曲”的思想。意大利演員薩爾維尼、蘇聯演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都是體驗派的代表人物;體現也是舞臺表演的重要表現環節,沒有體驗,演員所體驗到的角色情感就無法表現出來。體現,也稱為體驗角色,是演員通過舞臺表演把角色展現出來,讓觀眾認知和了解。以體現為主要表現特點的表演被成為是表現派。表現派認為,演員在藝術創造中要用合適的外部形式來表現角色的內心世界,這樣才能打動觀眾,實現表演的目的。表現派不贊同演員藝術創作時的情感參與,要求演員要控制自己,不能被感情所作用。其實在舞臺表演中要把體驗和體現有機結合起來,既要重視情感體驗,也要重視角色表現。
二、舞臺表演中體驗與體現的關系
在舞臺表演中體驗與體現并非是各自為陣、互不相干的關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體驗是體現的內在依據,體現是體驗的外在形式,兩者不能分割,缺一不可,統一于舞臺表演的整個過程中。體驗是體現的前提,體驗能夠創造出富有表現力的外部形式。離開了體驗,演員就無法完美的體現角色。體驗之所以是體現的前提和基礎,就在于演員在體驗角色思想情感時,賦予了角色靈魂和生命。離開了體驗,演員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僵化和無靈魂的,就是蒼白和無生機的。自然而然的就無法打動觀眾,使觀眾獲得情感上的共鳴。因此,舞臺表演中,演員是否深刻地體驗到了所扮演角色的思想感情是區分和鑒別演員在表演中投入的感情是真實還是虛假的重要標準;體現是體驗的表現,能夠把演員體驗到的角色的思想感情傳達給觀眾。演員的表演魅力既離不開對所扮演的角色的深度把握和理解,也離不開表現演員所理解和把握的內在思想感情的表達技術。如果演員的表達技術存在問題,即便對所扮演的角色有較深刻的理解,也無法使之完美呈現給觀眾,打動觀眾,取得預期的演出效果。演員要具備較成熟的表達技術離不開長期的訓練和運用,只有堅持不懈的學習和運用各種外部技術元素,才能具備良好的外部表現力,準確和鮮明地體現角色。總之,體驗是體現的基礎,體現在體驗的基礎上產生。體現是體驗的外部表現形式,沒有良好的體現,演員所體驗到的角色的思想感情無法成為打動觀眾、獲得觀眾共鳴的要素。在舞臺表演中,無論是體驗還是體現都是為了更好的塑造和表現人物形象,獲得表演的成功。
三、舞臺表演中體驗與體現的實現
如前所述,舞臺表演既要注意體驗,又要注意體現,要把體驗和體現有機結合起來。具體來說,體驗與體現的實現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舞臺表演中體驗的實現
舞臺表演中體驗是體現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演員對所扮演角色的深刻體驗,就沒有生動的體現。那么如何做到有效體驗呢?或者說演員如何才能更好的體驗所扮演的角色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認真研讀和分析劇本。演員的創作嚴格的講并非原創,而是二次創作,即以劇作家的文學創造為基礎進行的二次創作。演員要把劇作家用文字的形式刻畫出的角色形象轉換成舞臺形象,為觀眾所認知,就需要對劇本進行認真的研讀和分析。通過研讀和分析劇本,把握劇本提供的規定情境,從劇本的臺詞里去探尋角色的內心情感,獲得角色的真實感情。一部劇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每個情節、每個人物都是聯系在一起的,演員不僅要從劇本中找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特點,還要把握全劇的整體結構及其表現出的思想內涵。如此離不開演員對劇本的字詞句的斟酌和思考;第二,充分體驗和感悟生活。生活是藝術創造的根本來源,藝術是生活的濃縮與提煉。生活中處處都是藝術創作的素材。演員在體驗角色的過程中要關注生活,重視對生活的感悟,既要從生活中積累豐富的創造素材,又要通過體會和觀察生活,領悟生活的真諦。只有對生活有了深刻的認識和感悟,才會更好的認知劇中的角色,才能更好地體驗角色;第三,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演員要充分地體驗角色必須有豐富的想象力。豐富的想象力是連接演員與角色之間的橋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演員的想象需要限定在合理的范圍內,既不能天馬行空的隨意想象,又不能一片空白的缺乏想象,要在規定的情境之下,在角色的生活中,以臺詞為依據,有失有度的進行想象。可以說,舞臺表演中沒有想象就沒有創作。演員要運用豐富的想象,走進角色,體驗角色,理解角色,進而身臨其境地去表現角色。
(二)舞臺表演中體現的實現
舞臺表演中,體現是體驗的外化,是體驗的外在表現形式,沒有良好的體現就無法打動觀眾,獲得演出的成功。要具有良好的體現,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掌握語言的藝術。無論是話劇表演還是影視表演,塑造人物形象、體現人物性格都離不開語言。語言是藝術創造的重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思想情感交流、信息傳遞需要語言的支持,在舞臺表演中,演員要展現角色的內心世界,離不開語言的支撐。在舞臺上,演員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能夠表現角色內心世界、表達角色思想感情的詞語,都有鮮明的目的。演員在表演時要深刻體會角色及相關劇情,根據角色內心的真實動機去掌握說話的語氣和聲調,用符合人物心理活動和劇情特點的語言來表達角色的思想感情。只有掌握了語言的藝術才能把無聲的劇本臺詞變成有聲的、富有感染力的舞臺語言,才能達到“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藝術效果;二是掌握形體的藝術。演員需要掌握精準的形體模仿力、嫻熟的動作技術、較強的形體感知控制力和較好的形體表現力。演員在深入體驗角色并理解角色之后,形成對角色的整體形象,運用自己的形體去展現和刻畫角色。在舞臺表演過程中,演員還要通過形體動作速度、節奏等的變化,去展現角色的獨特個性,體現角色的復雜心理活動。形體動作既要真實,又要富有美感。要掌握形體藝術需要演員苦練基本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創作素材,反復訓練,認真摸索,在表演時具有良好的形體自我感覺,通過形體藝術的呈現,塑造和展現出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
總之,演員在舞臺表演中一方面要通過認真研讀和分析劇本、充分體驗和感悟生活、培養豐富的想象力等方式,把握情感體驗的技術,為體現有的有效實現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要通過掌握語言的藝術和形體的藝術,把握體現的技術,提升體現的藝術魅力。只有把體驗和體現有機結合起來融入到舞臺表演之中才能打動觀眾,取得預期的表演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小燕.演員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基調[J].視聽. 2010,(08).
[2]張斯璐.話劇表演藝術的融入研究[J].漢字文化. 2017,(07).
[3]劉子楓.閑聊話劇表演那些事兒[J].上海戲劇. 2017,(08).
[4]閆蕊.淺議話劇表演過程中情感的調動與運用[J].戲劇之家. 2015,(16).
[5]王宏海.話劇表演中的演員情感表達探究[J].才智. 2015,(21).
[6]余秋雨.戲劇理論史稿[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