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兵
一、扎實基礎、回歸教材
我們知道“數”的知識點眾多,知識點之間承繼性強,環環相扣,到六年級時,大部分學生遺忘較多,特別是相關概念定義、性質以及解題方式方法、格式等,大多出現知識的遺漏、含混、張冠李戴等現象。
回歸教材,重新理清知識點、理順知識網、掌握方法、熟練技能等,這些完全可以在教材上獲得。當然,回歸教材不一定是抱著教材“啃”,應該著眼教材,但又要跳出教材。可以利用相關資料,或復習書籍,這也是因為復習時間緊湊,要盡量提高效率。
二、分層落實
知識的分層:說知識分層是我個人的看法,是一種比較粗略的說法。
如:基礎知識形成方面,各種“數”的認識
課程標準要求是:
(1)認識小數和分數,認識百分數。
(2)探索小數、分數、百分數之間的關系,并會進行轉化(不包括將循環小數轉化為分數)。
(3)會比較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的大小。
(4)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知道各數位上數字所表示的意義。
(5)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含義,能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又比如深一點的:理解分數和百分數的意義,以及它們的計數單位。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一些問題。
整數、小數、百分數、分數小數之間的互化。
會分別進行簡單的小數、分數(不含帶分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代數與方程、比、分數與除法的聯系和區別、正比例與反比例、以及更深層次的知識的運用、技能的形成、思維的形成等等。
比如應用題:
學生可以分層嗎?我們不能區別看待和歧視學困生。但是,學生作為一個個獨立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可能視而不見。從學習習慣、心理性格、學習水平,能否加以粗略劃分。當然我們不能區別看待和歧視差生,主要是便于因材施教和提高效率。做到共同進步、整體提高。如果以上觀點成立,那么可否把學生粗略地劃分為學優生、中等生、學困生,以便于進行針對性的強化提高。比如:
對于學優生的要求:審題不失分,解題多樣化,思路靈活化。
對于中等生的要求:查漏補缺,不留死角,杜絕知識漏洞,理清知識聯系,完善解題思路,各種方法過關,技能過關。掌握一些解題技巧。是我們重點關注的部分。
對于學困生的要求:是木桶短板,要正視學困生,對于大多數班級來說,學困生是客觀存在的。讓他們順利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比如初中,也是教師的職責。為其劃定知識底線,做到數的認識過關,基本計算不丟分,基本公式過關。學會一些方法。這也是復習階段的硬骨頭。
三、復習形式
“數”這部分知識點多、網多。簡單概括就是復習枯燥,同時要注重復習效率。個人認為,可以采用一找漏點、二抓補缺提高、三立即反饋的思路設計復習過程。
第一步,找漏點,以合適的作業、習題、評測卷檢查出學生知識技能的漏洞,分析出錯原因,制定相應的復習點和方法。
第二步,進行針對性的復習,補足缺點,結合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或學優生,或中等生、或學困生,注重效率,可以講解法、練習法、記憶法等措施進行。
第三步,再次以習題、測驗卷等形式加以評測,對復習效果進行評估。
每一部分的知識復習,可以重復以上環節。
當然,還有多種形式可以選擇。
四、復習注意事項
1.建立知識網
知識點、知識網絡的建立形成,都應該由教師主導完成。知識網圖不一定需要學生一一掌握,這個主要起到復習過程的指導作用。網絡上相關資料較多,可以借鑒。
2.保證好課堂效率
復習期間,復習內容枯燥,部分學生思想浮躁,部分優等生對課堂提不起興趣,自以為“懂”,而學困生大都“未入門”,一團“云里霧里”。所以,提高課堂參與度是很有必要的。在各種測試、講解過程中,就要面向整體,不忽略任何一個群體。
3.分配好學與練的時間和比重
我們知道,數學有個特點,就是“三天不練手生”,一段時間不做題,往往感到審題遲緩、下手不暢、運算不流暢。所以,練習要保證勤快、精煉、效果。當然,也要避免題海戰術。
4.幫助學生歸納應試技巧
通過適當的測試卷等,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答題技巧及解題思路。如:填空題的驗證法。例:一個兩位小數四舍五入后是3.5,這個兩位小數最大是(3.54),最小是(3.45)
5.考前心理疏解
緩解學生心理壓力,緩解教師心理壓力,保護好學生安全。
6.資源共享、事半功倍
合理利用網絡、多媒體、校際、年級教研活動等等,做到資源共享,提高復習效率。
總之,學無定法。復習有多種思路,希望經過復習,教師、學生們都能獲得滿意的收獲。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