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古麗·阿布拉
摘要: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古詩詞更以精練的語言、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愫而千古不衰,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史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我們面對如此優秀的文化財產,如何去引導學生有效學習呢?就此,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教學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興趣,借助多種電子教學手段,提升古詩詞教育體驗感受度,以讀代講,注重感悟,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閱讀等加以研究,那么我們應采取什么對策使古詩文教學課堂更有魅力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分析
引言
中國的古詩詞如同一座豐碑,彰顯著一個民族渾厚博大的文化底蘊。它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誦古詩、學古詩自古以來都是一件雅事。古詩文對小學生的熏陶,一直為教師們所重視。教學古詩最重要的是將小學生對古詩情趣的熱愛喚醒,以此為基礎,深入學習詩詞,同時要引導學生剖析其語言,品味古詩詞,探索其真諦,汲取其營養,加深學生對美好詩情的品悟,使學生在精神上充實和提升。
一、教學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興趣
古詩詞不僅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璀璨的精神財富。而素質教學倡導的是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古詩詞教學上,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現,引導學生認真去品味古詩詞的韻味,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欣賞能力,發散他們的思維想象力。例如,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可先通過提一些問題進行著手: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離開家人的經歷?離家后會不會想念家人、想念故鄉呢?讓學生帶著對這幾個問題的思考進入到對這首詩的學習當中,當學生對詩人離家的感受和想念故鄉的情感產生濃厚的興趣后,自然就會跟隨教師的引導一起去體會作者“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失落和哀傷,進而更好地理解這首詩的情感意境。
二、借助多種電子教學手段,提升古詩詞教育體驗感受度
眾所周知,古詩詞具有言簡意賅的特點,以簡單、抽象的文字表達著深刻的內涵,為讓學生透過古詩詞的表面去深入體會詩詞的內在情感與意境,教師要積極使用電子教學手段輔助指導,尤其要將多媒體在古詩詞教學中的優勢與作用發揮出來。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趣味地將教學內容呈現出來,易于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以聲、形、色相結合的方式將古詩詞的情境再現,更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另外,從心理學角度上分析,小學生的心智發育不成熟,他們正處于從形象思維過渡為抽象思維的關鍵階段,多媒體輔助教學恰好實現了抽象與具體之間的靈活轉換,以動態化的形式展示靜止的古詩詞內容,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幫助學生提升對詩詞的理解能力幫助較大。例如,在學習《詠柳》一詩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見識少,不排除沒有見過柳樹的學生,因此,也就無法體會“萬條垂下綠絲絳”之景,針對這種情況,可以為學生播放風吹柳條的視頻,讓學生深刻地去體會詩歌中所描繪的景象,去感受詩文就在身邊之情。
三、以讀代講,注重感悟
古詩詞具有意境美、語言美以及音樂美與形象美等的特點。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能夠教讀古典詩詞。“詩讀百遍,其義自明,其情自見。”因此,語文教師在詩詞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小學生對詩詞的欣賞品味與審美情趣。為此,要求教師在教讀古典詩歌的過程中,必須指導學生在咀嚼、體會、感悟與創新上多下功夫。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因材施教地使用不同的誦讀方式進行詩詞教學,或聽讀、或范讀、或領讀、或齊讀。初步朗讀,要能夠讀準詩的節奏,要求在語言層面上讀通全詩,而且要能夠做到停頓正確。當然,不管采用哪一種的誦讀方式,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都要科學引導學生誦讀。引導學生把握詩句中音節語句的聲調節奏以及變讀,在此基礎上真正去體現詩句朗讀中的音樂美。再加上教師適時講解古詩的押韻、平仄,以便讀準節奏、指導學生讀出語氣與語勢。讀準詩句的節奏,更利于學生理解古詩的含義,讀出語氣和語勢,則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去體會古詩的感情與氣勢,表現出詩的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節奏感。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學生也肯定會被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深深感染,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詩詞的感知。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古詩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體味詩歌的更深層含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閱讀
古詩對引導學生吸取古人智慧,站在巨人肩上迅速成長具有重大意義。而古詩詞博大精深,浩如煙海,小學語文教中里的古詩詞只是詩詞世界里的冰山一角, 在小學階段,要想學深學精古詩詞,離不開適當的課外閱讀的拓展。適當的課外閱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教材的內容,同時也可以掌握古詩詞的意境表達與思想情感的表達,能提高學生對不同詩詞語言風格的感受力,為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古詩的內容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學習完孟浩然的《春曉》后,可以適當為學生補充《過故人莊》與《早寒有懷》的學習;在此基礎上,也可以利用晨會課等開展古詩綜合課外實踐拓展的表達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和表達關于古詩詞學習的感受, 能進一步激發學生不斷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
古詩詞精妙的語句,高遠的意境,深刻的內涵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而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中,古詩詞占據著大量的篇幅,其重要價值不言而喻。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一直作為語文課本的重要組成,教育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古詩詞中所蘊含著的文化知識與人文知識對小學生的發展都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將課文中的文學知識傳授給學生,也要在無形中讓學生去體會、領悟詩人傳達出來的思想、內涵,通過了解詩詞的寫作背景去知曉詩詞的人文情懷,通過對古詩詞的鑒賞加深對學生的人文教育,真正做到文化教育與人文教育的雙提升。只有這樣,才能讓古詩詞教學煥發出絢爛的光彩。
參考文獻:
[1]陳跟娣.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2014,02:133.s
[2]李艷萍. 情境激趣 自主得法——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嘗試[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6(S1)
[3]余忠淑.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探討[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1,(03):94-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