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思凱+鄭磊
摘要:高校的擴招使得高校畢業生就業成為難題,目前學生在校和就業后的醫療保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在分析目前大學生就業和醫療保障現狀的基礎上,從保險入手來探討大學生就業后醫療保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 必要性 醫療保險 保障
一、大學生現狀
1.就業現狀
隨著高校的擴招,每年大學生就業成為人們最關注的問題,政府的關注多數是涉及就業渠道的拓寬、就業政策的改革等,而對于實際上大學生走出校門后應該怎么做卻涉及的比較少。隨著時代發展和市場化需求,曾經的莘莘學子也成為失業隊伍中的一員。造成大學生失業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高校的連年擴招,使得大學畢業生的數量迅速增加,市場需求滿足不了畢業人數的增加;二是供求錯位,當一個職位在市場上需求量大時,高校會擴大該專業的招生人數,導致大量畢業生畢業時找不到合適工作。兩種原因都使得用人單位招不到人,而畢業生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既浪費了教育資源,也不利于資源合理配置。大學生失業會引起嚴重的潛在危害,會引發社會種種矛盾。當大學生失業狀況加劇,那么因學歷和教育過度化而引起的就業機會和獲得利益的分化,會導致大學生在追求公平和合理的道路上失去信心。就業難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問題,如果大學生一畢業就面臨失業,那么這個問題就要及時解決。
2.醫療保障現狀
大學生屬于高知識群體,在結束大學學習生活后就要進入社會勞動力資源市場。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直接影響的是其對社會的服務水平,所以學校和政府要為大學生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以保障其健康。政府在研究中國人群結構的實際情況下,已經相繼對城鎮職工和農村人群推行了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但是高校大學生的醫療保險卻一直是空白。目前多數高校是秉承國家拿一點、學校拿一點、學生拿一點的方式在負擔大學生的醫療費用,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對自身醫療保障并不滿意,他們對校級醫院的設備、醫生業務水平和服務態度都提出了一些意見。隨著大學生心理問題日趨嚴重,一些意外的傷害或嚴重疾病正在發生,面對這些不幸,僅靠社會的關心和愛心幫助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做好大學生醫療保險工作,完善大學生醫療保障,才能使他們在遇到一些突發問題時能夠有足夠的費用得到及時治療。
二、大學生就業保障的構建
1.失業保險
失業保險主要是通過失業保險基金分散失業風險,使暫時處于失業狀態的人獲得基本保障的一種重要社會安全制度。具體操作可以是大學生在走入大學校門時就開始購買失業保險,社會保障部門將大學生納入到社會保障體系內,如果畢業后大學生不能就業,可以在就業機構進行登記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同時相關部門要對失業大學生進行培訓,以幫助失業大學生盡快進入到工作崗位。另外,要鼓勵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對于符合條件的可以獲得小額擔保貸款。國家給大學生提供的最低保障只是緩解其壓力,國家要采取其他形式增加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經濟發展帶動社會快速發展,新社會充滿了挑戰和機遇,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只要努力增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獲得實際工作經驗并找到相對滿意的工作實現自我價值。
2.醫療保險
目前我國的醫療制度正處于轉軌時期,許多經驗還要借鑒西方。要秉承高收入幫助低收入、團結合作、公平共濟的原則來建立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要由高校來具體實施,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監督,學生積極配合投保三者相結合來進行管理,保險可以分為自愿和法定兩種形式。所有進入高校的大學生必須參加醫療保險,主要包括醫務保險、護理保險和意外保險,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選擇醫院和醫生,學生參保的費用和參保后的待遇都要按照國家出臺政策來嚴格執行。另外,大學生在就業后可選擇參加城鎮醫療保險,因為城鎮醫療保險比個人保險賬戶的受限制性小。個人保險賬戶的錢只能在指定的醫院進行消費,有地域限制,如果學生居住地沒有指定醫院或藥店,會增加學生對賬戶內的現金的使用成本,而城鎮醫療保險屬于統籌賬戶,更方便大學生支配。
3.其他建議
對于大學生就業,政府應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政策方面的構建。一是做好大學生就業各項保障工作,為大學生和用人單位建立便捷的溝通橋梁。二是高校要在招生教育過程中對大學生進行全面指導,使學生畢業就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三是大學生要轉變觀念,不能眼高手低,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愿意從基層做起。對于大學生醫療,政府部門要堅持效率與公平結合,將大學生的醫療保障納入到國家保障計劃內,對于高校全體大學生參加專屬醫療保險,高校要根據學生不同特點制定不同保險方案,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培養學生的保險觀念。
總之,大學階段是一個人人生的重要階段,也是一個人學生生涯與職業生涯的分水嶺。目前大學生面臨著就業和健康的雙重壓力,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高校一起在現在保障基礎上進一步構建符合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就業和醫療保障措施,在增加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基礎上建立規范嚴密的就業醫療保障體系,使大學生能以良好的心態和身體走向社會、服務社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