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卿 洪嘉琳
摘 要: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常常會出現一些始料未及的突發事件,如果教師沒有及時很好的處理,可能會造成課堂秩序混亂等影響教學進行的狀況,了解突發事件的類型并運用相應的策略和技巧,既可以幫助教師在課堂上發揮更好的教學效果,亦能使教育目的和教學質量達到最大化的發揮。
關鍵詞:美術課堂;突發事件類型;原則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3-0230-01
一、突發事件三大類型
中學美術教學的基本原則中提到,美術教育要從感性入手,理性滲透的啟發式,循序漸進教學的原則;①《中學美術教材教法》。課堂突發事件主要分為三大類型,教師失誤引發的課堂突發事件、學生本身原因引發的課堂突發事件以及由于外界原因受到干擾所引發的突發事件。
(一)教師因素
教師失誤的原因一部分是源于美術課堂是一種具有靈活復雜的活動過程,美術教師在課堂上的突發狀況包括教師自身出現的一些失誤,例如課前準備不充分,傳授知識時出現口誤,同學生進行教學示范時步驟出錯,材料不充分,教學環節不清晰等等。比如說,在一節美術課堂中,老師因為在進行示范的時候因為一些失誤并沒有把對象畫得十分相似,部分好事的學生在講臺下竊竊私語,引起了老師的注意,這時老師才意識到自己的范畫并沒有準確的到位并且被學生發現了,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老師應該怎么做呢,有一些老師為了避免自己的錯誤被學生放大,選擇視而不見或者改正后繼續講課,但我覺得,當這種類似的情況發生,教師首先應要在學生面前承認錯誤,同時承認學生的“奇思妙想”的思維,或者靈活的運用學生的疑惑引導學生在作畫的時候怎么做可以抓住對象的特點,完成有質量的作品。
(二)學生個體因素
學生個體的因素也是引發課堂突發事件的類型之一;一個班級里面,不免有比較調皮搗蛋的小朋友,特別是小學的課堂,一個學生的言語或肢體動作很有可能就會帶動整個班的不穩定,除了違紀學生的情況以外,還有一種情況是特別值得提出的,由于在美術課堂的思維可以無限拓展的特點,在課堂上,學生往往會有可能在一些理解上,思維上會偏離老師的軌道,比如說一張照片里面,如果你所認為的顏色是對的,但是有一些學生會覺得那個所謂老師認為的顏色是另外一種他所認為的顏色。甚至對一些年齡更小的學生來說,老師在課堂上展示的水母的外形是半圓形,他們并不會脫口而出那是半圓這些比較學術的詞語,而更多的是他們覺得像雨傘的形狀,蘑菇的形狀等等。在這個時候,作為老師,更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他們,并且根據他們的思維導入課程,并不能因為一時的急躁驚慌而出言不遜。學會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從學生的“錯誤”出發,我們應該要認為他們的特定視角是有趣的,是有感而發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不和諧的音符”有時候恰恰是教學動態性和不確定性的主要表現形式,運用得當是對課堂發展和學生成長輔助是非常有利的。
(三)外界不可控因素
外界因素引發的課堂突發事件亦是一種常見的類型;如外界的一些偶然性因素的干擾,外物或噪音,天氣等不可控因素,這時候需要老師及時的做出相應的處理,比如說一堂美術課上是畫春天的景色,窗外本是明媚的陽光,但當老師完成相應的講解后,本來晴朗的天空頓時烏云密布,下起了雨。班里的討論聲越來越大,覺得春天應該是充滿陽光的。如果教師在這一事件里沒有做出正確的引導,學生極有可能完成不了課程作業。當這種類似的情況發生,教師機智的把雨和春天聯系在一起,說明了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春雨潤物細無聲。讓學生觀察雨中春天的景色,成功的轉移了學生的關注點。因此,針對由于外界不可控因素而引起的突發狀況,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準確對事件給予分類辨別,理性分析。應用適當的策略,化課堂危機為教學輔助。
二、處理的三大原則
因此,無論是哪一類型的課堂突發事件的發生,教師在處理時應注意運用正確的方法。魏奇提出,處理這類問題的三大原則分別是,第一要迅速解決,第二是教師應本著教育學生而不是懲罰學生的前提處理問題。第三是突發事件的處理需要掌握策略和技巧,因勢利導。②因為課堂突發事件具有極強的時效性,因此在短時間內平息突發狀況是首要的。盡量避免長時間的停留在事件本身,減少可能會導致被學生越來越偏的機率,快速恢復課堂秩序,根據實際情況課后再加以解決。馬卡連柯提出:“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的尊重一個人”反映了老師要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尊重學生。我們在課堂上對學生嚴格,同時也要從他的角度出發思考,從他們在美術的“小錯誤”中加以正確引導,耐心的講解,避免一時口快的無意傷害,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可能是長期的。在解決的同時,需要用到正確的策略,運用教師機智,提升自己的緊急處理事件的能力,減少課堂突發事件發生的機率。
注釋:
①謝雱.中學美術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②魏奇,蔣清泉.理性面對課堂突發事件[J].思想理論教育,200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