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建伯
摘 要:目前,中職學校把移動學習應用于課堂教學還處于探索研究階段,由于在移動學習的教學資源及人們的教育觀念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移動學習在中職學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發展。本文針對中職學校的課程結構、移動學習的教學資源、交互功能、教學評價、學習平臺等方面分析了移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模式。
關鍵詞:中職學校 移動學習 課堂教學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移動互聯網設備的普及,移動學習正逐漸成為目前最受關注的學習方式,是當前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對于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目標、教育對象和課程體系的特點決定了更適合采用最先進、最貼近學生、最吸引學生的移動學習方式以提高教學效果,但移動學習的教學資源及教育觀念等方面的問題。制約了移動學習在中職學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發展。如何把移動學習應用于課堂教學,正確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移動設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將是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一、移動學習方式在中職學校教學中應用的制約因素
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紀律差、學習效率低等問題普遍存在,筆者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和教學管理工作,深刻感受到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專業課教學,這使得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相反,學生們在課下非常活躍,對手機等移動設備上的內容特別感興趣。但由于學校對于移動設備的使用缺乏正確的引導,同時受管理觀念、教學資源、應用模式、教育技術等因素的影響,移動學習在中職學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發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這主要是因為中職學校移動學習存在著以下現狀。
第一,移動學習應用于中職學校的課堂教學還處于探索、嘗試階段,在信息化教學大賽中,有的老師把移動學習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提高信息化教學的應用程度,但是這種應用還僅僅停留在借助移動設備進行資料查詢、掃描二維碼查看信息等,遠沒有發揮移動設備的巨大功能,也沒有真正進入到普及應用的階段。
第二,由于中職學生自控力差,學校為防止移動設備失控,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往往采取禁止將手機等移動設備帶入教室或課前收繳等“堵”的方式,制約了移動學習應用于課堂教學的發展。
第三,移動學習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缺乏系統研究,如何引導學生把移動設備應用于學習,缺乏科學的方法和策略。
第四,學校沒有移動學習應用于課堂教學的相關資源,沒有引導移動學習發揮作用的課程結構,也沒有把移動學習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模式。
第五,沒有設計合理且滿足中職學校教學需要的移動端平臺做支撐。
二、中職學校應用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消除中職學校移動學習中的這些制約因素,切實把移動學習和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信息化技術手段的作用,就要針對中職生的特點和中職課程體系創建課程結構、研究開發課程教學資源、設置教學環節、選用并開發移動學習平臺,最大程度發揮移動設備的功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1.根據中職學校的課程特點設計移動學習課程結構
應用于移動學習的課程結構應該力求簡潔、清晰、融會貫通。內容選取需要根據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目標、教學進度計劃以及課程的重難點確定課程結構設計的總體思路,根據整體思路劃分教學內容,每部分教學內容要充分考慮教學組織、教學模式、教學環節、教學互動、教學測驗、教學效果評價等教學過程。
移動學習課程結構設計還要包括教學資源的節點設計,即要謀劃什么地方采用教學資源,采用什么形式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學資源在各個節點的鏈接。教學資源節點設計決定了資源呈現的先后順序。在課程結構設計時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力求實現個性化、區別化學習,同時要注意結合知識與素材的特性,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優勢。課程結構設計對整合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保障教學效果都是至關重要的。
2.開發建設應用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資源
開發建設適用于中職學校開展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資源,是實施移動學習的重要內容。移動學習課程的教學資源要有多種表現形式,要符合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另外,教學資源開發還應該考慮以下方面因素。
(1)教學資源內容要多,范圍要廣,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實現區別化教學。傳統的課堂教學一般針對中等生安排教學計劃,采用“一鍋端”的教學形式,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個體差異得不到區分,“吃不飽”“跟不上”的情況同時存在,難以實現區別化教學。采用移動學習的課程就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層次設置更多的教學資源,對教學資源進行分類整理,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2)教學資源應微型化、單元化、碎片化。移動學習資源應用于課堂教學,應根據課堂需要與課堂教學、移動交互等功能穿插選用,所以為保持學生注意力集中,發揮教學資源的最大效果,教學資源應微型化、單元化、碎片化,學習資源內容應根據教學目標劃分成學習單元,每個教學單元持續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教學單元之間既要有內在聯系,又要相互獨立,內在聯系可以保持教學內容的系統性、連續性;相互獨立可以使學生短時間內完成對知識點的學習,不必每次都重新開始,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
(3)開發以微課為主的移動學習視頻資源。微課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課程的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等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視頻課程。微課是當前教學資源建設的主要手段,一般介于5~15分鐘之間。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微課可以很好地把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不同的媒體類型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還包含教學設計、教學環節、操作演示、技術指導等,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學習,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設計適用于課堂教學的移動學習交互功能endprint
移動學習交互功能的設計原則是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中心,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的參與度,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交互功能設計包括答題方式、討論方式和指導方式。答題方式是按照學習內容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當學生輸入問題答案后,系統自動判斷正確與否,并給予相應的反饋,同時在教師管理端會自動生成學生答題情況數據統計,方便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效果。討論方式是學生對于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可以提出疑問,教師、同學可以實時討論、解答。指導方式是當學生學習移動平臺教學資源時,系統根據內容節點推送問題,指導學生根據問題理解教學內容。
目前,移動學習的交互功能常見的有簽到、答題、討論、問卷、話題、批閱、作業、通知等。
4.利用移動學習平臺建立課堂教學的教學反饋和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反饋和教學評價是傳統課堂教學難以及時收到的,利用移動學習的平臺可以快速實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隨時通過移動平臺快速查看學生答題情況,并利用大數據快速分析出全部學生的答題正確率等信息,判斷學生對本節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針對每位學生的實際分析結果給予幫助和鼓勵。學生在課堂教學結束后也可以利用移動平臺查看教師發布過的問題和反饋的信息,有針對性地對薄弱知識點增加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評價是對課堂教學的整體分析總結,是多元化評價,目的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總結,對未完成的教學內容進行完善,因此,每次課的教學評價都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評價內容包括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效果、教師的課堂組織形式、教學資源、交互功能、課堂氣氛等進行評價。
5.研究、設計、選用移動學習平臺,創建移動學習環境
移動學習平臺是整合教學資源、實現教學設計的載體,移動學習平臺應具有良好的界面和功能,方便教師推送課程結構設計和教學資源,同時具有各種交互功能,符合課堂教學需要。移動學習平臺初期選用已有的平臺工具,比如騰訊智慧校園的微助教、超星學習通、智慧樹教師版等移動平臺APP,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收集整理與本課程對應的功能模塊,后期要積累經驗,研究開發有針對性的中職學校課堂教學專用APP,以更符合中職學校課堂教學需要,開發APP將實現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一體化應用模式,實現實習教學中各種操作演示直播推送,讓教學更加直觀。
中職學校應用移動學習應按照中職學生的特點,把移動學習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單純地把教學內容推送到移動學習平臺而進行完全的翻轉課堂教學,對于中職學校來說是不可取的。教師應充分利用移動學習方式做課堂教學規劃設計,讓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和更多的學習內容,真正實現區別化教學,把課堂教學從完全依靠教師教,轉變成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互動,及時反饋教與學的數據,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袁村.移動學習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應用及啟示[J].中國科技投資,2013(20).
[2]張麗娜,王越超.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6(3).
[3]黃瑩松.移動學習在中職數控專業教學中的應用與展望[J].職業,2016(9).
[4]李惠青,張秋東,汪濤.2013-2015年我國移動學習資源研究綜述[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7).
[5]梁峰.基于移動終端應用技術的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4.
(作者單位:河北省廊坊市高級技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