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會
摘要:闡述了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概念、存在的問題,認為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政策課以及專業(yè)課堂的育人功能,可達到對大學生思想啟迪、知識傳授、行動引導,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課堂教學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用科學理論對大學生進行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和影響,指導他們形成正確思想和行為的科學。當前,在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受多元文化和思想的沖擊,我國社會發(fā)展出現(xiàn)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現(xiàn)了一系列新的挑戰(zhàn)。如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發(fā)揮好思政課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是高校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中央之前出臺的16號文件也突出強調高校要全面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
近年來,高校在發(fā)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方面作了諸多積極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中一定程度存在著淺、散、偏、重復等問題,特別是當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變化,思政課堂不能只是固守教材、照本宣科,而是要以學生關注和困惑的問題為起點,緊扣重難點問題,注重啟發(fā)式互動式學習,把理論、道理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才能發(fā)揮出應有的效用。因此,適應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上好思政課,發(fā)揮好主渠道作用,不僅是高校黨委要高度重視的問題,更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探索的重大課題。
思政課教師首先要具有深厚的理論根基。黑格爾說過:同一個真理,老人會說,小孩子也會說,但小孩子不會了解真理走過的整個世界和歷史。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理性的思辨能力去獲得學生的共同語言,更要有高超的授課藝術,較強的科研能力,以自身豐富的知識和社會閱歷,不僅讓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世界觀、方法論以及道德、法治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有一定的掌握,而且要在理論學習的同時,通過對歷史發(fā)展過程的了解,探索人生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社會實踐消化、理解掌握所學理論知識。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聯(lián)系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切實改革教學內容,把教學和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起來。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力爭取得較好的課堂效果。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等現(xiàn)代化教學設施,開展案例教學、演講、辯論、討論等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理論,并用學習的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人生實踐。
要緊扣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核心作用。思政課教師必須立足傳授知識、啟迪感悟、確立信念、引導行動這四個方面的基本要求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按照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包括四門必修課和一些選修課。這四門必修課,不僅各有各的學理基礎,也是一個有機整體,“原理”課基礎性、學理性最強,“概論”課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鮮明,“綱要”課以歷史的深度和厚重見長,“基礎”課則注重應用性和實踐性。在教授過程中,必須圍繞思政課教學的四方面作用,既要突出重點、明確目標,更要區(qū)別對待、有的放矢。比如,“基礎”課主要是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教授過程中,要把立足點放在幫助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澄清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高校每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任課教師和思想政治輔導員都負有育人職責。各高校首先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各校必須求教師堅持育人和教書相統(tǒng)一,要把育人教書和言傳身教結合起來。要發(fā)揮高校教師的教書育人職責,把育人工作放在教師工作首位。廣大教師要謹記“學術無止境,課堂有紀律”的教學紀律,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把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yè)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fā)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
[2]伍冬云.試析新媒體如何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有效發(fā)揮作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6(6).
[3]胡亞凡,谷雪峰,于曉波,張華.試析新媒體如何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有效發(fā)揮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