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然+王一+劉季晶
摘 要 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音樂廣播是我國人民群眾的主要業余娛樂途徑,因此到目前音樂廣播也擁有了眾多群眾基礎,在街頭巷尾仍舊可以看到很多人收聽音樂廣播作為娛樂消遣方式。但是發展到現今,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的娛樂消遣途徑已經變得多種多樣。因此,音樂廣播在這種情況下要積極融入到新媒體環境中,讓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從而留下原有的忠實聽眾,吸引更多新的聽眾。文章就如何能夠讓新媒體在音樂廣播中獲得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 新媒體;音樂廣播;主題宣傳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6-0036-02
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人們的娛樂消遣方式還很單一,在當時音樂廣播是最主要的途徑,全國31個主要城市中都有自己的音樂廣播頻率。而音樂廣播本身也隨著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變化,在改變著自身的節目內容。因此,音樂廣播在我國已經經歷了綜合文藝、系列化和類型化三個發展階段。其中,類型化是我國音樂電臺中最為重要的模式,體現在節目主題上就是專門播放某類音樂,以該類音樂為主題,從而吸引這類音樂的愛好者作為頻率的忠實聽眾。
但是,作為傳統媒體中的一種,音樂廣播還是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因為新媒體的沖擊而流失部分受眾和市場影響力。在這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音樂廣播,因為音樂廣播本身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影響十分廣泛,因而新媒體人在考慮搶占市場份額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是從音樂類節目打開自身發展空間。但這也給傳統的音樂廣播帶來了和新媒體攜手發展的機遇,音樂廣播可以主動選擇和新媒體從內容到形式都開展合作和融合,形成自身新的競爭優勢,適應我國媒體行業的新發展環境。
1 新媒體環境下音樂廣播遭遇的困境
音樂廣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能夠和電視節目分庭抗禮,就是因為音樂廣播是在聽覺而不是視覺領域吸引聽眾,在節目播出時無論聽眾走在哪里,都能夠接收到節目信號,具有移動性。但是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和智能手機的發展,基于其發展起來的新媒體也具有這一特性,從而完全顛覆了傳統傳媒的整體布局,對音樂廣播這類傳統媒體造成了嚴重沖擊。
1)核心受眾分流。音樂廣播的聽眾之所以能夠堅持收聽廣播,一方面是因為對音樂廣播提供的主題內容十分感興趣,另一方面是因為音樂廣播具有移動性,只要能夠接收到信號就可以讓音樂廣播伴隨一路。但是新媒體出現后顯然在這兩個方面做的更為出色。首先,新媒體能夠利用互聯網信息搜集技術提供定位更加準確的信息,而只要有蜂窩網絡就能隨時隨地收聽節目。從根本上超越音樂廣播的優勢,所以音樂廣播面臨著核心受眾流失的問題。
2)新媒體接收的便利性更吸引受眾。除了能夠通過網絡信號隨時隨地提供節目內容的特點,新媒體還是一個實現人機交互的娛樂途徑。和傳統的音樂廣播相比,新媒體的同類節目能夠為受眾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比如收聽音質的選擇,收聽主題的設置、定時提醒等等。這些能夠最大限度基于用戶便利的個性化服務是傳統音樂電臺不能提供,因為面對新媒體這一競爭優勢,傳統電臺模式無力抗衡。
3)提供聽眾自辦網絡音樂臺的空間,更顯親切。聽眾在長時間收聽同一主題的音樂,很自然就會產生自行組建個性電臺的想法。但是傳統音樂廣播長期被廣播臺主導,留給聽眾自行發揮的空間較少。但這一想法在新媒體環境中將很好實現。通過新媒體平臺,聽眾可以自行決定上傳的節目內容,也可以通過平臺和其他聽眾產生互動,傾聽聽眾的意見,充分調動聽眾參與節目建設的積極性,從而完善自身的電臺內容。
2 新媒體在音樂廣播主題宣傳方面的作用
由此可見,雖然新媒體帶給了音樂廣播前所未有的沖擊,但是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新媒體能夠幫助音樂廣播打破原有的傳統媒體的限制,從而最大程度上音樂廣播的發展與時俱進,綻放出新時代下的新生機。
