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績
【摘要】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兩者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現實運營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各種因素出現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之間的沖突,但兩者之間不存在不可調節的根本矛盾,因此通過對沖突起源、發展的研究,可以為沖突提供解決的新思路。
【關鍵詞】公共管理 公共利益 沖突
公共利益的意義重大,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與社會安定有緊密的聯系,公共管理是實現公共利益的工具,實現兩者的統一,是公共利益實現的必經之路。
一、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的具體內涵
(一)公共管理的具體內涵
公共管理這一概念起源很早,具體來說,從世界上出現私有制并伴隨著出現保障私有制的國家和其它強力機構后,公共管理的概念就已經形成。在現代社會,公共管理已經具有了明確的定義和標準。具體來說,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核心力量組織、協同其它非政府社會力量,運用多種手段(包括法律、政治、經濟等)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為公共謀求福利和利益的行為。公共管理管理的是公共事務,其最終服務的對象是公共。公共管理的具體承擔者是公共管理者,公共管理者的范圍很廣,具體來說只要是可以運用公共資源、可以實行公權力的人員皆為公共管理者。
(二)公共利益的具體內涵
公共利益即“公益”,相比于公共管理,公共利益的內涵要復雜得多。結構上來講,公共利益由主體的“公共”和“利益”構成。在現代,對于“公共”的定義存在著不確定性。所謂“公共”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的對立面為“個別”,如何確定“公共”的具體范疇,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一般來說,“公共”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定空間內的大多數人。概括來說,公共利益的內涵為一定空間內的大多數人所享受的具體的、客觀的如權利和資源等利益。在現代社會,公共設施的使用、公共安全、公共衛生等都是公共利益的一部分。
二、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間的關系
(一)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間的一般關系
一方面,公共管理是為了實現公共利益的基本途徑與方式。公共管理的設立與研究,本質在于實現公共利益,公共管理所采取的所有措施、手段是為了公共利益服務的,公共管理只是一種工具,公共利益的實現是最終目的。
另一方面,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本質體現,是公共管理的最終目的和現實意義。目前,人們已經意識到公共利益是國家存在的一個極重要的正當理由,由此公共管理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也凸現出來。
(二)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間的沖突關系
在本質上,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之間是不存在根本矛盾的,但是由于現實條件、操作規范、制度標準的方面的不完善,使得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之間發生了一定的沖突。
其一在于公共管理決策一定程度存在滯后性。公共管理的基本任務是保證公共利益不受損害,加強政府治理,使得社會良性發展,但在現實運營過程中,公共政策往往注重于解決現有問題,而不是預見問題而改變相應的政策。例如現存的房價高、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均在政策制定上存在一定的滯后,大多是問題已經相當嚴重,公共利益已經受到了相當程度上的損害以后,才對相應公共政策進行調整以期解決問題。
其二是公共管理者成為既得利益者。在公共資源分配的時候,存在制度上的不完善或是法律的空白,使得擁有公共權力的公共管理者以權謀私。在面對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具體抉擇時,部分公共管理者不能夠將公共利益放在首要地位。公共權力一旦被賦予到個人,就很難保證公共權力的公正運用。如我國通過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為低收入人群建造了公共出租房。但是部分公務人員利用職權之便,將公租房占為己有或出租給與己方親屬,嚴重影響了公共利益的實現。由于我國的特殊社會性質,國內的某些行業如鐵路、通訊、水利、電力都處在國有企業的壟斷之下,這種制度存在一定的優越性,但也產生了弊端,如國有企業的內部人員權力監督機制不完善,一旦發生腐敗行為,由于其行業壟斷的特殊性質,必將嚴重地損害公共利益。
其三是不注重公共利益自身存在矛盾。著名的公共地悲劇揭示了公共利益自身內部存在的矛盾。1833年,威廉·佛司特·洛伊首先提出了這個名詞,1968年時,加勒特·哈丁對這一概念進行了延伸。具體來講,公共的悲劇是指公共資源的使用者擁有著獲取更大公共資源使用權的意愿,但當個體實現了超額占用資源時,那么這種資源的損耗反而將轉嫁到所有公共資源的使用者身上,致使公共利益受損。有一個牧民與草場的通俗比喻:一片草場上有許多牧民,承載了一定數量的牛,對于單個牧民來說,為了實現利益的更大化有可能放牧更多的牛,當所有牧民都產生這種意愿并轉化為行動的時候,草場超出承受范圍,結果是所有牧民的牛全部餓死。在公共管理政策的制定過程中,需要注重到公共利益內部存在的基本矛盾,并在政策上進行規范和糾正。
三、解決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兩者沖突的思路
(一)建設新的公共管理機制
包括在公共管理過程中重新定位政府的作用地位,調整政府與社會管理之間的關系,減少政府職能。新管理機制中,政府只作為發起者和組織者,而實現社會力量的自我管理。其優點在于:一,通過社會自我管理,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可以有效地聽取社會各界意見,規避抉擇失誤,一定程度上消除決策的滯后性。二,是由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服務,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二)保障公共權力使用
包括:一,增加公共管理者的“公共品格”,在面對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選擇時,好的“公共品格”和“公共精神”可以促進公共管理者優先選擇公共利益。二,建立完善的權力監督機制,完善制度和法律。對于公共資源,需要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對于公共權力的使用,需要有規范的操作程序和監督機制,促使公共權力的使用透明化、公開化。三,提高公共權力濫用的違法成本,加大對權力濫用的打擊力度和處罰力度。
四、結束語
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之間并不存在不可調節的根本矛盾,證明兩者之間的沖突并非不可調和、不可解決,規范公共管理,增加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在政策制定上認識、考慮公共利益內部存在的自身矛盾,是解決矛盾的思路,也為調節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間的沖突提出了一個可行性方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