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 移動互聯網經過高速發展時期趨于穩定,為學術期刊App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學術期刊App的發展對于科學信息的生產者、接收者和傳播過程都有重要影響,而用戶價值是衡量用戶與產品之間關系的概念,作為研究學術期刊App發展的切入點十分契合。文章在功能價值、體驗價值以及社會價值三個層面對學術期刊App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從理論和技術兩個層面對學術期刊App的發展策略進行了初步探析。
關鍵詞 用戶價值;學術期刊App;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0-0049-03
移動互聯網時代,App(Application)成為了信息的主要載體之一。學術期刊App作為一種重要的學術出版產品,具有科學信息傳播、交流的功能,它的發展對學術出版企業具有較強的戰略意義。
1 研究背景
期刊App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而產生的新型期刊形式。學術期刊App則是指傳統紙質學術期刊向移動設備的延伸,以達到可在智能終端進行閱讀、播放的多媒體期刊形式。
現有的學術期刊App主要有兩種類型:自主式和平臺式。自主式指的是學術期刊自主發行的獨立App,如Science和Nature;平臺式則由第三方開發,以App為平臺整合發布學術期刊資源,國內如“中國知網”“維普資訊”“核心學術期刊”等均屬此類。
在互聯網環境中,學術期刊App和用戶關系緊密,從用戶價值的角度制定學術期刊App的發展策略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2 用戶價值理論
“用戶價值”有多種表達形式,總體而言可以分為“效用觀點”和“經驗觀點”。持“效用觀點”的學者強調收益和成本之間的差額。持“經驗觀點”的學者則認為用戶價值應從用戶的感受出發,具有互動性、相對性、經驗性和偏好性等特點[1],是一種動態的關系。
用戶價值的衡量指標也有多種劃分形式。Chandon等人將其分為“功利價值”和“情緒價值”[2]。用戶在與產品的交互過程中,會以需求被滿足的程度對產品產生偏好和情感,進而生成用戶價值。有學者將用戶的需求分為功能性需求、體驗性需求和象征性需求[3]。據此,用戶價值可被分為功能價值、體驗價值和社會價值[4-5]。本研究以此種劃分方式為基礎展開。
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中,以用戶價值為切入點對學術期刊App展開研究,能更好地洞悉用戶與產品之間發生聯系的動態過程,提升用戶使用產品的主動性。
3 學術期刊App的用戶價值分析
移動互聯網環境中,信息用戶對信息本身和信息的傳播過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技術的支持滿足現代信息用戶的需求,不僅能使信息本身獲得增值空間,還能在信息傳播過程的多個環節為用戶提供價值。
3.1 內容價值
內容是學術研究的根本,也是學術期刊App的核心價值。學術期刊出版是內容產業的一部分,內容為王仍然具有基本的普適意義。學術期刊App用戶對信息的需求可以分為以下兩點。
第一,信息的豐富性。學術期刊App依靠數據庫運行,不僅是檢索入口,還支持全文閱讀和下載。具有傳統出版優勢的學術出版機構和數據庫在開發App時仍具有內容優勢。
第二,信息的時效性。學術期刊App的目標群體是科研人員,他們對信息的時效性要求更高。自主式學術期刊App的內容更新不通過第三方,能有效避免時間差。而平臺式學術期刊App要在第三方期刊授權后才能更新內容,稍有滯后。
3.2 體驗價值
互聯網環境中,學術期刊App是用戶和內容間的媒介,滿足用戶的感官體驗能吸引并留住用戶。
Norman將人類對于事物的認知層面概括為本能、行為和反思三個水平[6]。恩特·施密特(Bend. H. Schmitt)認為用戶體驗由感官、情感、思考、行為和關聯五大體驗體系共同構成[7]。在互聯網產品設計領域,體驗更多以感官層、行為層和反思層進行區分[8]。
3.2.1 多層次的感官體驗
隨著技術的發展,學術期刊App優化用戶的感官體驗應更加立體化。
第一層,視覺感受。學術期刊App能將傳統紙質期刊的內容升級處理,使其在移動終端呈現出傳統期刊無法達到的視覺效果,如文字縮放,提高彩色圖片分辨率,圖片的放大處理等。“CELL”已經實現了圖像的三維立體呈現。
第二層,聽覺感受。“BMJ”中設置了“BMJ Video”欄目,可以在文章中插入手術、治療過程或其他需要用視頻來展示的內容,用戶不僅通過視覺獲取信息,還能利用聽覺獲取信息。
第三層,多感官立體感受。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用戶能夠產生虛擬的沉浸式體驗。在沉浸式體驗中,用戶可以更加投入地參與活動。沉浸的體驗狀態具有目的清晰、反饋明確、個人技能與任務挑戰匹配[9],學術期刊App用戶的信息使用行為能夠與之貼合,將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技術應用在學術期刊App中,進一步提升其在感官層的體驗價值。
3.2.2 行為層的互動體驗
