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芊
【摘要】:媽祖是我國古代海上女神,同時媽祖文化也是中華民族海洋文化的精華, 在當前也是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橋梁以紐帶, 基于此,本文論述了媽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過程中的作用。
【關鍵詞】:媽祖文化;海上絲綢;作用
引言
“絲綢之路”(TheSilkRoad)是指古代中國通往中亞、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等地區的貿易通道,有些學者也將其稱為“陶瓷之路”、“香料之路”、“絲瓷之路”等等,根據運輸形態的不同可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既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建設現代絲綢之路的倡導國。媽祖文化是以媽祖信仰為載體衍生發展而來的一種民俗文化,包含媽祖信俗、媽祖宮廟建筑、媽祖文獻,及媽祖神話傳說、媽祖文化產業等有形文化和無形文化的總和。
1、媽祖文化是中華民族海洋文化的精華
媽祖是我國古代的女海神。媽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濟險拯溺,護國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后,她仍以行善濟世為己任,救逢兇遇難于眾,人們將媽祖奉為名副其實的“海上女神”。隨著媽祖廟的擴建和皇帝的褒封,媽祖的名聲越來越大。中國航海者舟內均載有媽祖像,朝夕拜祭。鄭和下西洋,每次行前均到媽祖廟祈禱,曾兩次奉旨到湄洲主持御祭儀式,并擴建廟宇。從元朝到清朝,我國沿海地區和沿江地區先后修建了大批媽祖廟,北起丹東,南到海南島,東到臺灣,西到重慶,現有較具規模的媽祖廟1500座左右。在海上交通貿易及沿海港口開發的歷史上,更與媽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從東北至華南,許多著名的港口城市的開發史幾乎都跟媽祖廟息息相關?!跋扔心锬飶R,后有天津衛”。這句諺語是對天津港口起源的形象化說明。宋代華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廣州四大市舶司均與媽祖廟建在一起。還有營口、煙臺、青島、連云港等都是以媽祖廟的興建為標志,使荒涼的漁村變為繁榮的港口城市。香港北佛堂摩崖石刻和《九龍彭蒲罔村林氏族譜》關于媽祖信仰自南宋傳入的記載,則成為香港歷史文獻記載的第一筆。澳門地名的葡萄牙語稱作MACAU,就是粵語“媽閣”的音譯。
2、媽祖文化與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是古絲綢之路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傳承和提升,獲得了廣泛認同。在內涵和目標上,“一帶一路”強調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共享”“多贏”,結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與“責任共同體”。作為中華海洋文化的代表,媽祖文化千百年來始終與中國對外交往活動及海上貿易交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2016年,媽祖文化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同時,莆田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庇護神媽祖的故鄉”被列入“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聯盟城市,湄洲媽祖祖廟入選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首批文物點,尤其是首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于2016年11月在莆田成功舉辦,這些都說明媽祖文化必將在中國政府大力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文化使者作用,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民心相通、共同發展。
3、媽祖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作用
3.1、媽祖文化是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橋梁之一
海峽兩岸都應在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臺灣同胞把早期的分靈媽祖稱為“開臺媽祖”,這更充分說明媽祖渡臺和寶島開發是直接關聯的。臺灣三分之二人口信仰媽祖,信眾就多達1800多萬人,媽祖成為聯結兩岸民眾情感的和平女神。媽祖文化形成了中華民族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蘊,構筑了海峽兩岸民眾不可分割的民族情感,兩岸民眾的文化(包括媽祖文化)交流必將推動祖國統一大業的進程。媽祖是中國的“神”,媽祖之愛國也決定了其信眾的愛國。如今,媽祖已成為海峽兩岸通商、通航的和平象征,成為統一祖國、推動兩岸往來的和平女神。媽祖信仰中的這一功能還將繼續發揮作用,推動兩岸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攜手合作。
3.2、挖掘媽祖文化資源,大力發展媽祖文化產業
媽祖文化是一個無形的資產,這個無形的資產通過產業化可以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推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目前,媽祖文化產業雖已起步,并有所發展,“但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一些產品雖然賦予了媽祖的文化內涵和精神象征,但其產品還比較粗糙,內涵不夠豐富,附加價值還很低,潛力還很大”。因此,要深入挖掘媽祖文化資源,大力發展媽祖文化產業,為建設21世紀的“海絲”服務。首先,要做大做強媽祖文化旅游產業。莆田媽祖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湄洲祖廟是全世界媽祖廟的祖廟,素有“東方麥加”之美譽,全世界2億多媽祖信眾為發展莆田媽祖文化旅游提供充足的客源。祖廟宏偉的建筑群,媽祖廟內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媽祖信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均是媽祖文化考察旅游、修學旅游的理想圣地。當前,要加大媽祖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力度,加快湄洲島旅游公共設施、媽祖城等項目建設,加快與國內外旅游企業的合作,打造媽祖文化旅游品牌。其次,以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創作媽祖文化題材的舞蹈、音樂、話劇、健身操等,大力制作各種媽祖文化題材的影視作品,開發體育競賽、節慶會展、休閑娛樂等新興文化創意產業,打造“海絲”媽祖文化產業合作開發示范基地。
3.3、航海人的精神支柱
媽祖文化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作用還體現在媽祖海神依然是眾多航海者的心靈支柱,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開拓。古代科技的落后和海洋的兇險使人們不得不借助神靈的力量,從神靈那里獲得心靈的慰藉和戰勝兇險的勇氣,但在科技與理性日益強大的今天,人的心靈依然脆弱,依然需要神靈的撫慰和幫助。這從今天中國各地宮廟眾多、香火旺盛便可看出。今天,人類的航海技術及其所依賴的物質條件雖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海上絲綢之路面臨的風險和障礙依然很多。除了傳統的自然地理條件所蘊藏的風險(地震、海嘯、火山等),更增添了人文社會因素所潛藏的風險(如海盜、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等),直接威脅到海上通道暢通和安全。根據國際海事機構的統計,發生在東南亞海域的海盜與武裝搶劫事件在2000年為199宗(其中發生在馬六甲海峽的為80宗、印尼海域的為119宗),2003年為151宗,大約占全球的1/3。因此,媽祖文化歷久彌新。打造好媽祖文化品牌,搭建好媽祖文化平臺,利用媽祖文化推進絲路沿線國家的深度融合、共同發展,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
4、結語
海上活動離不開媽祖,歷史上,媽祖文化對“海絲”的繁榮發展發揮著積極的功用,媽祖是古代“海絲”的守護神,媽祖文化推動著“海絲”的繁榮和發展,媽祖文化在長期的傳承過程中所形成的立德行善、大愛奉獻、不畏艱險、開拓進取等精神內涵為“海絲”的發展提供精神支柱。媽祖文化對于建設21世紀的“海絲”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現實意義,要大力弘揚媽祖文化中所蘊含的開拓進取、開放、包容等精神內涵,樹立合作共贏理念,充分發揮媽祖文化的紐帶作用,打造媽祖文化品牌,發展媽祖文化產業,加強與新“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經貿交流與合作,共同創造經濟新奇跡。
參考文獻:
[1]鄭金林.媽祖文化中的生命倫理意蘊[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7(01):156-157.
[2]王麗梅.媽祖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01):12-15+93.
[3]王成良.媽祖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和現實作用[J].莆田學院學報,2016,23(06):11-14.
[4]記者 趙建東.傳承媽祖文化弘揚海洋精神[N].中國海洋報,2016-11-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