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榮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對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展開了探討,從五個方面出發,對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重要作用作了詳細的闡述和系統的分析,以期能為有關方面的需要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群眾文化建設;作用
中圖分類號:G249.2;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3-0180-02
公共文化設施,是由政府部門出資修建為群眾提供的文化學習平臺,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而隨著我國群眾文化發展的愈演愈烈,公共文化設施也逐漸實行免費開放,這一舉措將會極大為群眾文化的發展帶來有益的幫助,從而促進我國群眾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建設。
一、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經濟水平的提升,促進了文化等意識形態的變化、發展,人們對文化的需求在內容上不斷變化更新、在形式上豐富多彩,這就客觀上要求國家設立的文化公益機構不斷地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動場地設施、提供更豐富的文化服務,從而提升國民的文化素質,加快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
在這種環境下,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全部實行免費開放。文化館自免費開放以來,堅持以文化惠民為目的,不斷調整培訓內容、不斷擴大服務范圍、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不但免費提供舞蹈排練廳、多功能廳、琴房、展廳等活動場地,還根據群眾的不同要求開辦了各種各樣的免費藝術培訓班28項50多期,吸引了眾多的群眾參與多種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來館接受培訓、輔導、活動的群眾達幾萬人次,牢牢地把握了文化館這塊免費培訓陣地;并且把免費開放的觸角延伸到市內的各個社區,對羅湖區的10個街道辦事處實行了包片輔導,牢牢地占領了社區這塊群眾文化陣地。從過去單純的請進來到現在主動地走出去,面向全體群眾,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到免費的專業藝術培訓,使居民的文化素質得到很大的提升,帶動了我區社區群眾文化的繁榮發展。
二、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本質要求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基本任務是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本質上要求公共文化設施實行免費開放,以此推動文化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館在加強文化建設、促進群眾文化的過程中,在免費開放工作中,始終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作為工作的最終目的。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不斷調整免費開放的開放內容、形式,以滿足群眾的需求。如:為了滿足企事業機關干部的文化需求,開設了晚間藝術培訓班;為了滿足少年兒童的文化需求,在周六、日開設了少兒合唱、舞蹈等多個培訓班。
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的重要手段
社會經濟與文化等意識形態的關系相輔相成,一方面經濟決定文化等意識形態,另一方面,文化的意識形態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又起到了促進和推動作用。所以,一個國家的全民素質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因此,加強和推進全民素質的提升至關重要。
公共文化設施的免費開放是先進文化的普及、全民文化素質提高的重要手段。文化素質的提高從根本上要依賴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國民科學知識的普及、文化素養的提高,宣傳教育功能也是相當重要的。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匯集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明精華,是全民學習知識、欣賞藝術、開闊眼界、提高素質的最佳場所。這些公共文化設施的免費開放,對于活躍群眾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全民素質、衡量我國文化事業發展和建設、人民生活幸福指數的重要標準。
文化館自免費開放以來,始終堅持把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功能放在首位,開辦了各類藝術培訓班及講座,對群眾進行藝術等素質教育,提升群眾的欣賞水平、生活品位、藝術素質。并根據群眾的各種文化需求,開辦了公益講堂??梢?,公共文化設施的免費開放,達到了促進社會和諧,陶冶百姓情操,提升市民品位,增益群眾見識,傳播正能量,推動社會積極健康發展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手段。
四、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是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具體舉措
公共文化設施一般是由政府部門出資修建的,是廣大市民學習、交流的空間,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是展示文化建設成果、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是提高文化軟實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百姓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硬件設施。公共文化設施是公共文化服務的載體。公共文化設施要很好地發揮它的功能和作用,就必須提升它的服務力,也就是它為公眾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務的能力。因此,公共文化設施的免費開放就是提升它的文化服務能力的手段之一。
一方面,通過免費開放,激活公共文化設施的活力,創新服務能力、擴寬服務渠道,不斷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為群眾服務的能力和范圍,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文化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免費開放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文化活動,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創作熱情。有利于社會公共文化體系的不斷完善、不斷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文化館免費開放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提供更加專業的輔導,館領導一直重視業務人員專業素質的提高,不間斷地派業務人員外出接受學習培訓;對業務人員多途徑、多渠道進行自費學習培訓在時間;增強業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增加業務人員的責任感。
通過這些舉措,使我館的公共服務能力得到了提升,促進了文化事業的迅速發展。此外,通過免費開放,來館內接受培訓輔導的群眾不斷增加,接受培訓的項目不斷拓寬,培訓質量不斷上升。具不完全統計,3年中,共有1萬人次來館內接受舞蹈、美術、攝影、詩歌朗誦、剪紙、等項目的培訓;共有3萬余社區群眾及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接受我館教師下基層的文藝輔導,群眾的參與熱情空前高漲,創作能力不斷提升,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了我區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可見,免費開放激發了公益文化單位的活力,提升了服務能力,讓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創作能力得到提高,是促進了我市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具體舉措。
五、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是一項惠民工程
文化是黨的“十八大”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標準。公共文化設施的免費開放是保障和實現群眾文化權利的必要手段,是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通過免費開放,共享文化成果,有利于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有利于經濟建設和偉大中國夢的實現,是造福百姓、促進和諧的惠民工程。文化館在免費開放中,自始至終都把文化惠民做為各項工作的目的,無論是在日常的培訓中,還是在大型的品牌活動中,始終堅持群眾的文化需求是第一位的,堅持文藝作品從群眾中產生,為群眾服務的工作宗旨,打造了多項惠民品牌。如:羅湖區“繽紛五月”外來青工文體節,深圳市“鵬城金秋”文化藝術節。通過文化館對區各街道辦事處包片輔導網絡,組織所有街道社區參與活動,使該活動群眾參與面達到最大化,在群眾中享有較高的盛譽。
六、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文化設施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不斷深化免費開放,開拓思路、努力創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綜合利用能力和服務水平,以為群眾文化的建設發展帶來幫助。
參考文獻:
[1]黃瀕穎.淺析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免費開放對群文工作的意義[J].群文天地(貴州),2012(05).
[2]霍明慧.從群藝館看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重要性[J].內蒙古藝術,2015(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