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霞
摘要:估算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盡管如此,但是很多學生仍然沒有形成自覺估算的習慣,幾乎沒有估算意識。本文通過分析目前的估算教學情況,從實際出發闡述對估算教學的一些認識,探究估算課堂之美以及如何在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的估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估算教學;估算能力
最新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到“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對數量及時間和空間等有整體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認識”。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估算既是一種數學思維,更是具有很高實用價值的數學方法。針對不同階段的估算教學,新課標中都有對應的清晰教學目標。但實際情況是,在教學課堂中估算教學的出現頻率并不高,甚至被遺忘在角落里。學生們對估算了解很少,甚至一片茫然,根本沒機會感受估算方法的美妙,體會不到它的價值??梢哉f,目前我國的估算教學存在許多問題,很多學生乃至教師對估算教學都不甚了解,教學現狀差強人意,本文通過分析估算教學現狀,就如何提升估算教學效果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大家參考。
一、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缺乏估算意識,不理解估算價值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心智還很稚嫩,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一不留神就會分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經常使用在黑板上書寫計算公式的方式來解答數學計算問題,而且有些教師認為小學的估算教學內容不夠嚴謹,容易誤導學生,所以不太注重培養小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因此小學生的估算能力得不到較好的培養,教學中也存在各種問題,例如教師在講解這樣一道題。
例1:今天媽媽在店里買了大約80米長的毛線準備給我織毛衣,假設織一件毛衣大約需要20米,問媽媽大約可以織幾件這樣的毛衣?很多教師在講解這個題目時習慣在黑板上直接寫出計算公式。而大約代表的是一個不精確的數字,學生往往對這樣的題目感到疑惑,甚至有些人無法理解題目的意思。同時由于電子計算器的價格低廉,現在幾乎所有學生都在使用電子計算器,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依賴這個電子工具,當他們遇到這樣的題目時,第一個反應就是使用電子計算器,而沒有意識到使用估算方法來解題。
例2:一箱辣條的價格是44元,如果買9箱大約需要多少錢?這個問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縮小還是擴大數字,如果不考慮實際情況,將數字44縮小成40,將9擴大為10得出 40×10=400元,而實際上結論是錯誤的,400元根本不夠,學生無法理解,既然用估算得出的結果是錯誤的,那為什么要用估算,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動筆計算,就產生了估算不重要的錯誤觀念。由此可見,當前大部分小學生沒有正確認識估算的價值,尚未樹立起估算意識,估算能力更無從談起。
(二)教材中關于估算教學的內容偏少
筆者查閱了當前各個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只找到了非常有限的有關估算教學的內容,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參考,如果教材中關于估算教學的內容太少,會給教師進行估算教學造成阻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選擇一些重點考點來提高學生的考試能力。而估算教學內容這么少,明顯不是考試重點,這也客觀地導致教師不太重視估算教學,學生更不會認真學習估算。
二、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具體操作
(一)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讓他們養成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懂得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運用估算方法而不必精確計算。通過快速有效的觀察、思考、估算,最后得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結果。其實在生活中很多地方可以用到估算,可以說估算是學生在生活中的必備能力之一,筆者認為培養估算意識和能力比較好的階段就是小學,從低年級開始就要培養學生在計算加減乘除時形成估算意識,這在解決下面的數學問題時非常有效。
例3:
21+( )+17<80
( )-11>6
8×( )=600
( ) ÷60>8
通過這樣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估算方法,順其自然地了解估算思想,形成較強的估算意識,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
又如教師在講解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時,可以讓學生自己估算教室中課桌的長、寬和質量。通過這樣的課堂實踐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興趣,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估算意識。
(二)教會學生基本的估算方法
通常估算方法是指將題目中的數據約等于最接近的整數,整十、整百、整千等,再通過心算計算出大約的結果。估算方法多種多樣,筆者認為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基本的估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問題。
例4:“某畫家畫了一幅長10.6米、寬8.8米的長方形畫像,問這幅畫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由題目條件長方形畫像,可以列出計算公式10.6×8.8,提問學生如何運用估算方法得出畫像的大約面積。學生們經過思考交流給出了估算的算式: 10.6 (11) × 8.8(9)= 99,通過觀察這個算式可以看出共同點是將因數估算成整數,再通過心算得出結果??偨Y了小數乘法的“估算方法”,讓學生明白在不需要精確結果的情況下使用這樣的估算方法可以快速得出一個大致結果,讓計算更加快捷。估算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取整數、四舍五入、看尾數法等等,要讓學生明白估算方法的關鍵在于用好數據化零為整。
(三)充分挖掘教材,結合教材進行估算教學
教師的估算教學水平與小學生估算意識的養成和估算能力的提高有十分緊密的聯系,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發掘教材中有關估算的教學內容,強化估算教學,有的放矢地灌輸給學生估算思想。教材中的估算內容雖然不多,但是如果用心去發現,也是能找到很多題材的。比如我們將教材中的題目稍微修改條件,就可以作為估算教學的內容,如上面的例4,原題目是“某畫家畫了一幅長10.6米、寬8.8米的長方形畫像,求這幅畫的面積?”對比一下可以看出,只要將問題加上大約兩個字就可以了。所以可以說,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題材來訓練學生的估算能力。endprint
(四)結合實際,培養學生的估算應用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可以應用于生活,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尋找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轉化成數學問題,訓練學生估算的能力,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尋找可以用到估算方法的例子,從生活實際經驗入手,將自己身邊看到的聽到的事物轉化為抽象的數學問題,既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又提高學生實際應用估算方法的能力。
課堂上可以這樣進行教學:
教師:大家說說生活中哪里可以用到估算?提問后,要求學生思考,并自由討論。
學生:早上我和哥哥每人吃了一份手工水餃,每份8元5角,大約需要多少錢?
學生:我和爸爸、媽媽三人去云南旅游,每個人的旅行費用大概600元,問全家旅游大概需要準備多少錢?
學生:我們全家給地震受災地區的兒童捐款,每人大約捐款5元,全家大約捐款多少錢?
又如例2中關于辣條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估算,那么根據算式:40×10得出的結果400元,針對這個答案,大家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其中有學生指出400元這個答案肯定是錯誤的,因為根據實際情況,辣條的價格只能往大估算,所以答案是45×10=450元,結果大家一聽都覺得該學生的分析很有道理,這個結果就是大家根據生活中的實際經驗進行估算所得出的結果,更加符合實際,成了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這樣有實際、有思考、有交流、有探討的估算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結合實際運用估算方法的意識和能力。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多引導學生進行這樣的估算實踐,讓學生逐漸理解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估算方法的例子非常普遍,估算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因此培養學生對估算方法的實際應用能力對于他們將來的學習、生活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能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是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的好方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估算教學的作用,在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估算的重要性,這樣既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還能教會他們運用估算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他們將來學習更高層級的數學知識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徐群飛,李俊.中小學生估算意識及策略的調查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3,(03).
[2]司繼偉,張慶林.六年級兒童的估算水平與策略[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