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寧
摘要: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等方法,借鑒人本主義的觀點,對大連市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工作進行完善并提出推廣建議,旨在促進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進一步發展的同時,為其他基層單位的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借鑒。
研究認為:大連市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工作要堅持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重視運動員的全面發展;大連市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工作要以現有的小初高一條龍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為基礎,對其中的各個環節加以完善,構建完善合理的大連市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在做好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外交流和宣傳推廣工作。
關鍵詞: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推廣策略
1 大連市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遵循的原則
1.1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人本”理念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核心就在于尊重人,強調人的全面發展,把人作為手段與目的的統一。然而在計劃經濟時代,過度強調集體,個人的發展被忽視了。我國現行的競技體育舉國體制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時代的烙印。往往過于強調集體榮譽,強調競技成績,忽視了運動員個人的全面發展,對運動員的尊重不夠。尤其是在當前競技體育領域“金牌主義”、“錦標主義”的沖擊下,往往把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當做主要甚至是唯一目標。因此,在培養目標上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基礎,而不是“競技猿人”或者“比賽機器”;在培養手段上糾正片面強調“三從一大”帶來的弊端,減少壓迫性的訓練模式,多種途徑激發運動員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練”為“我要練”;此外,在競技游泳后備人才的培養中堅持以人為本需要發揮科技的力量,一方面需要通過科學合理的安排,做好訓練管理、后勤保障等“軟件”設計,提升訓練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場館等訓練設施設備的科技含量,提升“硬件”的科技含量以及操作人員的科學水平。
1.2 堅持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原則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競技體育過于強調“為國爭光”、“提升民族凝聚力”等政治功能,導致我國體育領域的改革相對滯后,造成體育事業單位的嚴重封閉,缺少與外界的聯系,其結果就是政府包攬了一些原本通過社會、通過市場就可自行解決的事項。既加重了政府的負擔,也降低了辦事效率。近年來,尤其是十八大之后,隨著國家大力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各種社會資源被進一步激活,助力體育的發展,在這一趨勢面前,借鑒其他領域的經驗,體育公共服務引入市場機制、實施市場化改革勢在必行。
基于此,在大連市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培養過程當中,一定要堅持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協同發展,一方面通過競技游泳項目的產業化運作,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拓寬經費來源,避免經費過度依賴政府的問題,可以在保證正常的游泳訓練的基礎上,考慮將游泳館有償對外開放;在相關游泳賽事活動期間,除了傳統的媒體平臺宣傳之外,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直播平臺等新媒體加強賽事、運動隊以及運動員的個人宣傳等,在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之后進行相應的市場開發;另一方面要兼顧體育所具有的公共屬性,通過政府部門的規范引導,發揮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工作對大連市金州新區學校體育和群眾體育的帶動作用,通過多種途徑把群眾的體育熱情轉化為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真正動力。
2 大連市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經驗總結及推廣策略
2.1 大連市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經驗總結
2.1.1激發全區活力,進一步整合資源
一是完善大連市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的體制機制,做好“軟件”的更新設計。首先,繼續堅持區文體局的集中領導,避免多頭領導導致的力量分散,也即常見的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各自為戰,資源不能合理流動以及共享的局面。其次,優化競技游泳項目的布局工作,在游泳項目開展較好的學校以及社區布局游泳項目,并將資金以及其他資源向這些地方傾斜,做到全面之中有重點,普及之下有拔尖。激發全區活力,以廣泛的社會參與促進政府系統、社會系統、教育系統內可促進游泳項目發展的社會資源的整合,促使全區的相關資源共同服務于競技游泳后備人才的培養工作。
二是整合大連市金州新區現有的游泳場所以及設施設備,做好“硬件”的維護、更新以及建設工作,提高其利用率。首先,將體校、市民健身中心的相關場地設施升級改造,合理利用,在保障運動員訓練的同時,也要做好對社會開放的工作,在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游泳運動中來的同時,為游泳項目在大連市金州新區的開展營造更好的社會氛圍,也為相關單位的商業化運作,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根據46號文件的要求,到2025年,要實現“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在接下來的一段時期內,肯定會迎來一個建設體育場館以及其他體育實施設備的高峰期,因此大連市金州新區要搶抓機遇,提前規劃,合理布局,利用有利的政策環境建設游泳相關場所設施設備,為競技游泳后備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硬件基礎。與此同時,依托《遼寧省體育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25)》中提出的遼寧省各市:“一場三館一中心”的規劃布局,積極推動相關項目在大連市金州新區落實。
三是整合原有體育部門以及教育部門下的游泳師資(教練)資源以及運動員儲備(大連市金州新區青少年),做好人才的合理配置工作,充分發掘人的潛能。
首先要進一步充實游泳師資(教練)隊伍。一方面,加強人才引進,引進具有大賽實戰經驗,業務能力強,掌握先進的游泳訓練方法的人才,提升訓練的科學性,并做好老中青游泳師資(教練)隊伍的梯隊建設工作,避免人才斷層。另一方面,加強對現有游泳師資(教練)隊伍的培訓工作,通過去高校進修,去高水平游泳運動隊觀摩訓練等形式,提升游泳師資(教練)隊伍的業務能力。還要加強游泳師資(教練)隊伍的內部交流,通過建立定期交流學習機制,開展教學(訓練)展示、評比等活動,多方舉措,提升游泳師資(教練)隊伍內部的學習動力。
