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東
摘 要 無論是任何學科的教師,語言藝術都是其必須要具備的基本功。對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師而言,其更應認識到語言藝術教學的重要性,從而保證其講授的課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鑒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與語言的關系,其后分析了語言藝術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教師 語言藝術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語言作為一種藝術,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重要途徑。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對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技巧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其教學效果造成影響。因此,教師應了解如何在開展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時合理運用語言藝術,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1語言藝術在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
語言作為人們日常交際的重要手段,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表達符號。語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際,人們利用語言來能夠實現信息的傳遞以及思想、情感的交流;語言的另外一種功能是能夠進行思維,其指的是在人類的抽象思維中,語言具有表達概念、推理以及判斷的作用。在政治課程教學中語言藝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借助對語言的規范,突出教學語言的藝術性,能夠讓學生對教學內容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并且也能實現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引發學生對相關政治問題的深入思考,在傳授學生政治知識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具體來說,在政治課程教學中應用語言藝術能夠增強教學趣味性,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并且語言藝術能夠在課堂中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促進教學感染力的有效增強,切實突出語言教學效果。此外,語言藝術在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學生對政治知識的深入學習和思考。所以教師應該加強對語言藝術的重視,教師只有在思想政治課堂中合理運用語言的藝術美,才能實現最佳的育人效果,進而提高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2語言藝術在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
著名教育家季米良捷夫在對教育教學中的語言藝術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提出:“教師不是傳聲筒,把書本的東西傳達出來;也不是照相機,把現實復寫下來,而是藝術家和創造者。”所以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正確認識語言藝術的重要性,并探索語言藝術的合理應用,突出語言藝術價值,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2.1在規范的基礎上融入生活化的語言
規范性的語言,具體指語言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政治課程教學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教師積極開展教學互動的過程中,對于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等基本理論的講解應該注意教學語言的正確性以及規范性,進而對學生進行明理導行,讓學生能夠對政治教學內容形成正確認識。同時,在規范語言的基礎上為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也應該引入生活化的語言,促進學生政治學習興趣的培養。如在學習到“中國夢”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就可以引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保證教學語言的規范性和生活化特征。如“ 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依靠知識,必須依靠勞動,必須依靠廣大青年”等,拉近政治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增強學生對政治教學內容的認同感,突出教學實踐價值。
2.2在平實的內容講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語言
在政治教學中,要想突出語言藝術應該重視教學語言的平實性,在平實的語言中讓學生能夠對相關政治知識形成形象的認識,促進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增強。同時,在政治課程教學中應用平實的教學語言對學生知識教育指導,能夠突出語言的生動形象特征,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也能夠進一步增強,有助于促進政治課程教學水平的提高。
如在引導學生總結十八大精神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應平實的語言方學生能夠對抽象的十八大精神形成形象的認識。“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對十八大后相關政策進行解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傳達政策解讀的重點,即“要積極回應公眾關切,讓群眾‘聽得懂、信得過”。這樣在平實的語言中,學生能夠對這部分知識形成更為形象的認識,有助于學生的系統學習。
2.3在枯燥的理論講解中加入幽默、風趣化的語言
政治課程過于重視理論講解,而理論講解則較為枯燥,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甚至會造成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受到嚴重不良影響。所以在對政治教學語言進行藝術創新的過程中,應該借助風趣幽默的語言突出語言的藝術性,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爭取在課堂中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實現對學生政治素養的培養。
例如政治教師為了增強政治課程的趣味性,可以引入古詩詞、名句和時代網絡語方面的內容,如民生方面可以引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增強教學趣味性,也可以使用網絡熱詞輔助教學,如“正能量”、“官二代”、“限韓令”、“菜籃子”等等,引發學生對社會政治現象的深入思考,促進學生政治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的形成。
此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也應該認識到無聲語言也是較為重要的教學方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注意語言的停頓和節奏,能夠自無聲中突出教學重點,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絕對不能過多用力,限制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如在對“茂縣山體滑坡”事件進行講解時,在引發學生情感的部分,教師就應該進行適當的停頓,在靜默中引發學生的情感,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也有效激發學生對地震災難的情感,促進思想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發揮。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政治課的教學中,語言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橋梁。教師主要是通過語言這一載體實現對學生知識的灌輸,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因此,政治教師應提高自身的語言藝術,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進而在政治課堂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張衛華.淺析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語言藝術[J].學周刊,2013(21):208.
[2] 肖逸夫,曹心寶.高校思想政治課老師的語言藝術[J].時代農機,2017(01):205+207.
[3] 魏彬.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語言藝術運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