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華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贊美。”我嘗試運用激勵策略,結合班級異質建組(說明1:四人一組,1至4號,分別完成整理、發言、質疑、補充的任務,發言對應加1至4分;說明2:任務輪轉),以學生的需求為起點,激勵學生真思真言,感悟自然流淌的真情,優化課堂生態,力爭為學生烹調出一盤色香味意俱全的“味美佳肴”。現結合課例,作一梳理。
【案例描述】
一、情感語言激勵法——色彩斑斕
片段一:體驗導入(上課鈴聲響起)
師:上課!
班長:起立!(學生習慣性地站立,有的背弓著,有的腿彎著)
師:站要怎么站?
生:(遲疑片刻)站要挺直。
師:你養成了這個好習慣了嗎?(學生矯正姿勢)
師:請坐!(學生以自己喜歡的姿勢坐下)
師:坐要怎么坐?
生:(有意識地調整)坐要端正。
師:很好。正如著名的教育家、作家葉圣陶所說,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臉漱口,每事要有頭有尾,這些都是一個人起碼的習慣,身體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碼的健康。從這句名言中你感悟到什么?
生1:有坐要端正,站要挺直的好習慣要求。
生2:有每天要洗臉漱口,做每一件事情要有頭有尾,善始善終。還有好習慣的作用能保持身心的健康。
師:兩位同學聽得很仔細,再審視自己現在坐端正了嗎?
生:(調整坐姿,齊答)坐端正了!
【感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飽含深情的激勵,充滿期待和信任的眼神,濃濃的“暖色調”使學生參與踴躍。再從新課伊始的“起立”開始審視站姿,“請坐”開始審視坐姿,我的溫馨提示到學生的自覺審視,自我調整,我的嚴格要求構成了課堂的“冷色調”。冷暖色調相間使課堂形成了色彩斑斕,秀色可餐的“佳肴”,學生被深深吸引,為優化課堂生態的進行,提供了良好的鋪墊。
二、探究合作激勵法——香氣氤氳
片段二:探究影響
播放視頻: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訓練。
語音解說:細節最能體現這支部隊的特點,一絲不茍的規范,疊得整整齊齊的豆腐塊,同一角度擺放的軍帽,甚至是這間住著四十人的大房間,都沒有一絲零亂。生活中如此,訓練中更是如此。……
(學生們不時發出嘖嘖贊嘆聲。)
師預設思考:
1.這個視頻哪些地方觸動了你?
2.結合身邊的退伍軍人,你能感受到習慣有哪些影響嗎?
(學生獨立思考30秒后,小組內分工合作:1號補充、2號記錄、3號質疑、4號發言。)
師:好,我們4號同學展示的機會來了,機不可失哦,誰先來?
生1:國旗護衛隊士兵們一絲不茍的生活習慣讓我欽佩。
生2:他們訓練時的堅強意志值得我們學習。
生3:我爺爺是退伍軍人,他走起路來總是風風火火的。即使空閑時,他都要甩胳膊、踢腿鍛煉身體,所以爺爺的身體很結實。
師(點撥):部隊養成的好習慣影響著爺爺的身心健康、行為規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爺爺的一生。
師(呈現學生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照片):回首兩個多月的初中生活,瞧!王沛楠的被子也能疊成了豆腐塊。這是我們的好書推薦第二期,郭一凡推薦《趣味物理學》時,邢王凱積極質疑了。……
【感悟】“香”就是食物的自然香氣,是人們對于食物的第二印象。如何讓思品課堂散發香氣呢?照本宣科必然是平淡無奇,索然無味的。因此,我搜索到“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的生活、訓練”視頻,這一鮮活的事例引入課堂,學生無不驚嘆折服。再請學生尋找身邊的退伍軍人,有學生就是軍人的后代,親人的一言一行都充分詮釋了“軍人氣質”,“習慣的影響”便迎刃而解。探究合作的問題是有一定深度的,這里沒有生搬硬套,只有學生的真情流露,在激勵中體會智慧的延伸。緊接著我又呈現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照片,滿滿的“存在感”充盈在學生的雙眸里,無聲的激勵使課堂活色生香。
三、趣味活動激勵法——味美可口
片段三:即興表演:滾蛋吧,拖延君!
