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瑋
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關鍵,而快樂教學模式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用是明顯的。因而,初中英語教師應在教學中善于使用快樂教學的方法,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升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英語 快樂教學 學習興趣
興趣是開展教學的出發點和動力源,興趣與快樂在初中生的學習中,是相互依存、緊密相關的,雖然自信和價值認知等也是興趣的激發因素,但快樂,對中學生來說,是最直接,而且是效果最快的。
快樂教學法指向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英語興趣,讓學生以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來開展對英語的學習,使之從傳統的學習壓力中解脫出來。實踐證明,初中英語課堂上的快樂教學能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讓學生擺脫對教師的過分依賴,養成積極思考的好習慣。而且,快樂教學還能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強化使用英語交流和溝通的能力。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快樂教學的基礎
新課改理念強調新型的師生關系,在新的教育目標下,教師和學生應脫離傳統的師生定位,追求和諧和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下,學生的智力發展和品德素養能得到更有效的培養,對提升教學效率。而且,基于和諧的思想體系,不僅是對學生學校生活是有益的,而且對其將來長遠的發展也是有著重要的作用的。
要想構建新型的和諧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第一重要的,可以說,愛是教育的根基。只有真誠的愛,才能驅使教師在教學中將微笑、關愛和激勵帶進教學活動中,才能真正去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對學生擁有真誠“愛”的教師,總是能向學生傳遞著贊許、親昵、關心的情感信息。
此外,和諧的師生關系還建立在教師對學生信任與尊重的基礎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活動的主人,用自身人格魅力來感召學生,讓學生體驗到教師的尊重與信任,學生就會發自內心地將教師當作自己的朋友,從而建立師生心靈交通的橋梁。
二、順口溜式的英語教學
記憶英語詞匯是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大難題,教師如果沒有好的手段和方法,教師心里急,學生背得累,而且還可能是學了新的忘舊的,狗熊掰棒子,前面掰,后面丟。而如果教師將記憶詞匯的過程變成快樂的記憶順口溜的過程,學生們學起來,興趣高,效果好。
這樣的順口溜其實有不少現成的。如,學生在幼兒園時,教師就教過他們:來是come,去是go,點頭yes搖頭no,謝謝你是thank you…
這些順口溜節奏明快,朗朗上口,對學生快速記憶幫助很大。如在讓學生記憶序數詞時,我就給學生編了個這樣的順口溜:123認真記, th從4起,ve要變ft,8去t,9去e,ty改為tie…學生們在學習中用記兒歌那樣快樂的心態,很快就學會了這個知識,而且記憶得很牢固。
三、多媒體快樂教學
多媒體教學工具可以使教學變得圖文聲像并茂,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感性體驗。初中英語教師通過對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充分利用,將將音頻、視頻、圖像等帶到課堂上。通過色彩、聲音和動感畫面的刺激來強化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增加對學生的吸引力。基于腦學科的教育理論認為,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記憶知識的能力會成倍地提升,這是多媒體工具的優勢所在。
如it's raining這一課,我將各種天氣的圖片和視頻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講到哪個詞匯就播放相應的內容。講 raining就播放人們打傘、穿雨衣的街景視頻;講windy就播放樹林被風響動的畫面……這些多媒體畫面的呈現還伴隨著相應的風聲、雨聲,學生們學習興趣深厚,而且記憶單詞時由于有畫面的刺激,記憶的速度和牢固程度都很好。
四、游戲教學進課堂
初中的學生年齡并不大,他們還是愿意參與到游戲活動中的,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對初中學生來說是值得推薦的。游戲教學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游戲的情感中開展學習,學生在寬松、活躍的學習情境下,不再會懼怕學習英語,知識的獲得過程是輕松而愉悅的。游戲的教學方法很多,教師完全可以自主的去挖掘。如單詞競賽、猜謎語、情境表演,等等。
如在why do you like pandas這一課,為了讓學生快速記憶單詞,我就制作了一些動物單詞的卡片,上面有動物的圖像和英語單詞,我讓學生兩兩分組,一個同學比劃,一個同學來用英語猜出動物,看看哪個小組猜出的單詞多,就給一個小獎品。同學們在游戲時,又表演又擬聲,玩得不亦樂乎。見到tiger就張開五指加上“嗷嗷”的叫聲,見到elephant就用胳膊當大鼻子……幾輪游戲下來,學生們把這幾個單詞都牢牢地記在了腦子里。
總之,英語的教學方法不應該是固定的不變的,只要是能起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的方法都可以大膽使用。教師在教學中把握好英語教學的目標方向,努力提升自身教學素質和能力,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為學生構建出更多的快樂學習情境來,初中英語的教學一定能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中取得長足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劉妍.初中快樂英語教學[J].新課程,2011,(02).
[2]文嘉敬.基于快樂教學法的初中英語教學探討[J].教育界,201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