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萍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一大政治優勢。建設思想政治工作這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理論基礎。這不僅是我們黨的任務和目標提出的要求,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必須強調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哲學理論基礎的核心內容。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認識論;哲學
一、正確的思想認識來派于實踐
人的正確認識來源于實踐,這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最基本的觀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這一論斷的辯證唯物主義實質在于: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客觀世界被改造了,主觀世界也隨著得到相應的改造。不改造客觀世界,人的主觀感覺器官不能獲得新鮮的感性認識,頭腦中陳舊的東西就不能被新鮮知識所代替,所以就只能因循守舊地維持故態。馬克思和思格斯曾說;“在改造環境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進一步說,不參與改造客觀世界的人。就不懂得勞動的意義,體會不到勞動的甘苦,也不了解勞動協作和勞動紀律的重要性。如馬克思所說:“那些發展著自己的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在的人們,在改變自己這個現實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產物。”即人在勞動中改造勞動者自身。煥發勞動者自身潛力的作用。從以上的引證中可知,人在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著自身的精神世界的。這些都體現了認識來源于實踐的唯物主義認識論原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幫助其工作對象提高或改變某種認識的時候,首先要本著“實踐出真知”的原理開展工作,才能取得穩固的成效。
二、認識沿感性.理性.實踐的途徑衍環往盆地向前發展
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是沿著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上升到新的實踐的規律循環往復地向前發展的。我們經常說從實際出發,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引導廣大工作對象充分利用自己的感覺器官,耳聞目睹,感覺體察才能增進自己的認識。正如列寧所說:“當對象作用于我們感官的時候,不知就變為知,相反地,當這種作用的可能性消失的時候。知就轉化為不知。”即感覺是思想意識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聯系,是外部刺激向意識的轉化。但是,認識并不總是停留在感性階段,人們在實踐中引起感覺和印象的東西反復了多次,于是在人們的腦子里升起了一個認識過程的突變(即飛躍),產生了概念。概念不是事物的各個片面的現象,而是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內部聯系了概念同感覺、數量、性質都有差別,循此繼進,使用判斷和推理的方法,產生合乎理論的結論,這就是認識由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全過程。
別注意的就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多次引起感覺和印象產生認識的突變的。同類現象得積累,引起理性認識的升華,讓方法對象想通問題。方法主體所舉的事例類似于感性認識材料,這些感性認識材料中包含的共同道理就是理性認識的結論、開頭、方法對象對方法主體所做的結論性觀點缺乏認識,直到方法主體列舉的事實材料——即感性材料積累多了,才能使工作對象的思想認識產生一個飛躍,終于扭轉其對問題的錯誤認識,樹立正確觀點。認識從實踐開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去,認識的能動作用,不但表現于從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認識之能動的飛躍,更重要的還須表現于從理性的認識到實踐的飛躍。作為一個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是消極地等待工作對象去實踐諾言,而是積極引導他們積極投身到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去。一方面帶著嶄新的認識去進行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另一方面,用新的實踐所獲得的新的感性認識去檢驗和發展巳有的理性認識,從而把自己的理性認識提高到一個更新的階段。這樣反復認識與實踐的結果,有可能將一個后進者轉化為一個先進工作者,這就是沿著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道路,去達到思想政洽工作目收的全過程,從這一過程中使我們著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對思想政洽工作方法的理論指導意義。
三、認識要一定的內、外因條件
根據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根據這一原理,人的思想認識及其轉化過程的實現,都要靠自身的主觀努力;他人不能代替自己去完成認識事物或轉變思想的任務。一個再高明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只能是一個強有力的外因罷了,但決不能由此得出輕視和否定思想政洽工作的重要作用的結論;因為對于人的思想教育和思想轉變來說,思想政治工作全部活動的外因是這一工作的特點決定的,是不依人的主觀愿望為轉移的;但不是說,思想政洽工作主體對于工作對象的思想轉變束手無策,一個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在有限的外因范圍內,把工作對象的思想認識和思想轉變,產生強有力的積極影響,促使工作對象頭腦中的內因正確成分迅速擴大,占據頭腦中思想矛盾的主導地位,完成思想認識或思想轉變的任務。思想政洽工作的必要性還在于,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環境中,在當今世界上,起碼存在著兩種針鋒相對的外因:“一種是社會主義的、無產階級的思想外因;另一種是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的思想外因,這兩種外因在相互斗爭著,社會主義的無產階級的正確思想如果不能對工作對象發揮積極的影響。
黨的思想政洽工作的重要性是直接幫助工作對象提高思想認識,的同時還肩負著抵制源自帝國主義“和平演變”戰略和國內資產階級自由化之風的侵蝕的責任。以便保護其工作對象健康成長,幫助那些受錯誤思想影響誤入歧途的人迷途知返,這樣才能把全國人民的思想統一到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基本路線上來,同心同德地奔“四化”建設總目標。從上述情況看來,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運動內因與外因的理論的確是思想政洽工作方法的重要理論基礎,需要說明的是,當我們說思想政洽工作屬子外因范疇的時候,是針對一個個具體的工作對象而言的,至于整個社會來講,思想政洽工作是上層建筑的構成部分,它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基本矛盾之一從這個角度講,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社會發展的內因而不是外因了,辯證唯物論要求辯證地看問題,外因和內因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作者單位: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