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摘要】:應用型人才是社會發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學生自我發展三者共同的需求,是現階段我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播音主持;專業應用型人才;實踐性
前言
播音主持專業,針對學生進入傳媒行業的前提是渴望達到傳媒行業所需技術人才的標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更是應堅持實踐性教學的思路和方針,并圍繞這一主題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授課。最終,我們的教育希望與行業對技術人才的要求零距離接軌。
從教師層面上看,即使是任職3-5年以上,甚至是多年的擁有豐富經驗的老教師,由于科學理論、信息技術的發展,高等教育理論和大學教師角色、地位、功能的變化,也需要不斷地更新理念,提高水平,與時俱進。特別是播音主持這類應用型院校的教師,除堅實的基礎理論外,對實際知識和實踐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要發展成為“雙師型”(“雙能型”)大學教師。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訓的理論依據
由于播音主持專業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專業,具有極強的前沿性和實效性。學生的發展、教師的課堂教學都必須和行業發展密切相關,制定科學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解決一系列教學問題:
首先可以使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意向。其次,教師通過研究教學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等一系列問題,定期進行市場調研,得出研究結論,可以更好地指導教師的實踐教學,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科學依據。教師教學效果顯著提高,同時可大大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學院教育效益教育和市場占有率相應得到提高。
應用型人才培養在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模式中,主要體現在其實踐性,因為實踐性教育模式是構建融知識傳授、技能培養、素質提高為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它也是培養學生藝術才能、加強課堂教育的改革和延伸,讓每個學生成為專業學習主創者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學校構建的藝術實踐平臺中,不斷接受社會和市場的檢驗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校內省級電視臺標準,讓學生在校內體驗廣電行業職業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最終實現與市場零距離接軌,與用人單位建立學生實習基地,讓畢業年級學生享受寬闊就業平臺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訓方法
一個精彩的教學,應當是以準確、有效并能產生美感為最優。準確就是要求教學的科學性。所講知識正確清晰,目標定位合理。有效就是教學技術性。教師言語、方法、過程等行為,有助學生聽清楚,能理解、能應用,達成目標。而最重要的美感,即教學的藝術性。在科學準確和技術有效基礎上,形象、生動、自由、新穎、創新。
培養學生藝術才能,加強課堂教育的改革和延伸,讓每個學生成為專業學習的主創者。
作為實踐性極強的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教學,更應堅持多元化地塑造、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人才,把實踐性教育在制度和教學計劃中加以規律性地確認,才能將上述要求融會貫通。
教師的職責,就是讓學習者以建構的方式去理解、思考與實踐,從而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形成學習動機。同時要創設情境,提示新舊知識間聯系的線索。盡可能組織協作學習,對其過程進行引導。更要重視”對話型”的課堂文化。
以播音主持專業中的《播音創作基礎》這門課程為例。在設計課程教學時,一方面是把實踐性“請進來”,將學科問題生活化、情景化、社會化。讓學科與學生的學習實踐、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按照學生的實踐整合課程體系。
例如:形象感受中的詞語練習——步履匆匆;悠然自得。我們可以讓學生在教室中嘗試這兩種步伐的感受,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完成語言的表達。
而另一發面,是把實踐性“走出去”。就是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生活實踐并學會探究實踐。
例如:在實踐操作教師錄播間上課時,我們的學生不再是坐等老師調試設備的“小少爺、小公主”,而是自己動手嘗試導播工作的“實操手”。通過學生自己操作播控臺,激發了不少學生除了對主播工作感興趣外,還對設備本身深深著迷的“技術控”。
實踐性教學模式的解讀,還可以是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實踐中發展,將自己培養成實踐性人才。
例如,新聞播音的不同播報樣式這一章節的內容,我們可以采用學生自己制作的“主播課件”來認識和理解主播到底是依據什么,在何種語境下選擇何種播報語言方式?
教師的“教”來源于生產一線的實際經驗;而學生“學”也能直接運用于實踐,從實踐中檢驗學習成果。即“教”從“經驗”而來;“學”從“實踐”而去。
三、實訓過程面臨的問題、難點
應用型人才培養中最重要的一環----教師,是發揮作用的關鍵。教師的發展才能更好的建立起人才培養的大計。國外大學教師發展方式比較多樣化,針對性與自主性也較強。例如:鼓勵教師開展改革試驗,給予小額資助;鼓勵教師開設工作坊,經常開展小型的研究會、討論會,或設置創作室,開展多種小型活動。當今的中國,許多高校設立專門的教師發展機構,組織教師發展工作,提供教師發展平臺,也正在組織若干所大學設置大學教師發展中心。從國外的經驗看,學校提供條件(經費、場所與設備等),教師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更能體現大學教師發展的自主性、自覺性,效果也較佳。問題在于要有發展的動力。
教師的課程資源,除了自己的學識和個人經驗與閱歷外,個人的胸懷與視野也是十分重要的。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特別是播音主持這類應用型院校的教師,除堅實的基礎理論外,對實踐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要發展成為“雙師型”大學教師。
學生在接受實踐性教學模式時,也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受課堂教學時間所限,真正的實踐性需要落實到每個人身上,尤其是注重語言表達的播音主持人才。所以如何將課上與課下緊密聯系起來,是完成此類教學模式的難點。
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索:
首先,結合課堂專業教學的進程制定各項藝術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其次,開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擴展學生的知識結構。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和競爭能力,讓學生承擔組織活動和比賽,在活動和比賽中提高策劃能力、協調能力和專業技能水平。讓學生不斷接受社會和市場的檢驗,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社會藝術類比賽,旨在構建藝術實踐的創業平臺。
實踐性教育最終要走向社會,形成開放型的鮮明特色。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師應多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各地電視臺舉行的各類比賽,既是檢驗教學的實踐平臺,也是構建藝術實踐的創業平臺。學生更是能通過比賽擴大自身的知名度,營銷自我,學會與人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也為畢業后的職業選擇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四、學生實訓前后的變化與感受
播音主持專業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專業,具有極強的前沿性和實效性。學生的發展、教師的課堂教學都必須和行業發展密切相關,制定科學的實踐性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解決一系列教學問題:
首先可以使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意識,獲得一定的專業技能,在就業時不僅知道怎么做,而且具有較高的實戰技能。從而提升就業競爭力。
其次,教師通過研究教學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等一系列問題,定期進行市場調研,得出研究結論,可以更好地指導教師的實踐教學,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科學依據。
教師教學效果顯著提高,同時可大大提高人才培養效率,高校教育效益教育和市場占有率相應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應用型人才培養對于技能型大學的教學要求要以實踐性為教學主體模式。不論是從專業、教師還是學生角度,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應以此為契機,緊跟國家教學理念的發展速度,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優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