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足實戰,堅持科學謀劃,以“功能齊全、性能優良、結構合理、實用有效”為發展目標,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促進消防裝備全勤體系建設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推進;裝備全勤;體系建設
現代火災種類多樣、情況復雜、處置困難,為適應當前形勢下滅火救援任務的需要,進一步落實全勤指揮部工作的規定,不僅做好人員全勤在位情況,還要做到裝備器材的全勤備戰。裝備全勤就是做到裝備的數量全勤、性能全勤、調度全勤,保證裝備“拉得出、供得上,保得住”。做好裝備全勤工作要求消防部隊各單位需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時刻清楚掌握本單位裝備器材的性能狀態、滅火劑的數量等具體配置情況,做到人與裝備的最佳結合,發揮裝備最大效能,提高基層中隊的滅火搶險救援能力,是消防部隊當前面臨的一項亟待解決的難題。
1 充分認識裝備全勤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1.1 裝備全勤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工藝、新能源、新材料被不斷的開發和利用,極大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但是隨之而來的諸如高層建筑火災,地下火災、化學物質的泄漏、油罐的泄漏爆炸等各類事故不可避免的相伴而生,其危險性、破壞性、復雜性不斷增加、帶來的影響與日俱增。這就要求我們時刻做好裝備全勤的準備,做到后勤保障有力。裝備全勤是保證我們滅火和搶險救援“拉得出、沖的上、打的贏”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加強裝備全勤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到加強和落實裝備全勤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1.2 裝備全勤是消防部隊現代化裝備機制建設的重要體現
裝備全勤工作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對各類裝備的配備、調整、使用、維護等環節確定制度化操作規范,完善運轉機制,創新工作理念,確保一旦有火災和災害事故發生,能迅速地、有條不紊地展開裝備保障工作,將各種戰備物資及時送到戰斗的第一線,保證消防滅火救援任務的順利完成,對促進消防部隊的建設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3 裝備全勤是順利完成滅火救援任務的重要保障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裝備“全天候備戰”是消防部隊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消防部隊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按照“結構優化、功能多樣、先進實用”的原則,改善和提升常規裝備的質量,加強裝備器材的維護和管理,最大限度的實現人與裝備的最佳結合,實現體系完備、系統配套、性能先進的建設目標,使消防部隊在執行任務、履行使命中擁有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2 制約裝備全勤工作開展的主要因素
2.1 救援現場情況復雜多變,保障實施難度大
現代火災來勢兇猛,持續時間長,尤其是石油儲罐、地下、高層建筑、化工企業等特殊火災的發生,這就是對做好裝備全勤工作的重大考驗。面對現實,結合聯勤保障社會化工作實際,各單位應制定好應急預案,統籌安排,周密計劃,搞好裝備物資儲備管理。對滅火作戰中作戰裝備物資消耗,必須及時籌措,保證不間斷供應,對滅火作戰中損壞的器材,車輛及時的維修,以確保參戰力量的完整性。
2.2 基層單位普遍存在“重配輕管”現象
器材裝備的管理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面對新裝備、新時期采用的仍是傳統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單一,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過于強調裝備建設標準的統一,維修保養還沒有完全制度化、常態化,有些使用率高、科技含量高的器材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日常維護保養不嚴格按科學程序操作,影響戰斗力的發揮。
2.3 一線官兵缺乏懂裝備、會操作、能維保的骨干隊伍
目前基層一線中隊懂器材維修保養的官兵較少,缺乏器材裝備保養知識,且動手能力較差,裝備一旦發生故障,存在“不會修、不敢修、怕維修”的現象,難以在短期內排除器材故障,影響滅火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2.4 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延緩裝備調動速度
部分一線單位裝備管理手段落后,仍然停留在靠人記、靠筆寫的時代,對日新月異的裝備升級換代階段的到來準備不足,信息化管理手段滯后,無法在宏觀上了解掌握所屬裝備的分類、數量和執勤狀態,遇到突發滅火救援任務時,無法體現裝備調動“快速反應”的特點,短時間內難以滿足大規模火災撲救和復雜場所搶險救援工作的需要,貽誤最佳救援戰機。
