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新媒體迅速的發展對大學生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使得很多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主要介紹了新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教育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最后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希望對以后的大學生思想教育起到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 環境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研究
【基金項目】石河子大學2014年人文社科基地心理應用研究中心項目《石河子大學國防生心理壓力及應對方式研究》(XLYY201402)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089-02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技術也迅速地發展起來,目前新媒體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時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比如:網上購物、看電影等等都從以往的單一性向多樣化發展,也就是說人們的生活無時無刻都離不開新媒體的發展。
大學生是接觸新媒體最多的群體之一,他們熱衷于目前最為流行的媒體技術,目前新媒體的發展不但能夠影響著大學生的交流和生活,還時時刻刻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有些知識是積極的,但是難免會有些消極的信息在傳播,因此新媒體的發展難免會對大學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在目前這種環境下找到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迫在眉睫。
一、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1.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加大
目前我國很多高等院校都開設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其內容非常豐富,包括了法治、道德、人生觀、價值觀等等。我國也提倡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大學生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依賴新媒體,由于新媒體的發展會使得一些不健康的文化趁機而入,這些信息會在新媒體平臺上迅速地傳播,這些想象不但不能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還不斷地降低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這些現象的存在勢必會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難度加大。
2.新媒體環境下凸顯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滯后性
目前新媒體發展使得一些大學生難以分辨出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的區別,他們會不斷的被一些虛擬的社會所同化,在這種現象下他們會漸漸的失去理性和自我的認識。但是我國的大學生思想教育缺乏實踐性,只有理論的知識,使得思想教育的發展嚴重滯后,如何不斷的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已經成為各大高校的的任務之一。
3.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教育隊伍素質要求更高
如今,各大高校的的學生都受到了新媒體的消極的沖擊,因此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斷的去發掘學生的思想動態,比如:經常做一些調查,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及時的了解學生的一些信息。這樣才能根據實際的情況展開教育,為了能夠使得教育達到有效的結果,思想教育者的整體素質要更高,這樣才能帶領學生不斷的前進。
二、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教育的內容非常陳舊,甚至還利用一些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很難能夠融入新媒體的發展中來,因此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進行創新,同時還要不斷的研究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層層遞進的打破教育上的局限性,構件出更加有效的教育體系。創設出與時代背景相符、多樣化、多層次的教育內容,提升教育活動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2.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載體數字化建設。
數字化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了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有效的載體,目前數字化的建設還在不斷的進行之中,它不但能夠有效的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還能不斷的優化相關教材和知識,有力的推動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3.加強學習,積極適應新媒體環境,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灌輸式教育法可以說是思政教育采用最多的教育方法之一,主流媒體、學校和老師的話語權威不容置疑,然而,從現實角度來看,這種說教方式卻極為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傳統的教育方式在當前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之下,已經嚴重滯后于學生的內心需求及時代的發展需要。
4.拓寬渠道,加強引導,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
面對極具自由性、虛擬性與多元化特點的新媒體,思政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拓寬教育途徑。媒介素養的實質概念為人們將多種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與解讀能力轉變為能夠促進社會發展、豐富個人生活的能力。
三、結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上的一些文化也不斷變革,其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新媒體技術,它不斷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大學生作為國家人才的基礎,他們的思想直接決定著國家的整體命運。在新媒體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以上文章中闡述的幾個問題,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已經成為了高校的重中之重,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要研究的問題之一,在這種環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斷的進行改革,不斷的創新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的作用挖掘一些積極的思想信息教學,這樣才能不斷的提高大學生的整體思想。切實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敬紅.關于媒介方面的素養教育: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視域[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7).
[2]郭天平.挑戰與回應:網絡時代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6).
[3]王敬紅.關于媒介方面的素養教育: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視域[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7).
作者簡介:
馬智群(1978-),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