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先后提出了“一帶一路”和“互聯網+”戰略,為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也指明了新方向。在互聯網的全面應用背景之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移動化和大數據化的特點。互聯網金融、理財類產品與應用層出不窮,體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互聯網技術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獨立學院投資學專業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這樣的高要求,實施并加快獨立學院投資學專業“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步伐勢在必行。
關鍵詞:“互聯網+”;獨立學院;投資學;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3.036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金融業務不斷拓寬,金融產品推陳出新,市場對投資理財專業的從業人員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獨立學院投資學專業的學生由于專業知識不豐富,實際操作能力欠缺,其專業水平與業務能力的提高面臨很大困難。而“產教融合”是充分發揮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優勢,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綜合能力為重點,在互聯網時代,有效的把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創新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際有機結合。可見,“互聯網+”背景下,給獨立學院投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帶來了機遇,也面臨著挑戰。
1機遇和挑戰并存
在“互聯網+”的戰略背景下,學生就業渠道拓寬,學習積極性提高。投資學專業的學生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主要從事網絡營銷、客戶服務和后臺維護等方面的工作,打破銀行、證券公司等傳統金融服務機構對高學歷的要求,為學生就業帶來更多的機會。在就業形勢良好的情況下,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為專業課程的開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為相關課程教學的進步提供了原動力。目前,互聯網金融采用線上和線下相融合,根據社會用人需求,結合獨立學院的辦學特點,優化課程教學內容,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和實施。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挑戰,要求培養的人才既懂互聯網應用,又懂金融投資業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教授專業的投資理財類的知識和技能,還要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網絡工作原理;熟練掌握文檔編輯和數據處理的基本能力;提高互聯網金融的綜合應用能力。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對計算機操作和網絡的應用能力增強,對教師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要求學生要把所學的知識靈活地應用到社會生產實踐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2目前獨立學院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2.1人才培養目標相對滯后
專業人才的目標定位仍停留在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下,還與金融投資行業發展呈現了脫節的情況。這種培養目標與實際社會需求之間的不匹配,將會嚴重的影響到未來學生的就業,而在實際的學習中學生的積極性也不會太高,學生對金融行業的認同感也會逐漸的變淡。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要切實鮮明,明確學生在行業產業鏈中的位置,以學生將來在產業鏈的定位來確定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的投資理財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要嚴重的滯后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的。
2.2專業課程設置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的需求
獨立學院投資學專業開設的課程仍是以滿足傳統金融業務需求為依據的,實驗實訓課程少。主要表現在實驗實訓課時占總課時比重較小;實訓硬件條件不到位;教師自身缺乏實踐經驗。同時課程的內容也跟不上了互聯網金融時代發展的步伐,也脫離了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教師們習慣采用“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學生成績”的評估辦法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的教學情況。在互聯網金融日新月異的今天,投資理財類專業的教師就要隨時的拓展、優化課程的教學內容,同時注意改善評價的策略與方法。
2.3專業知識對工作崗位的需求幫助不大
獨立學院主要靠自有資金建設和完善辦學環境,而實驗室及實訓基地的建設投入相對較大,實驗室及校內實習基地資源非常有限。因此,學生們實際操作能力差,實訓環節達不到預期目標,創新能力不足,大多停留在理論知識的學生,對未來的工作崗位需求沒有初步了解,導致工作難以勝任,甚至無法滿足企業需求,不能順利就業。
3尋求投資學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獨立學院是借助于公辦高校的辦學優勢和社會資金的投入而發展起來的,需要專業教師、科研人員、企業等多方緊密合作,樹立和強化品牌效應,拓展多元化的服務項目,將生產和教學相聯系,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升師資力量和實訓實踐教學基地。為保證投資學專業學生順利就業,共同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3.1完善人才培養目標
投資學人才培養方案應基本達到滿足學生發展的不同需求,努力構建“基本理論滿足+技能專長突出+成長空間大”的人才培養目標。互聯網金融時代,對復合型互聯網金融人才的綜合能力培養要求更高,既要熟悉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又要適應區域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獨立學院還要特別注意避開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復,將培養的重心放在強化應用特色、培養中高級復合型人才方面,實現人才錯位培養模式。
3.2培養學生實踐實訓能力
增加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教學內容,重構和優化現有的投資理財類的專業課程內容。同時加大互聯網金融實訓室建設的投入,綜合運用相關交易軟件,熟悉業務界面。要把學生的實踐、實訓作為課程教學的重點環節來抓,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自己。投資理財類專業的教師可適當增加一些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社會調研類的學習組織形式,通過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擬法等豐富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3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
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把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良性互動,實現“雙贏”的局面;在互聯網金融不斷發展的今天,校企合作辦學構建“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中不僅學生要去企業實習,而且專業教師要定期地去企業掛職鍛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起感受和學習行業的最新發展,共同提高實際操作能力與研究能力,做到師生共同進步。通過產學合作、工學結合、雙向參與,增強學校的辦學效益和企業的人才競爭優勢,最終的目的是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綜上所述,“產教融合”作為一種多方參與,具有顯著實踐性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能夠為學生提供進入社會前的職業準備。在實踐中全面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實訓項目為依托,將專業知識、綜合技能、營銷能力、職業素養進行整合,使其更好地適應互聯網金融的崗位要求。
參考文獻
[1]朱靖.獨立學院人才定位與培養模式的探索[J].經營管理者,2015,(12):448.
[2]黃德權,鄒新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創新“三型”投資理財人才培養模式——以廣東商學院投資學專業(投資理財方向)為例[J].金融經濟,2012,(02).
[3]解錫梅.互聯網金融產品采用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5.
[4]朱維巍,董瑞麗.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改革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6,(03):9193.
[5]王翔.地方高校雙語教學質量的現狀調查及對策[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5,(06):7075.
[6]劉鳳娟,瞿立新.金融學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無錫為例[J].財會月刊,2012,(12).
[7]吳紅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2):8992.
[8]朱靖.試析校園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大學生創業[J].中外企業家,2016,(09):86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