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苗+孫付偉
一、引言
河南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是于2011年正式通過國家教育部批準,與美國北卡羅來納農工州立大學合作的“2+2”本科合作辦學項目。前兩個學年通過通識教育、英語托福強化訓練和專業基礎教育,英語成績達到美方要求,課程成績優秀,被美方錄取后,到合作方學校繼續攻讀學位,完成規定的課程學習,達到學分要求,可獲得雙方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該項目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管理模式以及優秀的外籍教師,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協調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從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控制等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技術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具有較強實際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對中美機械工程設計制造理論、理念有較深理解,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創新性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目前,該項目實行校、院兩級管理模式,專門成立的國際教育學院負責項目的宏觀行政管理,具體項目學院負責教學和學生管理,學院指定負責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副院長和專職合作辦學秘書。教學管理與普通本科專業教學管理一致,由學校教務處統籌指導,院級合作辦學教學秘書在教學院長的指導下負責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管理。
二、中外合作辦學基層教學管理方向存在的問題
1.外方優質教育資源引進不足
該合作辦學項目機構在實施辦學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4個方面的問題:①師資引進數量不足,外籍教師流動性大,可持續發展的教師團隊匱乏;②專業設置單一重復,課程門類繁雜;③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管理機制和統籌協調機制不健全;④引進課程的授課效果不佳等。
2.課程設置理念不一致,課程體系銜接不完善
第一,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偏重理論知識和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的系統性,由此,導致在與實踐課程相結合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缺乏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而外方比較重視實踐類課程的教學環節,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對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缺乏理論知識的系統性與銜接性。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的制訂應充分考慮中外雙方教育體系的優劣勢,取長補短,進而實現培養創新性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的目標。第二,由于北卡羅來納農工州立大學對我校轉入的學生有嚴格的英語要求,所以在合作項目的課程設置中增設了托福類等外語類課程,這樣一來,雖然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但是相對弱化了專業課的比重,長此以往,由合作辦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可能不是國際化的復合型人才而是英語人才,反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水平。
3.生源質量較差,導致教學效果較差和教學管理工作難度大
一方面,采用該合作項目招收的學生與本校其他第一批次招收的全日制學生在基本學習能力、學習主動性、學習態度和學習目標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影響了理論教學效果。而學生普遍缺乏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雖然經過兩年的托福英語強化訓練,但整體英語水平偏低,對托福考試信心不足。另一方面,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大多來自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容易出現以自我為中心、承受挫折能力差、自理和自立能力相對較弱等情況。而且,合作項目的學生需要承受專業學習和英語學習的雙重壓力,再加上由于要與外方院校進行課程銜接,培養方案要求學生所修學分要遠遠高于其他專業學生,這樣一來,與校內同類學生相比,這些學生由于底子差,壓力更大,并且同時還需適應中外不同的教學模式等,受各種因素影響,加大了教學管理工作的難度和學生的學習難度。
三、解決中外合作辦學教學管理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1.加大保障力度,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
