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玲
摘要:從學前班升上小學一年級,是兒童生活的一個新起點,柏拉圖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而要把握好這一開端,首先就要抓好入學教育。就此,我從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的角度談一下對新生一年級學生的入學教育。
關鍵詞:問題分析;小學生;解決措施
古人說:“養其習于意蒙,則作圣之基立于此。”意思是,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就為其一生的基礎。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不僅應了解一年級孩子的行為規范內容和要求,還要根據孩子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啟發孩子的自覺性,加強行為訓練與習慣培養,并以身作則,促使孩子做到知與行的統一。
一、重視入學問題分析
教師要抓好一年級新生的入學教育,首先要做好學情分析,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做到對癥下藥
(一)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教學艱難
上課是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級新生在課堂上的問題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總是會出現東張西望、走神發呆的現象。整節課下來,老師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提醒學生注意聽講,聽課狀態欠佳直接導致一年級新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與掌握知識內容,在課后作業和家庭作業方面就顯得力不從心,挫傷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行為規范方面適應不良
調查表明,很多一年級新生缺少對行為規范的理解和認識,不能自覺遵守,更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動。即使部分學生對行為規范有一定的理解與認識,也會出現不能很好地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入學之初,班主任會用大量的時間給一年級新生講述這些行為規范,但仍會存在回答問題不舉手、課堂紀律混亂的現象。
(三)自我服務能力亟待提高
相比于幼兒園,小學階段對小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隨著一年級生活的開啟,標志著兒童要擺脫依賴性,逐步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但部分一年級新生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有的小學生不會自己褪褲子上廁所,不好意思求救于教師,就特別容易尿褲子;有的小學生不會管理自己的文具,課桌上總是一團亂。
二、重視學習習慣培養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小學語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們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一)加強學習
《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學校良好校風、學風、教風的形成都起著重要的指導與約束的作用,所以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學習意義重大。但是面對一年級的學生,傳統的老師解讀、學生聆聽模式顯然效果不佳。為此,我采用的是討論法: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分別應該遵守哪些原則?為什么要遵守這樣的要求?然后再讓學生在匯報、同學補充和老師的點撥中熟悉規則,明白道理,從而自覺遵守。
(二)加強示范
一年的學生由于年齡小,現有知識和能力都非常有限,老師單純的講解學生接受效果也不甚理想。為此,我采用了示范法與講解同步,提高了教育效果。如:在教學寫字的基本方法時,我首先講解:作業本要平放,頭正、肩平、背直,胸離課桌一拳,眼離本子一尺,兩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執筆。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筆桿下端,距離筆尖約一寸,同時用中指在內側抵住筆桿,無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彎曲,筆桿握得松緊適度,筆桿上端稍稍向右偏,緊貼虎口上,與紙面約成45度角。然后我通過電子白板示范、教師示范、優秀學生示范等方法進行示范,很多學生輕松掌握了寫字的方法。
三、重視課堂教學游戲化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到了小學,游戲讓位于學習,課堂教學成為兒童一日生活的中心。由于一年級新生還過多保留學前兒童的心理特征,對于這一變化無法適應,產生心理沖突,便萌生出對學習的厭惡。因此,在低年級尤其是一年級,應努力實現游戲化的課程教學,使游戲服務于教學,讓兒童在游戲的快樂體驗中習得知識與經驗。如:拼音教學我就采用了“擺學具”的游戲方法進行教學,效果很好。擺學具這一教學手段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得很多,在語文教學中就很少了,不過它十分適合拼音教學。練習之前,讓學生準備好當堂需要的聲母或韻母小卡片,用橡皮筋捆好放在文具盒里。先練習找字母:老師讀出一個聲母或韻母,讓學生觀察老師的口形,而后快速地找出對應的聲韻母;再練習擺復韻母;最后練習擺音節。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在進行擺放練習時,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比賽,也可以指名到黑板上進行擺放表演。擺放練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拼音知識,更可以訓練學生的反應速度和動手能力,是一項十分實用有效的綜合性教學手段。
四、注重學習成功體驗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說“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老師這時可以抓住時機說:“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說?”要是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聲”或“送小紅花”等方法鼓勵他們,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加堅定學習的自信和勇氣。
五、重視與家長交流、溝通
一年級新生的家長,他們對于小學的學習生活也是陌生的。自從孩子上了小學后,他們常常會碰到很多問題無所適從。我們可以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適當地向家長們介紹了幼兒園和小學生活的不同之處,引起家長的注意,可以采取什么樣的教育措施來應付。同時了解孩子以往的學習經驗,性格特點等,以便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入學教育對孩子來說不是小事,也不是兩節課就能完成的,教師也不要操之過急,只有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和培養,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很快適應小學生活,并為將來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入學教育對孩子來說不是小事,也不是兩節課就能完成的,教師也不要操之過急,要采取科學穩妥的方法。相信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和培養,孩子們一定會很快適應小學生活,并為將來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教師角色的轉變——讀<學習中的創造>后感》/作者:教海拾貝
[3]《淺談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科教導刊(電子版)2014年第7期(下)作者:周麗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