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星
摘 要 眾創空間建設是江蘇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的新突破,本文詳細分析了江蘇省眾創空間的發展現狀及特征,并就下一步推動江蘇眾創空間建設提出建議。
關鍵詞 眾創空間 發展現狀 江蘇省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2015年5月江蘇省委、省政府聯合印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實施方案(2015-2020年)》,2015年6月江蘇省政府建立省推進大眾創新創業聯系會議,進一步加強對全省大眾創新創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2015年,江蘇省安排1億元省級眾創空間建設補助專項資金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眾創空間建設給予補貼。眾創空間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滿足社會更加多樣的創新創業需求,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已建設納入省級以上備案的眾創空間384家,其中國家級備案的94家,孵化面積近百萬平方米,已服務創業團隊和企業超2.5萬個,各項指標均居全國前列,眾創空間已成為江蘇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大戰略舉措和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1 江蘇省眾創空間發展現狀
1.1 眾創空間數量及面積分布
近年來,江蘇眾創空間從無到有,快速發展,眾創空間數量及面積迅速增長。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已實現眾創空間各省轄市全覆蓋,建有省級以上備案的眾創空間384家,其中國家級備案94家,孵化場地面積近百萬平方米。如表1所示,蘇南五市是全省眾創空間建設的密集地區,眾創空間數量超過全省總數的2/3,眾創空間面積超過全省總數的1/2。蘇南地區中南京市眾創空間97家、蘇州市96家,兩市的眾創空間數量遙遙領先于其他地區;蘇北地區鹽城市異軍突起,省級以上備案的眾創空間24家,位列全省第四。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共批復省級眾創集聚區34家,其中以眾創空間集聚為特色的14家,其中蘇南地區共12家(南京4家、蘇州4家),全省涌現出一批有亮點、有潛力、有特色的眾創空間,形成金雞湖創業長廊、珠江路創業大街等知名集聚區,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陣地和創新創業者的集聚地。
1.2 服務的團隊及企業數量
眾創空間爆發式的增長推動了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氛圍;眾創空間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會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解決了早期創業團隊的孵化難題,吸引了大批創業人才、團隊和初創型小微企業。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眾創空間提供工位49820個,累計服務創業團隊15540個、初創型小微企業11414個。從表2可以看出,經過前期的基礎準備,2016年眾創空間更加迅速,當年服務創業團隊9058個、初創型小微企業7034個,其中常駐創業團隊5333個,常駐初創型小微企業4976。
1.3 推動就業情況
眾創空間有效降低了創業和創業孵化的門檻,激發各類社會主體的創新創業活力。如表3所示,2016年全省眾創空間新注冊企業4382家;創業團隊和企業吸納就業66147人,其中吸納應屆畢業大學生就業19063人,成為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推動就業的重要途徑。
2 江蘇眾創空間發展特點
眾創空間形式多樣、專注的領域各有不同,呈現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發展態勢;政府一系列鼓勵政策的出臺,刺激著各類投資者進入眾創空間領域,使得眾創空間呈現市場化、多元化、重服務等鮮明特點。
2.1 市場化運作占絕對主導
眾創空間是在互聯網時代,根據市場需求最先由創客建立的創新創業服務組織和機構。當前各類創新創業活力被釋放,各類社會主體創辦眾創空間,但是絕大多數由民間投資建設。截至2016年底,全省省級以上備案的眾創空間384家,民營企業建立的眾創空間220家,占到總數的57.3%,國有企業建立的眾創空間111家,占28.9%,事業單位性質的占8.9%,其他為社團、民辦非企業、合資等性質。市場化的推動使得眾創空間在全省區域分布差異顯著,在市場經濟發達及科技資源集聚的蘇南地區眾創空間較多。創客邦隸屬于博濟集團,是國內影響力較大的眾創空間專業運營商,致力于創業服務、天使對接和資源整合,目前在蘇州、南京、太倉、鹽城、高郵等地均建有眾創服務基地,并在杭州、成都、武漢、深圳、廣州等地進行布局,形成整合全國創業創新資源一體化的創業服務載體。
