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伊
摘要:精準扶貧政策是我國現行的扶貧政策,本文運用實證的研究方法調查研究了海南省文昌市精準扶貧政策實施情況,發現了海南省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中存在或缺式政策執行、機械式政策執行以及貧困戶自身思想觀念落后等三個主要問題,并相應地提出建議措施。
關鍵詞: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消除貧困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夙愿,自改革開放以來政府相應地制定了很多扶貧政策,實施了多種扶貧模式。現階段,我國實行精準扶貧政策,建檔立卡,根據不同貧困戶的情況制定不同的扶貧幫扶措施,最終達到幫助、鞏固其脫貧的目的。海南省地處我國南疆,人口素質水平較低,經濟發展緩慢,所以對海南省精準扶貧政策實施狀況的調查研究,有利于促進海南精準扶貧政策更好地實施,推進我國“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全部貧困人口脫貧”政策總目標的實現。
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問題屬于公共管理的范疇,扶貧政策實施離不開諸多政策執行條件的支持。政策執行的條件包括有效的政策執行主體、政策執行客體、政策執行標準以及保障政策順利實施的政策執行資源。其中政策實施的主體是政策有效執行的核心,政策實施的主體一般為政府機構或政府授權的第三方組織。精準扶貧政策的政策執行客體是貧困戶,其政策執行標準為國務院出臺的精準扶貧政策文件。政策目標的實現,需要必要的政策執行資源,其中財務資源、信息資源、權威資源等資源是政策執行中不可或缺的資源。
二、海南省文昌市精準扶貧政策實施現狀
(一)文昌市貧困狀況。截至2015年年底文昌市貧困人口減少到6603人,農村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5%,需要鞏固提升的人口12441人。
(二)文昌市精準扶貧政策。2016年初,文昌市制定了《文昌市農村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下稱《脫貧規劃》),明確了脫貧的目標:“到2018年,基本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脫貧規劃》中對脫貧政策目標的實現提出了六點扶貧重點工作——發展特色高效產業脫貧、發展鄉村旅游脫貧、發展電子商務脫貧、引導勞務輸出脫貧、加強教育和文化建設脫貧、實施衛生健康脫貧、實施科技人才引領脫貧、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脫貧、實施社會保障兜底脫貧。
(三)文昌市精準扶貧政策實施現狀。基本實現現階段全部貧困戶建檔立卡。在訪問貧困戶中,問到:“村里還有沒有人家是比您家窮的?”幾乎所有的貧困戶都說自己家是最窮的。在實地調研中也發現,現階段村中較為貧困的人口均建檔立卡納為貧困戶,幾乎沒有遺漏。
實現精準幫扶。精準幫扶就是貧困戶有什么困難,就依據現實情況幫其解決。文昌市是沿海城市,熱帶風暴等自然災害對其影像較大。很多農戶的房屋被“威馬遜”熱帶風暴摧毀,在實地調研中發現,很多貧困戶或者脫貧戶被臺風損毀的房屋,政府均出資幫其修蓋。
電視夜校培訓脫貧。很多貧困戶因缺乏致富的技能和方法而致貧,在訪問貧困戶的過程中,貧困戶和脫貧戶均表示鄉鎮政府經常組織夜校培訓。
三、海南省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中的問題分析
(一)政策執行主體存在或缺式政策執行。或缺式政策執行指政策執行主體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按照自己主觀意愿選擇性地執行政策,具體表現在原定政策只有部分落實執行,是不完整、不系統的政策。在訪問文昌市的脫貧戶時發現,很多脫貧戶表示目前經濟狀況還沒達到脫貧水平,但是 “被脫貧”了;在調研中還發現有的脫貧戶的基本生活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例如,其生活用水受到污染,多次向政府反映卻沒有得到很有效的解決。從以上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因為政策執行主體存在或缺式政策執行,沒有根據貧困戶真實情況來幫扶,造成貧困人口退出準確率低,很多脫貧戶沒有真正擺脫貧困。
(二)政策執行主體存在機械式政策執行。機械式政策執行指的是政策執行主體沒有評估好自身能力以及政策執行環境的特色、實際情況,盲目按照政策的字面意思執行政策,或者參照兄弟單位的做法或“以往經驗”來執行政策,結果導致政策執行效果偏離既定政策目標。政府按照上級指示給貧困戶發放農業生產物資,但是一些農戶并沒有相應的養殖和種植技術,雖然農戶得到了物資,但卻沒辦法利用這些物資改善生活狀況。并且很多鄉鎮政府看到別的鄉鎮發展某一產業收益好,于是一窩蜂地集中發展該產業,導致該產業面臨著較大的市場風險,這無疑也不能為貧困戶帶來長效的經濟收入。
(三)貧困戶自身的思想落后。貧困戶是精準扶貧政策執行過程中的政策執行客體,在訪問貧困戶時發現很多貧困戶思想觀念落后,缺乏內生動力,他們希望政府能給予更多的幫助,“等、要、靠”等思想觀念嚴重。其中一位駐村干部表示:“一部分思想觀念落后的貧困戶總希望政府能不斷地幫助他們,政府為其蓋好一間房屋,他們又覺得人口太多,一間不夠住,希望政府再幫其蓋一間。”
四、改善海南省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問題的對策
(一)強化對政策執行主體行為的績效考核。精準扶貧政策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身為精準扶貧政策執行主體的政府工作人員,應明確自身的職責,努力幫助貧困戶脫貧。有的幫扶干部為了盡快完成上級安排的績效指標,不顧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單方面把貧困戶轉成脫貧戶,所以對政策執行主體行為的績效考核顯得尤為重要,在考核績效時不應只看脫貧人口,應把返貧率也納入考核項目之內。同時強化對政策執行主體行為的考核能有效及時地規避政策執行主體在政策實施中出現的問題。
(二)提升政策執行主體的業務水平。政策執行主體的業務水平影響著政策執行的效果,從而影響著政策目標的實現。精準扶貧政策面對的是社會底層的貧困戶,他們文化水平較低,幫扶過程中會面臨很多復雜的情況,這些都是很考驗政策執行主體的業務水平的,所以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干部應立足實踐,多下村了解貧困戶的實際情況,政府也應經常組織經驗分享會,不斷提升政策執行主體的業務水平。
(三)加強對貧困戶的技術培訓及思想教育。貧困戶致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致富的技能以及落后的思想觀念。政府應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對其予以相應的技能培訓,不要像“撒辣椒面”似的不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制定培訓計劃。除了技術培訓外,應加強宣傳教育轉變貧困戶“等、要、靠”等懶惰思想,鼓勵其為更美好的生活而勤懇努力。
參考文獻:
[1]謝明.公共政策導論 [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
[2]《中國扶貧開發年鑒》編輯部.中國扶貧開發年鑒[M].團結出版社,2016.9.
[3]丁煌.政府形象建設:提高政策執行效率的重要途徑[J].國家行政學院報,2002,06: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