用戶在行為層面的體驗源于用戶和App的互動。互動過程能使用戶對App產生源于自身的認知,其可用性、易用性等都能影響用戶的使用行為。以Nature Journals為例,使用IOS系統的讀者想閱讀不顯示“open”的文獻資源,可以進入文獻的摘要頁面,點擊“get all access”按鈕,App會自動提示獲取該期刊所需的月費和年費,由用戶自行選擇是否訂閱。如果點擊訂閱,則會自動跳轉到用戶的個人蘋果賬戶進行支付購買。交互性不僅體現在用戶和App之間,其與移動終端的交互也得到了完善。
交互功能所以依賴的技術主要包括超鏈接技術的非線性表達和檢索技術的定向表達[10]。在Nature Journals中,文獻中的作者信息、文章中的標注信息都可以通過嵌入式鏈接獲取,參考文獻也可以在IOS系統中通過點擊在Safari瀏覽器中獲取。endprint
技術推動使得用戶與產品的互動范圍持續擴大,用戶在行為層的體驗價值將還將繼續提升。
3.2.3 反思層體驗與品牌認同
產品在反思層產生的價值主要依附于用戶的情感化體驗[11],主要表現為用戶對產品形象、品牌和文化的認同。用戶對品牌產生的情感依賴,以及用戶的個人特質與品牌的一致性程度都可稱為品牌認同。用戶的學術期刊App使用行為會在原有期望和品牌認同度上產生動態的情感變化,這種情感變化會影響學術期刊App在反思層的用戶體驗價值。提升情感的正向作用要求學術期刊App采取個性化的方式與用戶進行交互。為用戶提供訂閱服務,允許用戶在云端進行文獻管理等,都是用戶個性特征的表達。
3.3 附加功能提升社會價值
人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還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12],將需求理論與價值理論相結合能為本研究提供更多支撐。科研人員對社交的需求已被諸多研究證實[13],在社交行為中,他們能獲得他人尊重,實現自我。學術期刊App中的社交功能被用做提升用戶社會價值的重要手段。通過Nature Journals可以將文獻信息分享至Twitter等社交媒體,方便用戶進行學術交流。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社交活動,打造自己的學術生態圈,是社交時代學術研究的發展趨勢之一。
4 學術期刊App的發展策略
根據以上的論述,學術期刊App要獲得進一步發展需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制定策略。
4.1 理論層面——以提升用戶價值為基準
學術期刊App提升用戶價值首先要在理論層面設定策略。依據用戶價值的劃分維度,對不同層級、不同側重的功能進行優化升級,提升產品和服務的用戶價值。
4.1.1 保證基本的功能價值
對用戶而言,學術期刊App的核心功能是提供信息,信息的數量與質量都與用戶價值密切相關,學術期刊App檢索、篩選功能的優化是保證學術期刊App獲得用戶價值的基礎。
提升學術期刊App中內容的時效性,降低時間差,也是平臺式的學術期刊App獲得進一步發展的重要策略。
4.1.2 利用移動優勢凸顯體驗價值
移動互聯網環境中,學術期刊App與用戶的關系更為緊密,利用移動優勢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體驗價值將是學術期刊App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移動環境中,削弱空間限制是提升用戶價值的有效途徑。虛擬現實能為用戶實現場景的復制、轉移,降低信息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間的時間、空間差異。空間限制和使用條件聯系緊密。學術期刊App用戶對信息深度的需求更明顯,在閱讀的同時需要進行記錄,需要外在環境的支撐,相較于PC終端,移動互聯網降低了用戶對使用環境的依賴。
在移動終端上,學術期刊App可以更好地表現用戶的個人特質。在大眾閱讀領域,用戶更傾向于自主設定“標簽”引導閱讀,而學術期刊內容仍舊按照傳統的“頻道”進行分類。利用主題標簽實現期刊內容架構的細分,為整合期刊內容和后臺內容資源進而形成數據“云”提供基礎[14],也是其提升用戶價值的途徑。
移動終端可以影響整個信息傳播過程,學術期刊App想在移動環境中獲取更高的用戶價值,就要對文章信息的獲取、學術成果的發布、在線交流等多個環節進行優化升級。
4.1.3 發揮社交網絡效用,提升社會價值
國內學術期刊App的發展較慢,部分原因在于用戶對其了解不夠。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中,學術期刊開拓App市場勢在必行,但在用戶形成使用習慣前要對其進行引導。充分利用社交網絡進行推廣以提升其用戶社會價值,是學術期刊App發展的重要策略之一。以用戶自身的社交網絡為基礎進行推廣不僅能幫用戶完成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的目標,還能通過將社交行為部分轉移到學術期刊App中提升學術期刊App的用戶價值。
4.2 技術層面——更新技術體系提升用戶價值
技術對信息載體形式變革的推動作用毋庸贅言,學術期刊App的發展無法脫離技術的支撐,構建一個不斷更新的立體化的技術體系,才能全面提升其用戶價值。
4.2.1 VR/AR技術的應用
VR、AR技術與移動互聯網技術在發展中逐漸顯露出協同整合的態勢,VR、AR技術本身就具有沉浸感、交互性、想象力三個基本特征,本身就強調了技術與用戶之間雙向互動。VR、AR技術發展迅速,進而產生了MR((Mix reality,混合現實)技術。這些新技術配合高質量的CPU、ROM、RAM、攝像頭、電池、音響等,可以使學術期刊App的發展達到新的高度,如果在學術期刊App中可以實現信息的實景展示,將進一步提升用戶的感官體驗,產生超高的用戶價值。