2.2 運營主體多元化
市場力量成為創業服務的主力軍,吸引著各類社會力量投入眾創空間經營浪潮,眾創空間運營主體由原先的政府、企業擴展至創業投資機構、高校、平臺型大企業、研發機構等。江蘇科技企業孵化器基礎雄厚,建設水平處于全國領先位置,無論是孵化器數量、孵化面積,還是在孵企業數均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在全國“雙創”浪潮中,江蘇孵化器積極行動,紛紛在現有載體基礎上進行擴建或新建眾創空間。目前,全省94家眾創空間是由科技企業孵化器衍生成立,約占總數的1/4。
江蘇一方面推動龍頭骨干企業圍繞主營業務方向建設眾創空間,借助龍頭企業技術、管理和產業優勢,向創業者提供資金、技術和平臺,開展產業孵化和新業態創生。如百家匯創業社區,由先聲藥業投資創辦,將自身成熟的研發平臺和制藥資源開放共享,與來自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創業者、投資者合作共同創業,助推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另一方面,江蘇積極推動科研院所、高校圍繞優勢專業研究領域建設眾創空間。鼓勵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江蘇省西夏墅精密工具產業公共技術創新服務中心、中科蘇州地理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發揮體制新穎、機制靈活、人才富集、管理先進的優勢,圍繞技術創新與成果產業化,拓展孵育功能,培育新型高科技企業。
2.3 服務全方位、便利化
眾創空間是專注于為創業團隊和企業提供高附加值的孵育服務,打造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以社會力量為主構建的市場化眾創空間,需滿足大學生、科研人員、連續創業者、大企業高管等各類創新創業群體個性化、多樣性的創業需求,全方位、便利化、高質量的創業服務必然成為其特性之一。這些服務既包括靈活、低成本的創新空間、工商注冊、法律、財務等基本服務,也包括創業導師團隊、品牌塑造推廣、投資管理、國際合作等深度服務。目前,全省眾創空間擁有約5000人的創業導師隊伍,2016年舉辦各項創新創業活動超7000場次、開展各項創業教育培訓超5000場地。這些服務可以降低創業的成本門檻,使創業團隊和企業的精力更集中于創新和研發。
3 進一步推動江蘇眾創空間發展的建議
(1)打造專業的管理服務隊伍。眾創空間是一種新型的孵化理念、商業模式,各類眾創空間都有自身特點,沒有固定的運營管理模式。目前江蘇已有超過一千人創業孵化從業人員,但“懂創業、擅孵化”、尤其是擅長運營眾創空間的職業化人才短缺。全省創業導師人數較多,但是組織較為零散,缺乏長效服務機制和利益機制。需培養一批眾創空間專業運營管理人才,培訓專業能力突出、綜合素質高的服務人才隊伍,加強創業導師組織管理,建立長效共贏機制。
(2)提升服務能力。隨著眾創空間爆發式的增長,創業服務需求也日益增加。“重服務”是眾創空間重要的特性之一,但是與眾創空間數量的高速增長相比,服務能力的提升相對滯后,很多眾創空間目前僅提供物理空間、工商注冊、稅務登記、信息發布等基本服務。今后需進一步提高政策咨詢、知識產權輔導、金融對接等方面的專業服務能力,根據創業者個性化的創業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打造開放式、全方位、立體化的創業孵化服務體系,提升眾創服務軟實力。
(3)拓展盈利模式。目前,眾創空間形勢多樣,但商業模式尚不健全,盈利模式相對單一。2016年,全省眾創空間總收入中服務收入占19.76%、投資收入占7.69%、物業收入占25.54%、財政補貼占28.94%、其他收入占18.07%,財政補貼和物業收入仍然是當前眾創空間收入的重要來源。下一步,應進一步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加快創新創意與市場需求和社會資本的有效對接,完善創業投融資體系,促進社會資本參與早期創業投資的力度和深度,推動眾創空間長效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創業孵化30年編委會編.中國創業孵化30年(1987-2017)[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7.
[2]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江蘇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要做法及成效[J].中國農村科技,2015(7):56-58.
[3] 束云霞.眾創空間在江蘇的發展現狀及典型案例分析[J].經貿實踐,2015(36):7-9.
[4] 王友雙, 高曉文. 眾創空間孵化服務能力提升探討—以紫東創意空間為例 [J]. 江蘇科技信息,2017(11):3-6.
[5] 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號) [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8/content_5043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