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威+穆亞棟
摘要:大學是培養計算機軟件專業人才的主要基地,肩負著為國家社會提供人才支撐的重要使命,但是當前一些高校的教學模式非常落后,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許多畢業生都不能滿足社會上崗位的實際需要,阻礙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進步。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各高校要更加注重計算機軟件方面的教學,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優質的急需專業信息化人才,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力量。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軟件;教學改革;問題;措施
引言
近些年來,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廣泛普及,在各行各業中發揮出了重要的積極作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為了更好地應用計算機技術,需要深入改進和研究計算機軟件,而大學就要肩負起培養相關專業人才的責任,高校要以市場就業為導向,深入開展教學改革,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努力為社會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我國“互聯網+”戰略的實施提供更大的支持。
一、我國大學計算機軟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內容陳舊。當前是個信息高速發展、市場經濟狀況千變萬化的時代,在這樣日新月異的形勢下,我國很多大學計算機軟件教材的內容卻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計算機軟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教學內容不能是固化的、一成不變的,而應該不定期收集最新資料,更新教材知識,確保教學內容的時代性、有效性,這樣才能滿足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
2.教學模式落后。在長久以來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當前我國很多高校的計算機軟件教學模式非常落后,依然是沿襲傳統上教師在講臺上灌輸知識的模式,學生們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很少有機會去動手實踐操作,顯得枯燥范圍,教學效率低下。其實計算機軟件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課程,如果忽略了操作教學,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論講解上,難以真正的掌握這個專業技術,比如計算機編程、數據庫處理等知識,這些都需要動手實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但由于學生們實踐練習的機會很少,結果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空有一身的理論知識,卻不懂得如何去實踐應用[1]。
3.教學方法有待改進。當前一些高校在計算機軟件教學方面,課程安排和教學模式存在較大問題,而且教學方法也存在不科學性,很多大學還在沿用“基礎知識、專業課程、公共課程”的課程安排,一些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很僵化,不懂得教學方法上的靈活變通,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可能會擁有較強的理論專業基礎,但實際操作能力卻不強,在面對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時不能有效解決,這樣的培養模式是與社會企業的需求背道而馳,容易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困境。
4.教學設施不足。當前我國很多高校已經配備了專業的計算機軟件教師,但相關的教學設施卻嚴重不足,或是都是一些陳舊的設備,電腦反應慢,故障頻出,學生們本來就只有很少的實踐操作機會,但卻因此而受到了限制,導致學生不能真正掌握應用能力,而且這也影響了教學進度[2]。另外,當前的考核評價系統也存在問題,針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考查非常片面,難以真正了解到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實際掌握情況。
二、大學計算機軟件教學改革的措施
1.明確教學改革方向。
為了更加有效地深入開展計算機軟件教學改革,高校要首先明確改革方向,要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重點方向,更加注重課程教學的職業性和實踐性,這樣才能有條不紊地順利推進改革,保障各項措施能夠切實地貫徹執行下去。具體來說,高校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計算機軟件教學改革:一是以課程教學實踐應用為出發點進行改革。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數據結構思想,激發其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線性表知識中,對于學生成績管理系統要能夠根據學號、姓名、身份證號碼等數學信息,掌握快速查找、刪除、新增信息等操作,再比如查詢導航最短路徑又運用了圖的存儲結構等知識。因此,教師要根據貼近生活的案例,讓學生們認識到這門課程的價值,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另一方面,以課程對學生未來就業的影響為出發進行改革。高校要以企業的崗位需求為出發,改善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編碼能力、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2.完善教學課程結構。
高校需要對計算機軟件的課程結構進行構建和完善,深入調查行業發展、人才市場等情況,把握社會上的人才需求狀況,進而有針對性的開展優化設計。要根據當前行業發展趨勢,改進和補充教學內容;在課時安排時,要綜合考慮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以及知識的深度,建立更為符合實際需要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對應的專業技能,確保教學內容始終與市場需要保持一致,培養出急需的應用型人才,提高畢業生就業率。
3.建立計算機軟件教學系統。
高校需要對當前的計算機軟件系統進行改革,要根據市場需求及軟件特性來創建相應的教學系統。在制定過程中,應該把那些過時的內容去除,并加入一些當今新時代的實時前沿信息,最后教師再按照一定的教學要求,對各種信息進行優化整合,構建出一套科學完善的實踐系統,這樣將會保障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此外,高校還應該建設多功能計算機軟件實踐操作平臺,比如學生創新實驗室等,鍛煉學生的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4]。
4.創新計算機軟件考查形式。
在當前教學制度逐漸完善的形勢下,對于課程考察形式,也應該進行深化改革。高校可以在計算機軟件實踐操作中加入筆試考核部分,這樣就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教學效率及最終質量。
結語
總之,當前計算機技術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各項生產生活,隨著計算機軟件的日益更新,大學相關專業的教學模式也應該進行改革創新,從而始終緊隨社會發展動態,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羅逸甫.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中的運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3(03):39-40.
[2]徐玉蓮,莊道坤.淺議“互聯網+教學診改”視域下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改革[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01):22-23.
[3]鄭凱梅.以培養工程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數據結構課程建設與改革[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01):29-31.
[4]王勇.對大學計算機軟件教學課程改革探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1):55-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