根據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和《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等文件要求,按照所確定的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河南理工大學和美國北卡羅來納農工州立大學共同制訂了培養計劃和培養標準,該培養計劃既符合我國工程教育的實際要求,又采納了美國北卡羅來納農工州立大學符合國際工程教育標準要求的課程體系,除基礎課之外,還引進了美國高校部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以及相關的實踐類課程,為我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與國際工程教育接軌奠定了堅實基礎。學生在我校學習期間不僅要學習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所要求的綜合基礎課(包括必要的形勢政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國情課程)、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還要強化英語學習,因此,在英語方面增設了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寫作和托福類英語等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為外教人員用英語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引進課程。依據雙方共同制定的培養方案,利用合作方的優質教學資源優勢,在14門專業核心課中,引進課程為9門,擬定其中5門由外方教師擔任主講;10門專業基礎課中,引進課程3門,由派到北卡羅來納農工州立大學進行課程培訓的教師擔任主講;外教方面選派4名教師擔任2門公共課的主講任務。自2015年評估以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合作辦學項目增加了兩門核心專業課作為引進課程,以滿足教育部對引進外方優質教學資源的“四個三分之一”要求。
(2)引進教師。我校本著“優勢互補,突出特色”的目的,不斷引進美國北卡羅來納農工州立大學的教師資源和教學理念;并立足本校實際,依托本校相關學科的優秀師資,由合作方美國北卡羅來納農工州立大學協助進行專業教師培訓和認證工作,確保教師能夠充分理解引進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保證項目的教學質量。為保證引進課程的授課質量,每學期開課前,由合作方美國北卡羅來納農工州立大學為中方專業教師作課前培訓,項目合作雙方共同協商教材選用、授課內容、授課進度、校課程學習材料等。該項目自啟動至今,所有在中外合作項目中授課的專業基礎課程任課教師均按照相關規定接受方的評聘。任課教師在開課之前均需提供個人簡歷、所獲得的學位(包括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科研業績、授課經驗、英語水平等詳細材料參與評聘,美國北卡羅來納農工州立大學選派的外方教師由河南理工大學認證。endprint
(3)引進外文原版教材。優秀的原版教材是實現雙語和全英文教學基本目的的前提條件,合作項目的教材選用嚴格按照學校相關規定進行,原則上選用三年以內出版的教材,優先選用優秀教材、獲獎教材和規劃教材,外方教師承擔的課程由外方教師推薦選用教材。在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中,所有14門引進課程均采用原版英文教材,選用國家規劃教材7部,省部級以上精品課程或獲教學成果獎教材2部。
2.加強政策引導,鼓勵合作辦學項目任課教師參加進修與開展學術交流
教師自身業務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保證合作辦學質量的基礎。根據教學安排,美國北卡羅來納農工州立大學從2013年開始,每學年選派2~3名外籍教師來我校給中外合作辦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教育項目學生授課,同時,與擔任引進課程的輔導教師團隊座談,交流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內容,合作開發教學課件及輔導材料。合作項目所在學院每年選送教師出國攻讀學位,將參加海外進修、精品課程培訓、教學能力訓練、學科專業研討等作為提高教師學歷水平、建設雙語教學師資隊伍的重要途徑。在實施合作辦學過程中,選派優秀教師到北卡羅來納農工州立大學參加教學培訓與交流學習,對引進國外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促進了該專業教師科研素質的提高。
該合作項目自開展5年來,河南理工大學機械學院注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了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共引進知名高校博士生13人;崗前培訓12人;骨干教師國內進修6人;出國進修14人、國內培訓9人;國家精品課程培訓3人;國內攻讀博士10人。目前,已培養一批教學理念先進、知識結構合理、學歷層次較高、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在今后的3~5年,為滿足高質量的教學要求,學院將繼續增加進修教師數量,加大教師進修和交流的力度,開展進修教師的定期匯報與考核工作。鼓勵中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增強中外合作辦學任課教師的外語表達能力,促進該院合作項目任課教師與知名專家之間的學術交流。
參考文獻:
[1]符澤華,潘璐璐.論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管理[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102-104.
[2]程 萍.中外合作辦學對高校基層教學管理的思考和啟示——以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為例[J].管理世界,2013(6):104-105.
[3]徐 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模式比較研究[J].山東工會論壇,2016(22):116-119.
[4]孔 韜.淺談高校中外合作辦學[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2):238-240.
[5]邵 楊.淺談高校中外合作辦學[J]. 華章,2013(7).
[6]田 源.淺析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體制下的雙語教學——以中美合作辦學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為例[J].對外經貿,2013(9).
[7]禹 霓.淺談高校中外合作辦學中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新校園(中旬刊),2014(12).
[8]侯麗霞.淺談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教學管理優化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6).
[9]王靜梅,申俊龍.中外合作辦學教學管理問題的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10):27-29.
[10]顧美玲.中外合作辦學的經驗與啟示——以寧波諾丁漢大學和西交利物浦大學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2(17).
[11]于 松.中外合作辦學教學管理淺談[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