4.2.2 數據挖掘技術
數據挖掘技術(Data Mining,DM)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涉及多個學科領域,融合了人工智能、數據庫技術、機器學習、信息檢索等多個方面的最新成果,與數據庫有關的分析都與該項技術有關。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學術期刊App中檢索、篩選、訂閱、用戶分析等功能的實現都有賴于數據挖掘技術的支撐。數據挖掘技術的更新發展速度很快,其算法、軟件、業務范圍等都在不斷變化。學術期刊App的用戶群體對于新技術的需求和接受程度都更高,對功能的升級優化更敏感。利用數據挖掘技術不斷拓展、優化為用戶提供的功能,提升現有的用戶價值,擴充附加的用戶價值,是學術期刊App進一步發展的又一途徑。
5 結束語
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中,學術期刊App成為了學術期刊開拓市場的一個重要渠道,通過占領移動客戶端吸引讀者,能夠進一步提升學術期刊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形象。國外的學術期刊App的發展已經進入優化升級階段,反觀我國學術期刊App的發展速度仍舊遲緩。我國已有的學術期刊App產品仍存在很多問題,如內容更新滯后、技術開發落后以及版權問題等,這些都對中國學術期刊App的發展產生著負面的影響。如何抓住移動互聯網普及所帶來的發展契機,將是中國學術出版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課題。endprint
參考文獻
[1]Holbrook.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6,60(2):41-46.
[2]Chandon P, Wansink B, Laurent G. A benefit congruency framework of sales promotion effectiveness[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0,64(4):65-81.
[3] Park J, Han S H, Kim H K, et al. Developing and verifying a questionnaire for evaluating user value of a mobile device[J].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in Manufacturing & Service Industries,2015,25(6):724-739.
[4]Sweeney J C, Soutar G N. Consumer perceived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 item scale[J]. Journal of retailing,2001,77(2):203-220.
[5]賈薇,張明立,王寶.服務業中顧客參與對顧客價值創造影響的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11(5):61-69,88.
[6]Norman D. Commentary: banner blindness, human cognition and web design[C]//Internetworking.1999,2(1):1.
[7]Schmitt B H. Experiential marketing: 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feel, think, act,relate[M].Simon and Schuster,2000.
[8]宋蕾.國產瀏覽器的用戶體驗信息分析[J].知識經濟,2014(2):117-118.
[9]薛楊,許正良.微信營銷環境下用戶信息行為影響因素分析與模型構建——基于沉浸理論的視角[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6(39):104-109.
[10]季芳芳,于文.增強型期刊App在美國的發展趨勢[J].傳媒,2013(6):61-62.
[11]周睿,杜娜.產品設計情感化體驗的反思層運用[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4):28-31.
[12]梁菊.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下的委婉語動機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0.
[13]吳碧薇.Science2.0環境下科研社交網站群體特征和群體凝聚力研究——以科學網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5(3):114-119.
[14]夏秀峰,張姝,李曉明.一種個性化標簽云中的標簽排序算法[J].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1(1):46-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