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11月10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率團參加“第八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提出將搭建“中英金融科技橋”,鼓勵開展金融科技監管合作。中英兩國在金融科技監管態度、監管主體、自律組織建設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相似度,其監管制度和經驗也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英國 金融科技 監管制度 創新 啟示
一、英國金融科技監管制度
(一)建立以FCA為主體的監管架構
2013年4月成立的金融行為監管局(FCA),主要負責非主要金融機構監管以及金融市場行為監管,促進市場競爭和保護消費者權益。依據《2000年金融服務與市場法案》,金融行為監管局承擔對金融科技創新的監管,其主要監管思想是平衡創新與風險的關系,以達到適度監管的目的。
(二)監管方式及原則
1.業務屬性原則。英國在現有金融技術監督管理框架的基礎上實施了監管。P2P借貸:P2P借貸被定義為金融中介,要求平臺在相關部門登記,符合相應的準入門檻,接受相應的監管。FCA在2014年3月發布“通過網絡或其他媒體公開募集發行不實現證券監管法”,企業“借眾籌”的P2P和P2C,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為核心,包括最低審慎資本標準、客戶資金保護規則、信息報告系統,該對借貸平臺倒閉后終止合同,管理安排和爭端解決機制包括七個基本規則。募集公募權益:募集各類股權擴大投資型公眾籌碼,從最低資本水平、投資者地位、投資額度和投資咨詢要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監管要求。同時,要求貸款平臺和融資平臺獲得金融監管機構的授權,并要求所有投資者在英國金融服務補償計劃中增加投資。網絡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服務:監管部門沒有單獨的條例將納入現行監管規范,監管主要是基于金融行為權威2009發布的“銀行支付和電子貨幣系統”。
2.行業自律先行。按照金融科技的發展,適時調整和完善監管措施。P2P網絡借貸為例,英國的Zopa,Rate setter和Funding Circle三家P2P借貸平臺在2011個組織的全球第一家P2P行業協會的成立,并發展了8會員的標準操作規程和10的會員章程,規范和促進持續穩定發展的英國P2P產業。
3.監管與支持并重。監管方面,隨著P2P行業的發展,在《消費信貸法》和行業協會自律規則的基本金融行為監管局,于2013年10月發布了《關于眾籌及類似行為的監管方法》,在2014年3月發布《關于互聯網眾籌及通過其他媒介發行不易變現證券的監管方法》,并開始實施P2P網絡借貸的專業金融監管。在支持方面,為金融和科技企業提供直接幫助,幫助企業開放國際市場或外國公司進入英國市場。通過與金融科技企業的對話,幫助企業了解監管框架,更好地適應監管體制。自2014年10月以來,共有600多個機構尋求FCA的支持,經篩選后,FCA向其中300個機構提供直接援助。2015年11月1日,英國財政部發布的《小微企業(融資平臺)監管條例2015》,文件要求,在獲得小微企業同意的前提下,聯合愛爾蘭銀行等九大銀行必須將被其拒絕放貸的小微企業的信息推送給Funding Xchange、Funding Options和Business Finance Compared三大融資平臺。
二、英國金融科技監管創新
(一)監管沙箱
2015年11月金融行為監管局推出“監管沙箱”,旨在鼓勵創新和縮短創新推廣時間,同時對創新業務的市場范圍等設定限制條件,以確保創新失敗的風險和影響可控。“沙箱監管”是通過監管機構和被監管機構的合作,促進市場有效競爭、保護消費者權益,靈活性更高。在“沙箱監管”的設計理念中,體現了三個重要特征:事前監管、公私合作、消費者保護。
第一,事前監管降低了合規成本。金融危機前,自由主義理念大行其道,金融監管方面提倡“輕觸式”(Light Touch)監管,而后又重回“強監管”,構建了宏觀審慎、微觀審慎和行為監管等幾道閘門,金融機構面臨眾多繁瑣的規則、條款和禁區,包括資本充足率、流動性等事后監管的“硬”指標,業務合規性檢查的事中監管,但事前監管卻嚴重不足。沙箱測試不失為一種較好的事前監管工具,在產品、業務尚未推向市場前的合規審查,不僅為企業節省了大量合規成本,也降低了金融市場風險。
