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兆亮
摘 要:區域文化作為一個國家或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體現了區域民眾的生活習慣、道德觀念和風土人情,是影響高校學生生活、學習與解決問題的文化參考,將區域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對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與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堅定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教育價值。
關鍵詞:區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養
一、區域文化資源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區域文化資源構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人文載體
我國是一個民族眾多的國家,遼闊的地域、悠久的歷史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文化,既包括以物質形態呈現的文化歷史古跡,又包括特色文化習俗的傳承與發展等,它承載了一個區域獨有的文化特征與內涵,同時也是這個區域社會特色發展的重要表現。這些優秀區域文化資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慧支持。在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開發利用優秀的區域文化資源,是擴大教育者的工作視野、拓寬教育平臺、增強教育實效性的迫切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為教育對象,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實踐。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2]。任何個體的思想都不可能脫離特定的文化環境,從教育客體身心之外直接通過灌輸嫁接的方式實現教育目標,必須從教育客體所處的社會關系中,將該區域中人們的價值觀念、風土人情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相結合,運用區域文化本身自帶的教育功能,熏陶和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因此,區域文化資源被看作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有效載體。運用區域文化載體是為了將高校思政教育與社會主義主導價值觀念相融合,從而得到共同推進與提升。
2.區域文化資源有利于充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學內容的創新,雖然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但也存在著內容單一、案例陳舊、現實感薄弱等缺點。區域文化資源具有地域特色明顯、人文素材豐富等優點,恰好可以彌補這些不足。將優秀區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能夠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化力,構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現實的教學素材。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充分挖掘具有地方文化特色風情民俗、文化傳統、名人軼事等教學資源,形成既能服務于教學目標,又能弘揚地方優秀文化的教學體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性和實效性。同時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實際和地域發展的實際,對區域文化資源進行加工、整合和深化,形成校本課程案例,使區域文化資源中的精髓與理論教學相銜接,實現教學內涵和素材的進一步優化和飽滿。
3.區域文化資源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學生的文化素養
區域文化作為特定地區的人群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所形成的道德規范、價值判斷、生活習慣等各要素的綜合,滲透于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具有零散化、日常化、開放性的特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社會心理與行為方式。把區域文化資源作為大學生文化素養教育的天然教材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過程中,不僅可以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品味和道德情操,還可以增強教育的實踐性、趣味性、靈動性。因此,優秀的地域文化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把學生喜聞樂道的地域文化作為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素材,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得到文化的感染,進一步提升大學生文化素樣教育的有效性。
4.區域文化資源有利于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環境
高校校園文化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直觀現實的文化景觀,通過校園文化建設能夠以比較有效的方式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潤物無聲的感染。校園文化又受到地方區域文化的影響,傳承與弘揚地方優秀文化,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也是地方高校的辦學宗旨之一。通過區域文化進校園的方式,利用優秀的地方文化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引進區域特色文化活動進校園,進行地方文化專題知識競賽),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進一步促進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與傳承。
地方高校的生源主要來源于本地域,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以社會傳承的形式世代延續,并融入學生的思想意識和日常行為規范之中。地方高校通過開發利用優秀區域文化資源,可以推動富有地域文化特點且容易被大學生接受的校園文化的建設。
二、區域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融合
1.區域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相結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目前國內各高校針對本專科高校學生所開設的公共必修課程,也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研究利用區域優秀文化資源與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徑。首先,可以將優秀區域文化資源與高校四門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相融合,比如“綱要”課程在講授太平天國運動的章節時,可結合太平軍在安徽發動的相關戰役如“三河大捷”來進行講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還可以使講課內容更具有直接現實性。其次,高校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開發地方文化資源專題教學。最后,高校應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通過演講、辯論、知識競賽、情景體驗等途徑實現區域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將大學生的家鄉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不僅可以拓寬大學生對區域文化認知的視野,還能增強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培養大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鄉土情懷。
2.區域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相結合
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連接高校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的重要環節。通過典型而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實踐基地進行實踐教學,既能有效實現課程教學目標,又易于被大學生所接受,提高教學效果。校內實踐教學方面,可適當選擇愛國主義影視作品給學生播放,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校外實踐教學方面,可以開辟地方紅色文化教育實踐基地,比如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對安徽名人館、金寨縣紅軍廣場、改革開放第一村小崗村等景觀進行實地參觀調研,通過寓教于游、寓教于樂的實踐教學,讓廣大學生接受耳濡目染的教育,使其充滿對家鄉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另外,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暑期時間,組織學生志愿者進社區、三下鄉等暑期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接觸社會,發揮自己所學,引導學生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來,為全面實現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夢,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可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地利用區域文化資源,不但可以充實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而且能夠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推進區域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有機融合。因此,利用區域文化資源對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值得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天津教育》編輯部.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 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01).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