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紅
【摘要】風濕性心臟瓣膜疾病即為風心病,因為風濕性心臟炎癥病患在消除炎癥之后,其心臟瓣膜會存量有瘢痕,使得心臟瓣膜病變,從而引起心臟病。臨床上會通過手術進行治療,因為手術能夠將心臟瓣膜的狹窄以及反流情況解除,將病患的血液動力學效應進行有效的改善,對病患心臟功能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但是因為手術難度大,因此病患可能會在術后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因此需要加強臨床的護理干預。循環護理可提升重癥風心病瓣膜置換術病患的生活質量與護理效果,預防疾病并發癥的出現。本文就循環護理作為研究的主體,探析循環護理對重癥風濕性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 重癥風心病;瓣膜置換術;循環護理;護理效果;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086-02
1 引言
風濕性心臟病屬于較為常見的后天性心臟病,經過常規內科治療之后病患的病情會有所緩解,此時臨床醫師會建議及早進行手術治療,以防病患的病情加重。瓣膜置換術為重癥風心病病患常用治療方式,在術后配合護理對提升療效有較好作用[1]。故本文對重癥風心病瓣膜置換術病患進行研究,嘗試采取循環護理和常規的護理干預對其實施干預,分析干預護理效果。
2 循環護理方法
2.1 LCOS護理:
在接受手術之前,病患因為本身存在有慢性心功能衰竭以及肺循環淤血等,因此極有可能會引起肺動脈高壓以及肺血管阻力的升高,加上在手術的過程之中,心臟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損傷以及循環炎癥反應,致使病患的新功能在短時間之內再一次惡化,極容易出現LCOS(低心排綜合征)。LCOS為疾病術后常見的高危并發癥,其發生機率高達21%,因此護士應該做好LCOS護理工作,給予病患擴血管藥以及正性肌力藥,提升病患心肌的收縮力以減輕其心臟負荷。對于尿量低于0.5ml/(kg.h)-1.0ml/(kg.h),CVP超過16cmH2O,ABP低于80mmHg,存在四肢濕冷和皮膚存在花斑病患,可適當的延長呼吸機應用時間,并給予米力農、多巴胺等癥狀糾正藥物。
2.2 心律失常癥狀的護理:
心律失常是術后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病患出現心律失常的機率高達百分之六十。心律失常多發生在病患行CVR治療后的48小時里,所以護士在術后應該嚴密的監測病患心率變化狀況,同時做好相關記錄,然后在術后的30分鐘、1小時、2小時、3小時、6小時和12小時抽取病患的動脈血,排除低鉀血癥的可能,維持病患的血清鉀在4.5毫摩爾/升到5毫摩爾/升左右。在術后的24小時至48小時容易出現心肌水腫癥狀,因為長期的心肌纖維化,進而引發病患心動過緩。因此,在術后早期應該給予病患臨時起搏器來對心率進行調整,確保灌注充分,護士應該定期檢查起搏器功能以及脈沖信號情況,然后根據病患的心率恢復實際對起搏頻率進行調整,將病患竇性心率保持在60次/分鐘到90次/分鐘。
2.3 出血和心包填塞相關護理:
病患術后之所以會出現出血情況多因全身肝素化所致,臨床主要表現為引流量增多、血紅蛋白下降、低血壓、切口滲血以及心動過速等。因此,護士在護理時應該每小時檢查一次病患的引流液量,然后定時檢查病患的血常規結果,預防出血,此外,因手術會應用到大劑量的肝素,所以可對病患進行魚精蛋白的注射,中和病患體內的殘余肝素,然后為病患輸注血漿等,維持病患的血壓狀況,預防心包填塞。出現CPB之前,會進行300U-400U大劑量肝素的應用,為了中和殘余的肝素,會也將魚精蛋白進行靜脈注射,并且需要將新鮮血漿進行輸注,并需要對凝血因子進行及時補充。
2.4 監測病患的血流動力學:
心臟手術治療,在術后需進行血流動力學的監測。在手術之前,大部分的病患會出現組織水腫以及體外循環加重的情況。但是在手術之后,就會改善了病患的血流動力學,組織間液會回流,因此會進一步的加重病患心功能的不全。而快速利尿、術野出血等因素則會致使病患血流動力學出現不穩定。需要給予病患持續的心肺監護,加強對心率、中心靜脈壓、血氧飽和度以及動脈血壓進行嚴密觀察,病患的心率每分鐘維持在80-100次之間。如果病患房顫,則需要應用胺碘酮進行治療,其心率率每分鐘維持在80-100次之間,中心靜脈壓保持8cmH2O-12cmH2O,平均動脈壓則保持在65-80mmHg,對病患每小時的輸液量、尿量、胸腔引流量以及24小時出入量進行準確的記錄。在術后的三天,不僅僅需要保持病患血流動力學的穩定,還需要對液體入量以及液體速度進行嚴格控制。
2.5 用藥護理:
在手術之后,如病患的心功能不佳,且血壓波動、血管收縮,則需要通過血管活性藥物保持病患血流動力學的穩定。通過與正性肌力藥物、擴血管藥物的聯合應用,增強病患的心肌收縮力,并改善病患的舒張功能,以此減輕病患的負荷。保持2條或者以上的靜脈通路,于不同的通路通過輸注作用不同的血管活性藥物,于病患的中心靜脈泵入多巴酚丁胺以及多巴胺,于另一條靜脈通路將硝酸甘油以及硝普鈉進行輸注,以病患的血壓作為依據,及時調整病患使用的藥物劑量,慢慢減少藥物劑量直至停藥。
2.6 其他護理:
病患平時的飲食需保持清淡,選擇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少量多餐,控制病患攝入過多的食用鹽,并禁止病患引用酒精類飲料。在日常需要叮囑家屬定時為病患翻身,鼓勵病患多深呼吸、咳痰,并指導患者進行下床活動。患者出院之后,需叮囑病患進行定期復查,并需要規律的服用利尿藥物和強心藥物,以此促進心功能的恢復。
3 討論
風心病發病主要是因為風濕熱累及病患心臟瓣膜,使得心臟瓣膜出現病變所致,臨床常表現出二尖瓣、主動脈瓣或者三尖瓣出現瓣膜狹窄、關閉不全等,風心病在患病的初期通常沒有特異性癥狀,患病后期病患會出現乏力、下肢水腫和心慌氣短、咳嗽等失代償癥狀。瓣膜置換術是嚴重風心病病患的常見治療方式,但是該手術治療容易引發LCOS、心率時常和出血、心包填塞等并發癥,所以本文嘗試對部分病患行循環護理,循環護理即為根據病患的術后常見并發癥類型采取針對性護理,旨在降低疾病并發癥的發生,改善病患的術后生活質量。
綜上,循環護理可提升重癥風心病瓣膜置換術病患的生活質量與護理效果,預防疾病并發癥的出現,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梁平平.重癥心臟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后ICU護理要點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5,66(12):64-65.
[2] 馬玲波.重癥心臟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后的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4,99(08):45-47.
[3] 王聰,姜小鷹.風濕性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體溫近日節律的變化[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2):1083-10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