第二,監管者和被監管者高度協作、促進有責任創新(Responsible Innovation)。在英國,大量公共事務是交由私營企業或非營利組織完成的,開放、對話、合作成為核心話題,公私部門各有不同的優勢,合理的分工、合作和對話是優化流程、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Mapa Research研究員Chris Ward在評價“沙箱監管”時表示,“很多初創企業知道如何創造絕佳的產品和服務,但是對如何滿足復雜的監管框架要求缺乏經驗。沙箱不是要改變監管規則,而是幫助企業在安全環境下測試產品,這對企業、監管者和消費者是三方獲利的。”
第三,整個過程都貫穿了消費者保護理念。FCA發布的沙箱測試默認標準,其中絕大部分都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有關。FCA要求,沙箱測試僅允許在小規模消費者中展開;企業應當自己尋找合適的消費者;FCA會逐一審核申請企業的消費者保護措施,包括保留消費者申訴、索賠、知情同意等權利。除此之外,沙箱項目還拓展了消費者保護的內涵,金融創新發展、促進市場有效競爭也是于消費者有益的另一維度。
(二)創新中心
2014年10月,金融行為監管局正式推出創新項目,并為此設立創新中心。創新中心服務于企業,建立企業與監管部門的溝通橋梁,支持企業進行金融創新并輔導企業申請監管沙箱資格,支持和引導機構理解金融監管框架,識別創新中的監管、政策和法律事項,但這一模式一般不涉及創新產品和服務的真實或虛擬測試。截至2016年8月,創新中心已經幫助300余家創新企業。
(三)創新加速器
“創新加速器”模式,即監管部門或政府部門與業界建立合作機制,通過提供資金扶持或政策扶持等方式,加快金融科技創新的發展和運用。2016年6月17日,英國央行發布了一個金融科技加速器,以期創造革新。該加速器對開發網絡安全解決方案、數據保護和區塊鏈技術的金融科技新公司開放,通過向企業反映作為決策者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以提供給他們展示解決方案的機會,促進央行更好地完成其政策目標。同時,成功的金融科技企業也將擁有成為央行長期合作伙伴的機會。endprint
三、對我國的啟示
(一)完善金融監管體制
細分金融科技創新產品,對不同的平臺制定相應的監管要求,同時,厘清監管主體的責任,將監管職責納入現有的監管框架,重構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之間的關系。
(二)構建包容性監管政策
一是建議特設許可等方式允許創新突破,將監管重點從事前轉為事中事后。對可能與現行監管規定不一致的創新,允許在金融改革試點區、上海自貿區及相關業務發展較為充分的區域先行先試,待成熟時再逐漸推廣。二是發揮監管部門對金融科技產品的支持作用,建議央行等監管部門定制金融科技企業科技項目,并鼓勵在監管平臺建設、民間融資檢測、網絡信貸等方面與金融科技企業開展合作,建立及培育金融科技產業,激發科技創新。
(三)突出行業自律作用
根據業務類別建立多層次金融科技自律組織,可考慮由影響力較強的行業自律組織制定初步的監管約束措施,監管部門在此基礎上再制定最終的監管政策。
參考文獻
[1]朱太輝,陳璐.Fintech的潛在風險與監管應對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16-07-25.
[2]英國對Fintech的扶持與監管之道.http://opinion.caixin.com/ 2016-08-03/100973772.html,2016.
[3]伍旭川,劉學.金融科技監管的國際經驗、趨勢與啟示[J].當代金融家,2017-01-08.
[4]蘆國榮.英國金融科技創新:政策支持及啟示[J].甘肅金融,2016-08-15.
[5]廖岷.全球金融科技監管的現狀與未來[N].上海證券報,2016 -08-19.
[6]國際“監管沙箱”研究:如何讓金融創新張弛有度.http://iof.hexun.com/2016-08-29/185756950.html,2016.
[7]監管金融科技無需另設機構 厘清職責是核心.http://finance.haiwainet.cn/n/2016/0909/c3540923-30309209.html,2016.
作者簡介:張成林(1994-),男,漢族,江西九江人,本科,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大四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