要求:
1.小組分工明確,要有旁白過渡,劇本可以分幕。
2.演繹出不良習慣的危害及培養好習慣的方法。
3.準備4分鐘。其他同學當評委,準備點評。
小組內準備了4分鐘后,請出都舉手要求展示的小組——顧袁組。
王冰媛:(旁白)下課鈴聲響起,教室里一片喧鬧聲。
顧袁:啊!我又能玩一玩,吃一吃我的薯愿了。(盡情享受著薯愿)
袁依婷(飾數學老師,大步流星沖進教室):顧袁,只知道吃吃吃,數學作業就差你一個人啦!
顧袁:哦,我不小心忘了,我以為下午可以寫完的,對不起,唐老師,我馬上就寫。
袁依婷:拖拖拖,看你怎么把自己拖成困難戶的!(氣憤地離開教室)
王陳流:顧袁,加油呀!再拖,你就害自己又害我們,小組被扣分了,你有點集體榮譽感好不好?
(表演冷場)
師:(暖場,鼓勵)大家看過癮了嗎?
生:(點評)施老師,顧袁組的表演還沒有把“培養好習慣的方法”展示出來呢?
師:你真是個金牌評委。同學們對顧袁組下半場的表演有沒有信心?
生(齊聲):有信心!
師:顧袁組走起!
……
【感悟】“味”即味道,一道菜的酸甜苦辣要靠自己品嘗。我們常說:“身在其中,方知其味。”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當課堂比較乏味無趣時,要加點“辣”。如本片段中的標題“滾蛋吧,拖延君!”瞬間刺激學生的味蕾,積極行動,出謀劃策一起趕走拖延的壞習慣吧!當小組合作沒有進展時,要加點“糖”。如詢問鼓勵“組長分工明確了嗎?”“劇本情節構思好了嗎?”“好,這個點子真妙!”當學生表演有些拘謹冷場時,要加點“醋”。如“大家看過癮了嗎?”等等。95%的學生身上有拖延的壞習慣,將這樣的生本資源引入課堂,激勵學生生活情境再現,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既體現價值導向功能,又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何樂而不為呢?
四、踐行升華激勵法——意行統一
片段四:制定計劃(4分鐘后)
師:這份計劃表完善之后,請同學們貼在教材的首頁。我們一個月后評選“好習慣之星”,兩個月后評選“堅強意志之星”。哪位同學愿意分享自己的計劃表,聽取大家的建議?(生紛紛舉手)
師:請劉遠洋同學來介紹。
704班劉遠洋培養良好學習習慣計劃表
師:誰會是我們班的智多星呢?給劉遠洋一些建議。
生1:劉遠洋,你要記得作圈劃,批注。
生2:劉遠洋,你如果記性不好的話,可以請同桌監督你。
生3:如果你堅持了一周,可以給自己一點獎勵。
……
【感悟】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充分體現食物的營養即這道菜的“意義價值”。而思品課堂的“意”,則應該是思品課堂三維目標的實現。本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引導學生能反思自己的習慣,思考這些習慣的積極或消極影響;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生活中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能力與知識目標是掌握培養好習慣的方法;正確認識習慣對人的影響,能區分好習慣和壞習慣。我運用表格的形式,制定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計劃表。激勵學生認真制定、愿意分享、聽取建議,為后期的追蹤和評選“之星”活動做好充分準備。教學不是簡單給予,不能只注重知識結果的呈現,要努力追求整個課堂知、情、意、行的完美統一,充分展現課堂生態之精彩。
作為一位思品老師,我期望能用激勵策略,最大限度的樹立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習的熱情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引導學生上課能擁有享受“美食”的愉悅。讓我們從每一節課、每一環節做起,優化課堂生態,當好學生美好人生的“大廚師”!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童店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