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鞠佳
【摘要】文章主要對證券投資學教學改革中的外聘專家授課、課程考核體系、校外實踐基地作用發揮、教材選用等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證券投資學 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
一、外聘專家進行授課是否可行
不可否認,“外聘專家”在經紀業務、資產管理等專業實踐經驗方面確實具有自身的優勢,可以作為實踐教學的延伸與課堂教學的補充。但是,也沒必要盲目迷信所謂的專家。或許這些“專家”確實有超過常人的證券投資分析能力,但是這些專家是否具備給大學生授課的能力卻是未知數,他們對課堂秩序的管理、對專業知識的清楚表達、對大學生認知結構的把握、對教育事業本身的尊重與熱愛并不見得會比任課教師強。再者,從成本收益角度看,外聘專家授課的可行性也不是很高。如果聘請一般的“外聘專家”,花費可能不高,但他們能力又如何保證呢?說不定還不如任課教師。如果聘請“大牛”專家,那花費自然是要高的。可是,專家講淺了,體現不出價值,講高深了,學生積淀不足接受起來又會比較困難,還真不如用這筆資金培訓自家老師或者用來當模擬炒股的比賽獎金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來得實惠。當然了,若任課教師能通過個人關系等渠道免費聘請證券投資專家來校進行講座并能與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互動,那自是再好不過了。
二、建立實驗教學室是否必須
建立實驗教學室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用于PC機、空調、投影、桌椅、防火防盜設備等硬件設施的購買及更新換代,還要花錢購買大智慧、國泰安等正版金融分析軟件。但是,金融實驗室使用效率往往并不高,大部分時間處于閑置狀態,而且受到時間的限制。隨著通訊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現在融入“互聯網+”元素的實踐操作可以更便捷便宜,也就是利用移動終端進行開放式模擬炒股操作。比如,可以統一下載一個同花順模擬炒股APP,任課教師創建一個比賽并對APP客戶端使用進行統一講授,然后請同學統一注冊賬號、加入比賽。這樣,交易操作、資訊閱讀、實時行情、數據分析等在實驗室進行的事情都可以用一部手機來操作,而且也便于成績考核和學生操作監督。這不僅有效突破了時間限制,而且可以節省大量的教學資源。當然了,如果學校能開通覆蓋整個教學區的WIFI那也是極好的。
三、課程考核體系如何進一步完善
不同的考核體系,其激勵作用也會有所不同。傳統的“一張卷定輸贏”的考核方式導致的是臨陣磨槍,甚至是考試作弊。肖立強(2015)提出,提高過程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比重,“把過程考核提到和期末考試同等地位上來”,有利于提高學生證券投資操作能力。那么,過程考核占總成績的比重多少為合適呢?20%~30%,還是40%~50%,抑或是60%~70%?甚至有學者建議“以實訓考核、過程考核替代期末考試”(楊建平,2010)。至于如何分配比較合適并無統一標準,而且還經常受制于各個學校相關政策規定。但有一點是清晰的,那就是應該不斷提高過程考核和實踐能力考核的比重,適當降低期末考試所占比重。其中,過程考核項目可以包括模擬炒股收益、財經資訊評析、行業調研報告、收盤行情分析、模擬炒股總結等等。
四、如何更好發揮校外實踐基地作用
張麗玲(2016)指出的,學生到校外實習往往難以接觸到證券投資的核心業務,接受證券投資分析指導和訓練的機會也很少。真正發揮實踐基地作用,遠不止是舉辦個簽約儀式就結束的事兒,更需要完善雙方利益交易機制真正實現各取所需。學校建設校外實踐基地利益訴求很明確——供學生實習、獲取專業指導與訓練以及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那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證券公司的利益訴求有哪些是學校所能滿足的呢?一是為證券公司提供相對廉價人力資源做一些投入高收益小的工作,比如填表格、做問卷;二是學校可以為證券公司提供培訓設施、培訓人員;三是學校的教職員工、學生到該證券公司開戶可以提供傭金;四是學校購買證券公司的市場咨詢、金融理財以及專業培訓服務等。因此,學校能提供給證券公司的利益越大,證券公司能回饋學校的可能也就越多。
五、教材選用是否應該崇洋排內
教材的選取應該充分考慮授課對象及課程教學目標。對于金融學ISEC(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開設的證券投資學可以而且應該選擇國外的經典原版教材,因為這部分學生大三的時候要出國,選擇國外教材可以有效降低國內外課程體系對接的不適應性。對于普通的本科學生,面對的是國內的證券市場和政策環境,使用國外教材反而不當,國內一些優秀的證券投資學教材就足夠用了。從現有教材來看,幾乎都會包含證券基礎、證券基本面分析、證券投資技術分析、證券投資組合等內容,這其中也就是證券政策制度等證券基礎內容變化會比較多,證券基本面分析、證券投資技術分析、證券投資組合等常識性理論變化基本不大,所以一般教材基本上都能滿足初學者的需求,沒必要非得沾“洋”帶“外”。至于證券基礎知識某些內容的變動,任課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以通過及時更新、更正并積極引入最新的案例加以解決。而且,任課教師授課也沒必要一切按照教材進行,完全可以根據授課對象、課程大綱以及課程目標有針對性得有選擇得對授課內容進行安排,降低對教材的依賴度。有條件的學校完全可以自主編寫教材。
六、任課教師素質如何提升
打鐵還得自身硬。首先,任課教師需要入市修行。任課教師要上好課,自己首先必須是個股民,而且最好是一個經歷過至少一輪熊市與牛市的股民。只有任課教師親自堅持實踐并不斷總結,才能更深的理解理論、驗證理論,才能熟悉掌握各種技術分析手段,才能及時跟進股市政策的創新,并在股市操作中逐漸實現思想心態及哲學理念的升華。其次,到對口的證券公司等工作單位進行培訓。這個可以借助于校企合作平臺或者校外實踐基地,可以進行掛職鍛煉或者接受有償培訓服務,也可以購買相關的培訓光盤自學。第三,不斷學習總結。股市可以說是瞬息萬變,新政策制度、新熱點行情、新宏觀形勢、新主力玩法、新技術應用等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任課教師也只有懷著謙虛和敬畏之心不斷學習,時刻關注,認真總結,努力積累,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市場、分析市場并做好資金管理、風險控制、心態控制,進而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有效的交易體系,進而更好地傳道受業解惑。
參考文獻
[1]楊建平.網絡助推“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J].職教通訊,2010,(11):79-81.
[2]肖立強.應用型人才培養中證券投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J].哈爾濱金融學院學報,2015,(6):90-91.
[3]張麗玲.高職院校創新實踐教學的案例研究——以證券投資學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08):91-93.
作者簡介:李剛(1982-),男,漢族,山東萊西人,任職于渤海大學經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證券投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