其次,拓寬大連市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的來源,實現人才的合理流動。在傳統的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過程中,體校內部的游泳運動員輸送概率要遠高于普通學校以及社會培養的游泳運動員,這種現實當中的不公平,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長期以來我國運動員絕大部分都出身于體育系統,難以像美國一樣實現教育系統與體育系統的無縫對接。因此,一方面要減少乃至杜絕這種不公平現象的發生,給體育系統外部的競技游泳后備人才以公平競爭的機會,這樣才不至于挫傷體育系統外部人才從事競技游泳項目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提升游泳運動員人才的積極性的同時,也要多方舉措,激活社會培養運動員的積極性。
2.1.2進一步完善小初高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
大連市金州新區在小初高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上作了很多工作,但是這些工作都集中在縱向發展上,即培養選拔出優秀苗子向上級推送,這種推選方式都是金字塔式的,塔基人數眾多,越往上推送,層層篩選,人越來越少,而在區一層級的被刷下來的運動員其出路問題相對于高水平運動員而言更加困難,因此,在完善縱向晉升機制的同時,也要完善橫向的退出機制。為此,要在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完善大連市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小初高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
縱向維度上,做好前后銜接工作。競技游泳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周期長,區一級的人才培養工作是向上輸送好的苗子,但是區一級的工作并不是到此為止了。在考慮當前的輸送任務的同時,還要考慮“輸送后”的問題,即運動員的長遠發展問題。這就需要與輸送后的系統做好銜接工作,做好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的各項基礎性工作,在培養競技游泳技能的同時,也要關注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培養良好的習慣,避免留下阻礙運動員成長的隱患。橫向維度上,做好競技游泳運動員的全面培養工作,在關注游泳技能訓練的同時,也要注重運動員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要培養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在其他領域的適應能力。要為那些因為各種原因退出競技游泳訓練的運動員建立相應的退出機制,為他們向其他領域流轉提供便利。如在普通中小學接受教育的便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相關優惠政策等,保障他們在退出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之后還有其他出路。
2.1.3堅持體教健三結合,共同推進
要發揮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正外部性”,實現體育、教育、健身三者相互促進。在大力開展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同時,通過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相關活動,如開展選拔賽、友誼賽、交流賽等賽事活動,進社區宣講游泳方面的知識、服務于金石灘冬泳節等公益性活動,形成廣泛的社會參與,鞏固和提高游泳項目在大連市金州新區的群眾基礎和影響力,進一步提高金州新區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對游泳項目的喜愛程度和參與度,為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提供堅實的群眾基礎和較為廣泛的選材來源。實現體育、教育、健身三者相結合,互相促進。
2.1.4堅持融合發展,系統推進
以上述三個方面工作為基礎,進一步把大連市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系統化,將政府、學校、社會全部納入到體系中來,形成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體系(詳見圖1)。
3大連市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經驗推廣策略
大連市金州新區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為大連市金州新區今后的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許多舉措能為基層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工作提供有益借鑒,值得大力推廣,為做好推廣工作,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做好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工作,形成品牌
提升自身實力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要想提升自己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自身實力是根本途徑,也就是要做好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工作,培養出更多的競技游泳優秀人才。在這一方面,美國的喬丹訓練營和國內的姚明訓練營是最好的例子,他們都是通過自身的成就為核心競爭力,吸引到大批的人員前來培訓學習的。而且當前中國游泳隊崛起的張琳等人都是在澳大利亞訓練的,這就需要大連市金州新區下定決心,不能滿足于國家游泳后備人才培養基地,還要做好科研、設施、人員、環境等相關配套設施工作,力爭把大連市金州新區打造成中國游泳隊的重要訓練基地,實現更完善的“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
3.2加強對外交流和宣傳
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觀念影響,以及我國競技項目的相對封閉的的狀態,對外交流與宣傳工作一直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縣區級的競技項目,由于競技水平與頂級運動員還有較大差距,在觀賞性上還存在很大不足,一直缺少關注。往往一次比賽現場除了工作人員和運動員,沒有一個觀眾,也談不上電視轉播,往往只在一些小報的縫隙中才能看到零星的報道。這種狀況亟待改變,一方面,要加強與傳統媒體的合作,同時也要加強自媒體,自有宣傳通道的建設,如運動員個人的微博微信建設運營,運動隊的公眾號建設運營,及時提供賽事信息以及相關賽事內容,此外,還可以發布游泳運動的相關知識、游泳場館開放時間以及價格等信息,獲得持久的關注度。此外,要舉行與游泳相關的活動,如研討會議、交流論壇、各種游泳比賽等,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通過口口相傳,無形之中提升自身的知名度。
參考文獻:
[1]王芬.吳希林. 借鑒經驗、創新體系,進一步加強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中法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比較及啟示[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4):1-6
[2]左建法.河南省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現狀的調查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3
[3]叢寧麗.姜兆祥. 四川省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現存問題與對策[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37(1):41-44
[4]譚福剛.黑龍江省競技游泳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