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周濤+符雨
摘要:利用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技術提高黨建效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首先界定相關概念,闡明黨的執政效率理論基礎,進而提出提升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黨的執政效率;提升策略
執政效率問題是各國政黨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如何把握“互聯網+”時代特點,利用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技術提高黨建的科學化、效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界定相關概念,闡明黨的執政效率理論基礎,進而提出“互聯網+”時代黨的執政效率提升策略。
一、概念界定
(一)黨的執政效率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首次提出“提高黨的執政效率”的重要思想。黨的執政效率是指中國共產黨為了鞏固執政地位,完成執政使命,執政過程中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活動中國取得的執政績效與同期所消耗的物力、財力、人力、時間等執政成本投入之間的比例[1]。
(二)“互聯網+”時代黨的執政效率
黨的十八大強調“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執政效率問題是各國政黨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互聯網+”時代黨的執政效率,把握“互聯網+”時代特點,充分實現“互聯網+黨建”的結合,利用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技術提高黨建的科學化、效率化水平。
二.“互聯網+”時代黨的執政效率理論基礎
(一)執政效率是黨的建設重要內容
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要的成果,是黨事業成功的關鍵保證。執政效率是黨的建設重要內容,是黨的執政能力重要體現。“互聯網+”時代黨的執政效率,就是把握“互聯網+”時代特點,充分實現“互聯網+黨建”的結合,利用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技術提高黨建的科學化、效率化水平。
(二)執政效率與其他執政理論要素的關系
中國共產黨執政六十年來在執政理念、執政基礎、執政效率、執政資源和執政環境等方面對黨的執政理論進行了探索、豐富與深化。提升黨的執政效率,實現黨的建設效率化、科學化,綠色和諧的執政環境是前提,先進的執政理念是保證,穩固的執政基礎是關鍵,良好的執政資源整合是基礎。
三.“互聯網+”時代黨的執政效率提升策略
(一)綠色和諧的執政環境是提升黨的執政效率的前提
“互聯網+”時代給黨的建設帶來了新機遇和新要求。同時,面對一些西方國家通過網絡滲透意識形態、價值觀,境外反華勢力在網絡上大肆散播謠言,我們必須要有危機感。要著眼于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空間的全局高度,掌握網絡國際傳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2]。第一,不斷完善政府網站建設,建立“互聯網+黨建”網絡信息平臺,提供與群眾溝通渠道,提高執政效率。第二,積極進行主流網站建設,比如人民網、光明網和新華網,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信息傳播網絡,積極爭取信息傳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第三,要不斷完善網絡傳播體制。重視網絡傳播重要性,加大政府投入來建設網絡信息平臺,并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網絡平臺建設,構建以政府傳播為主體,民間傳播為補充的多空間傳播格局,以此提升執政效率。
(二)先進的執政理念是提升黨的執政效率的保證
先進的理念引領正確的行為。黨的執政理念,清楚地表明了我們執政的宗旨、目的和價值取向,對于我們如何執政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3]。提高黨的執政效率,夯實黨的執政基礎,要有先進的執政理念。十八大以來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豐富和發展,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科學理論指引。基于此,新發展理念對于互聯網時代如何提升黨的執政效率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互聯網時代黨的執政效率的提升需要新發展理念的指引,在互聯網時代國內外執政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需要持續推進黨的執政理念創新來為黨的高效執政提供科學有效的理論依據。
(三)穩固的執政基礎是提升黨的執政效率的關鍵
習近平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4]。互聯網時代中國共產黨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執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協調利益關系的能力,從而密切黨群關系。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深入,群眾的階層結構、利益訴求產生了新的變化,人民內部矛盾呈現新特點。黨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密切黨和群眾的關系,實質是協調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黨要秉持社會公正公平原則,把握互聯網時代特點,要找準最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具體利益的平衡點,對弱勢群體要給予更多關心關注和關愛[5]。確保人民群眾在各個方面的利益,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密切黨群關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升黨的執政效能。
(四)良好的執政資源整合是提升黨的執政效率的基礎
整合執政資源,從而使得執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是提升黨的執政效率的基礎。“互聯網+”時代有效整合執政資源主要表現在:第一,有效整合意識形態資源。縱觀中國共產黨90多年發展歷史,從中國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不同的歷史階段產生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理論成果,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十八大以來黨的新思想新戰略,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思想保障,增強了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理解與認同。第二,有效整合組織資源。有效整合組織資源主要體現在建設高素質的黨員隊伍:堅定政治信念。堅持馬克思主義,掌握與消化十八大以來的新思想新戰略;明確責任意識。黨員要有勤政意識,提高干事效能。增強為民意識,提高服務效能。第三有效整合制度資源。中國共產黨的制度資源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方面具有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限度地分配、調整制度資源的不同使用方向,在低成本的情況下盡可能創造高效益,實現制度資源的最大成效[6]。
參考文獻:
[1]李輝.信息網絡時代中國共產黨執政效率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
[2]葉皓.網絡時代執政的機遇和挑戰[J].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25-28.
[3]楊樂樂.中國共產黨執政理論的七大要素[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10168088.html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孫應帥.創新“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的理念和方法[J].浙江學刊,2016(06),24-27.
[6]澎潮.創新和用好網絡執政資源[N].湖北日報,2011.
[基金項目:2016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青年項目(課題批準號:L16CDJ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