1)將各類優質音樂節目與不同用戶連接起來,將服務和用戶體驗做到極致。傳媒的靈魂就是滿足在受眾對于信息的而需求。因此,媒體一般都是通過提供有沖擊力的信息表現形式來吸引受眾。在這方面雖然新媒體贏在了人機交互的便利和網絡技術上,但是傳統音樂廣播贏在了自身節目建設的經驗上。經典的節目都是長期由優秀的媒體人精心打造的,這些人對于如何包裝節目內容信手拈來。因此,傳統音樂廣播要在自身經驗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引入新媒體平臺相關技術的驅動下,實現優質內容增值。
2)激發用戶創造,構建社區平臺,增強受眾歸屬感。傳統的音樂廣播的信息傳導方向是單一,就是從廣播電臺到聽眾,很少會去及時了解到聽眾對于節目的意見和反饋。但是新媒體從誕生之初就帶著社區化的特色,即用戶和節目制作人零距離溝通,各個用戶之間即時溝通。這種溝通強化了節目和受眾的關系,讓聽眾不再是簡單接受節目,而是積極參與到節目中去,思考節目的內容和形式是否有更好的改進空間;而對于節目來說,這是一個最佳的直接了解受眾對節目的需求的渠道,通過節目社區搜集的直接反饋信息是改進節目質量最強有力的指導意見。目前比較流行的做法有和微信相結合,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對節目內容進行預告,甚至可以將傳統的電話點播歌曲轉換成微信公眾號留言的方式完成。
3)打造明星主持,以“偶像”與“粉絲”互聯的方式培養忠實受眾。在大眾傳媒娛樂快速發展的現今,音樂廣播的主要受眾還是追求潮流的年輕人。而年輕人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偶像文化。年輕用戶不像中老年用戶單純站在節目內容的角度評判節目,節目主持人的魅力對年輕人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主持人在音樂廣播節目中,是節目的靈魂所在。主持人如果能夠對節目中的音樂做出精彩的解讀,提供自身的獨特觀點,能夠讓整個節目變得更為有吸引力,而勢必有很多觀眾因為能夠與主持人在音樂解讀上獲得思想共鳴,持續關注音樂廣播節目,成為忠實的廣播受眾。在實踐中也可以發現,盡管新媒體來勢洶洶,但是一些真正有內涵、有自身獨特見解的音樂廣播節目依舊有發展立足之地,在市場的新形勢新變化中依舊煥發著自身獨特的生機。endprint
因此,音樂廣播節目不能再忽視對于主持人魅力的打造,要意識到主持人的魅力而是節目吸引受眾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將主持人明星化,并且主持人要積極與節目的粉絲互動,從而維護一種良好的關系。這部分可以借鑒歐美已經成熟的主持人明星化體系。在歐美節目中,經常將主持人明星化包裝,從而讓其在聽眾中具有一定的號召力,增強目標受眾對于主持人的黏性。
4)充分利用音樂歌手的偶像力量,擴展更多受眾。利用音樂歌手的偶像號召力來增加自身平臺的受眾,是很多新媒體音樂平臺的一貫做法。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音悅它、蜻蜓FM等。新媒體通過網絡為這些歌手的粉絲建立了一個在線實時交流的平臺,成為一個站內的小型社區。在收聽的同時,粉絲們可以將自己的想法留言在歌曲下面,也可以時時通過彈幕等方式進行交流。雖然這些功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新媒體音樂平臺是一個視聽結合的平臺,但是傳統音樂廣播也可以通過開通微博、博客等社交賬號,在節目播出時段給音樂的粉絲一個交流的空間,這一符合當代年輕人吸收外界信息的一貫模式和樂于分享、發表見解的價值觀。建立自身對于年輕人的吸引力,將十分有助于音樂廣播的長久發展。
3 結束語
音樂廣播節目在長期發展中,憑借自身優秀媒體人的努力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受眾群體,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面對新媒體的強勢進攻和年輕一代的成長,受眾的節目效果預期和信息吸收偏好都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從而引起了聽眾市場方面新的爭奪和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在這一過程中,音樂廣播音樂節目想要繼續發展,在市場中仍舊保持著自身的優秀競爭力,就需要從內容上做到整合轉變,在形式上做到與新媒體相融合,必能順應形勢,找到自身獨具特色的新模式。
通過對新媒體的引入,將讓音樂廣播的信息傳遞更加及時,也能夠通過一種全新的形式吸引聽眾。新媒體讓音樂廣播節目近距離傾聽觀眾的心聲,讓節目主題和目標受眾更加精準的匹配;新媒體讓音樂廣播的主題傳達方式更加新穎,從而讓媒體人精心準備的節目內容能夠收到預期的觀眾反饋效果。由此可以確定,想要長久發展甚至有所突破,音樂廣播需要引入新媒體形式,這是推動音樂廣播持續發展的正確途徑。
參考文獻
[1]李斌.新媒體在音樂廣播主題宣傳中的應用[J].新聞前哨,2017(5):45-47.
[2]陳希.音樂廣播類型化發展路徑分析——以張家口品味音樂廣播為例[J].傳媒,2017(4):66-67.
[3]何婷婷.新媒體時代如何推動音樂廣播的發展[J]. 音樂時空,2014(17):150,1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