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力·艾則孜
摘要: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哲理一方面說明多讀書、多讀詩就能為寫作打開局面,甚至從讀書直接轉化為寫作,一方面也說明這些古代經(jīng)典詩文的巨大魅力,他能讓普通人、小孩子從無知者變成有知者,從讓孩子通過讀詩強化積淀,進而啟發(fā)寫作,學會寫作,寫出好的作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積漸成學”是讀書之規(guī)律。因此,我們要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經(jīng)典詩文,積累盡可能多的優(yōu)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jīng)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心理詞典”。
關鍵詞:閱讀;古代經(jīng)典詩文;培養(yǎng)興趣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要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喜歡、知道才能取得顯著地效果。興趣可以加快獲得豐富知識的進程。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實實在在對閱讀產生主動的需要,讓學生將閱讀與自己的興趣畫上等號。別林斯基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閱讀的讀物。”這些最有價值的書籍就是古代經(jīng)典,老師可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指導學生閱讀他們感興趣的書,來激發(fā)他們閱讀的積極性。讀書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由課堂向課外延伸,來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
二、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一)給學生講故事,創(chuàng)造身臨其境的氛圍。許多經(jīng)典的古詩文在其創(chuàng)作過程中、流傳過程中,多為經(jīng)典的故事。喜歡聽故事是也是兒童的天性,教師在課堂教育的過程中,把古詩文作品流傳過程中包涵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傳奇把握時機予以穿插、以故事的形式讓給學生聽,讓課堂得到調節(jié),讓學生享受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例如在有的老師在講解《贈汪倫》一詩時,老師靈機一動,以故事的形式講解,讓學生了解此詩產生的背景和其中一些有趣的事情。一天,汪倫聽說李白將來涇川,便寫信迎請,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欣然前往。到后汪倫告訴說“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李白聽后大笑,學生聽后也忍俊不禁。許多古詩文產生的過程中,都有一些有趣的典故。語文老師經(jīng)常把這些有趣的故事穿插在課堂教學中,對加深學生記憶、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古今中外,許多專家學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實,證明了他們所采取的閱讀方法是切實可行的;許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學經(jīng)驗證明了他們所傳授、推薦的閱讀方法的正確。教師有必要從中汲取一些簡便易行、成效顯著的閱讀方法向小學生推薦,讓小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參考學習,進而增加學生取得良好閱讀效果的信心。
(二)確定閱讀目標,做到有的放矢。根據(jù)學生選擇的讀物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閱讀目標。在閱讀時要直接捕捉與目標有關的材料,通過各種途徑達成目標,要避開與目標無關的內容,避免繞圈子。然后,在此基礎上,及時進行篩選,找到真正切中目標的實際內容。清代學者阮元說:“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曬之。夫必十日一行, 始是真能讀書也。”這是說精讀之法。有的書要速讀,那是為了快速攝取信息;有的書要精讀,這是為了從內容到形式仔細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以更好地領會作者的筆法、作者的旨趣。
(三)實施國學經(jīng)典誦讀工程,實現(xiàn)詩詞歌賦和經(jīng)史子集進校園。按照《沙雅縣教育系統(tǒng)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誦讀實施方案》的要求,以唐詩宋詞及歷代歌賦為參考,以經(jīng)史子集(《詩經(jīng)》、《史記》、《諸子百家文集》)中優(yōu)秀篇目為標準,選擇100篇安排各學段誦讀。具體要求是:一是“一日四讀”。早晨大聲朗讀。每日清晨利用10分鐘時間誦讀詩文,組織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如誦讀表演,知識小競賽,詩文接龍等。大課間集體誦讀,每天課間操前集體誦讀國學名句。中午靜心默讀。每天中午學生到校后用20分鐘左右時間靜靜地讀書,吮吸知識的甘霖,享受心靈的寧靜。晚上親子共讀。每天晚上回到家家長和孩子共讀半個小時的書籍,在淡雅書香中共享天倫之樂。二是“六個一”系列活動(每課一誦、每日一詩、每周一韻、每月一展、每季一賽、每期一講)。“每課一誦”,每節(jié)語文課前2分鐘誦讀一首經(jīng)典詩文;“每日一詩”,每天早晨語文老師利用晨讀課給學生講一首小詩;“每周一韻”,“紅領巾廣播”開辟“每周古韻”欄目,給學生欣賞國學經(jīng)典誦讀示范和歌曲;“每期一展”,每學期展示國學教育成果;“每季一賽”,根據(jù)學生在“每日一詩”中的表現(xiàn),每個季度進行一次比賽,“每期一講”,每學期開辦一期“國學講壇”,邀請專家學者講學論理。評選“星級校園小詩人”,讓學生體驗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