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程序設計課程一直都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JAVA語言作為一種應用范圍廣泛的典型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以其簡單易用的特性和強大的功能在計算機教學中占有獨特的核心地位,許多計算機相關專業都將其選擇為程序設計的基礎入門課程開設。方便后期的Web應用開發、桌面應用開發、嵌入式系統應用等課程的拓展,而且主流的安卓系統也是以JAVA作為開發語言。因此,如何為學生打好該課程的基礎就顯得尤其重要。
關鍵詞:工作過程;程序設計;教學改革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歷經了傳統的理論教學加實驗模式、小案例式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綜合應用的項目驅動教學模式,雖然教學方法和手段都在不斷的進步,但是教學效果仍然沒有大的突破。學生依然反應課程難學懂、技術難掌握,教師也只能看著極少數的學生證明教學效果,對大部分資質“平庸”的學生依然是束手無策。這種結果的形成并不是否定以前的教學模式,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下,我們也會發現有小部分學生能夠在學習中脫穎而出,有很好的學習效果。總結發現,這部分學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學習興趣濃厚、自學能力極強。那么研究這些特點的形成,并把這些特點“復制”到其他學生的身上就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切入點。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育模式是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的延伸和發展,它建立在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基礎之上。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內容不是完成某學科或其子學科的理論,而是直接指向職業或者崗位領域。課程的設計直接指向學生未來所面向的實際工作,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直接鍛煉和培養與工作相關的其他素養。所謂工作過程,指的是個體“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這不同于理論教學加實驗模式中的知識點累加型,需要學生去融會貫通;也不同于任務驅動模式的融合幾個知識點進行驗證;也不同于項目驅動的完成項目,檢驗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它是面向工作需要和個人發展的,即學習的過程就是工作的過程,也是個人能力發展的過程。一般的工作過程具有6個要素:工作的對象、工作的內容、工作的手段、工作的組織、產品、工作的環境/產品的使用環境。而完成這一系列的過程則需要經過6個階段: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這6個階段也是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思維過程。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方法
結合工作過程的要素和階段來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在設計上是指向具體崗位的具體工作的,因此它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課程在設計上是有序的,因此容易在教學環節的課上、課下進行很好的銜接。讓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大跨度的集中在未完成的工作上,排除了“學完知識點,好像掌握了”這種學會的假象;課程在設計上重復工作過程,通過重復的步驟使學生掌握技能,在不同工作過程中融入不同的知識來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以這樣的方式來進行《JAVA編程基礎》課程的教學,既可以在工作過程的6個要素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工作習慣,也可以在思維過程的6個階段中形成良好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
(一)學科體系的課程結構
JAVA編程基礎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JAVA語言的特點和基本語法,理解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概念并且能夠用面向對象的思維來完成軟件的開發。現行的教學材料和教學方法從內容覆蓋上來說是滿足這一目標的知識點要求的,但是要讓學生在學習到知識點的情況下能夠自行融會貫通卻是很難辦到的。基于課程體系的教學方式從學科知識的角度是方便歸納和總結,在教學上也容易形成疊加和遞推的關系,但是從學習的角度卻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也無法達到培養學生工作技能的要求。因此需要把原有的課程知識體系分解到一些任務和項目中去,讓學生明白要做的每一個小模塊對于整個項目的作用是什么,把簡單的東西一步一步組建成為一個復雜的項目。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選擇
區別于傳統的以章節來歸納知識點,把相近或相關的知識點編在同一個章節中的做法不同,利用一個任務或項目來進行教學的組織。項目中需要的知識點就是教學中的知識點。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如果要利用項目來涵蓋全部的知識點是一件不輕松的事情,如果項目只有兩、三個,肯定不能完全覆蓋知識點,就算能夠覆蓋到全部的內容也會出現項目過于復雜的問題;如果項目多了的話又會出現教學任務無法在正常的學時中完成。因此,嘗試采用單個項目不斷疊加功能和模塊的形式來完成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三)工作過程的分解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必須滿足前面提到的6個階段: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我們需要把整個的項目分解為這樣的6個部分來完成。資訊:需求分析階段,根據要完成的項目明確要實現的功能有哪些;決策:為了完成這些功能選取的工具和方法(IDE的選擇、框架的選擇等);計劃:完成這項任務需要的人力、時間、步驟;實施:團隊根據分工共同完成該項目;檢查:項目完成后進行相關的應用檢測(白盒測試、黑盒測試);評價:完成后的自我評價、用戶的評價、信息的反饋等。
三、Java課程改革項目
以學校信息管理系統為例來進行工作過程分解為例,項目可以做如下表1的分解。
在完成4個項目的過程中都是采用6個階段的形式來完成如表2
結束語
程序設計類課程在基于不同語言和不同平臺的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要通過這個工具來完成指定的任務。我們在教學中不光要教會學生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要注意鍛煉學生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綜合能力。利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方法,在日常的教學中就可以把這些相關能力的鍛煉融合進去,讓學生畢業之時就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工作者。
[1]石流沙.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改革探析[J].高等教育,2015(8).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
[3] 劉艷梅. 基于“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的Java系列課程群教學研究與改革[J]. 計算機教育,2015(14).
作者簡介:王宇,講師,1982年07月,云南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 軟件開發 數據庫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