3 推進裝備全勤體系建設的幾點建議
3.1 高點站位,科學謀劃,制定裝備全勤建設合理發展規劃
按照“功能齊全、性能優良、結構合理、實用有效”的發展目標,各級領導機關應通過基層調研、座談會等形式,全面了解基層單位裝備配備情況、實際需求,做好裝備全勤建設評估論證和規劃,統一裝備全勤建設主導思想,堅持“專業化加實用化”統籌推進,制定與世界先進消防接軌的長遠建設規劃,促進裝備結構優化升級,加快裝備建設向高精尖、基層基礎、信息化三個領域轉變。
3.2 建立機制,提升能力,加強裝備管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在內部網頁設立“消防裝備”專欄,適時更新介紹各種車輛、器材裝備的維修保養方法及常見故障排除,讓裝備管理隊伍遇到困難可適時參考查閱,提高動手能力,及時排除故障。同時設立裝備答疑論壇,為裝備專業隊伍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經驗的平臺,在線解答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難點熱點問題。明確裝備管理人員的職責、權限和待遇,規范選拔、培訓、考核、任用、管理等工作,制定考核辦法,嚴格獎懲兌現,綜合成績直接與崗位待遇、評先評優和晉級選拔掛鉤,激發裝備人員管裝愛裝工作熱情,逐步建立完善工作績效的檢查督導和考評機制。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聯系國內知名專家和車輛、器材廠商到隊面對面地進行專題授課,加大高精尖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分期分批選派預備人才到消防車輛、器材裝備廠家進行學習深造,用專業的理論知識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3.3 網絡引領,整合共享,建立裝備全勤信息化管理機制
信息化建設是裝備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裝備全勤建設工作成果的重要標尺。要進一步完善裝備信息化基礎設施,以滅火救援裝備業務管理系統為基礎,樹立“大數據”思維,建立健全裝備器材管理檔案,實行器材裝備全程信息化系統管理。當前,消防部隊裝備器材種類繁多,在應對各類滅火救援、搶險救援、社會救助等工作時,調集過程中容易出現多種問題,采取信息化網絡模式進行管理分類可以有效縮短器材調集的時間,可強化調集能力。應以精確化管理為抓手,開發裝備使用和動態管理方面的應用軟件系統,器材出入庫采取網絡模式管理,認真登記裝備購入時間、價格、廠家、型號、性能參數、維護情況等數據,并制作二維碼等多種方式的電子標簽,從宏觀上掌握第一手資料,實現定位、定量等多方面保障,并可實時監控準備裝備去向,了解裝備使用時間、使用年限,及時做好維護保養、更新換代工作,確保裝備器材時刻完整好用,提升裝備管理的數字化和動態化水平,滿足復雜形勢下滅火救援的作戰需求。
3.4 健全制度,優化配置,提升裝備全勤規范化管理水平
樹立全系統、全壽命、全效益的裝備管理思想,不斷完善消防裝備采購、調配、維修的運行機制,逐步形成功能完備、要素齊全、上下對應、左右銜接、職能分明、高效運轉的管理體系。制度之一明確裝備管理、維修和保養工作責任,做到“誰使用、誰負責、誰保養”,規范報廢、破損、變賣等處理方法,實現裝備“無丟失、無損壞、無銹蝕、無腐爛變質”目標;制度之二采取統一集中、分片巡回的保障方式,每月開展裝備器材“巡診”,做到一般問題及時處理,疑難問題重點解決,縮短器材裝備維修周期;制度之三與器材廠家共同建立售后服務保障體制,廠家定期派人指導,縮短維修周期,提高裝備維保效率,確保各類裝備時刻處于戰備狀態。
3.5 未雨綢繆,想定推演,提高裝備全勤調動預案制定能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裝備全勤調動預案的制定,要立足本轄區消防力量和裝備保障實際,結合本地和周邊災害事故類型特點,從增強預見性、操作性、實用性入手,側重裝備保障的數量和質量,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擔負的任務和保障的區域劃分,從最不利、最困難、最復雜的情況出發,合理區分保障任務,預先制定不同方向、不同地區、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保障計劃和方案,確保一有任務,處變不驚,快速反應,高效運轉,提高應急保障的“能戰度”,必須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使保障預案與作戰預案相符合。要根據全過程、全方位、多樣式的需要,著眼于最不利、最困難、最復雜情況,具有較強的應變性。二是要掌握作戰任務、機動路線、擔負任務及可能采取的機動方式、可能加強的力量等情況,從而進行定性定量分析,使預案符合保障工作實際;三是保障預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適用性,做到一種預案,多種準備,既要有母案,還應有應付變化的子案,多種預案,從中選優,要有在多處和意想不到的地點進行保障的準備,確保平時是演練預案,戰時即為作戰方案。
參考文獻:
[1]建標152-2011.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S].國家建設部、發改委,2011.
作者簡介:
周文(1980- ),男,漢族,湖北黃梅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消防裝備管理與戰勤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